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年近90仍不辍耕耘 她的功劳不仅仅是培养了郎朗

时间:2011-08-06

每年的教师节,郎朗都会给这位老师打电话,如果身在国内,郎朗还一定会去家里看望她,陪她聊聊天

提示:本文共有 295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在钢琴家郎朗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位老师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年的教师节,郎朗都会给这位老师打电话,如果身在国内,郎朗还一定会去家里看望她,陪她聊聊天。

这位老师就是著名的钢琴表演艺术家、钢琴教育家朱雅芬老师。为什么郎朗会对这位老师念念不忘,这位朱老师到底有什么魔力?近日,在《凤凰大视野》对朱老师和郎朗的采访现场,小编找到了个中原因!

郎朗:朱老师是一个有大格局、大视野的人

随着时间的消逝,人生阶段的不断演化,大多数人会和老师渐渐疏远,但是这么多年过去,郎朗和朱老师的关系却越来越深。

采访约在下午,郎朗穿着笔挺的西装出现在拍摄的酒店,一进来就亲切地握住了恩师朱雅芬的手。二人都特别开心,虽是偶尔的见面,朱雅芬总能给到朗朗一些画龙点睛的指导。

郎朗说,朱老师是亲人一样的人,每两个月见不着面就很难受,平时喜欢和老师聊聊人生,各方面的困惑都会和老师说。目前,朱老师还在郎朗开办的钢琴学校—“郎朗音乐世界”里担任教学及管理工作。郎朗在钢琴学习的路上曾经有过很多位老师,之所以一直和朱老师建立这么深厚的连接,是因为,在郎朗每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朱老师都是那个为他领航掌舵的人。

即便很喜欢郎朗,从感情上希望继续教他,但是朱老师明白,郎朗需要更大的舞台,需要更好的学习机会,做老师不能太自私。于是她让郎朗离开自己,去北京继续求学。郎朗说,他人生中每一次重要的进阶和成长,都是朱老师点拨和推动的,一个好老师一定不是把学生私有化的老师,在他眼里,朱老师是一个有大格局、大视野的人。朱老师经常鼓励郎朗要去更广阔的天地看一看,除了钢琴、音乐以外,要涉猎更广泛的知识。

桃李满天下 年近90仍不辍耕耘

在和郎朗见面之前,朱雅芬老师早早就来到了拍摄现场接受了节目组的采访,年将90的老人家精神矍铄,非常随和。可能是由于老师出身,身上自带一种亲和感,无论向她抛出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对着镜头娓娓道来。

郎朗是朱雅芬的得意门生,但绝不是她唯一的得意门生,在采访的现场,不断有朱老师的学生前来,包括负责节目采访的杨老师,也是朱老师的学生。有一位学生从背后抱住了朱雅芬老师,亲切地攀谈。师生之间的敬意、爱意、甚至可以说是宠溺,都在眉眼之间传递出来,看得小编好是羡慕。

1954年,朱雅芬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随文化部组织的艺术团到10余个欧洲国家进行访问演出,用艺术的方式向西方介绍新中国。回国后,因东北地区工作需要,又来到辽宁沈阳任钢琴独奏演员,同时担任室内乐、歌舞剧的钢琴伴奏等工作。

当时,每天排练的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十分辛苦,也正是这段艰苦的经历使朱雅芬积累了许多经验,为之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下乡的5年时间里,朱雅芬在参加田间劳动之余,总是找机会为村民们弹钢琴。当时是插队落户,允许搬钢琴下去,但不允许弹奏。后来,农民朋友除夕夜跑到朱雅芬家对她说:“马上过年了,没人管了,您就给我们弹弹吧!”有感于他们对音乐的热情,朱雅芬就偷偷弹奏了一些大家熟悉的革命歌曲。村民们和着音乐唱起来。他们对音乐的期盼和向往对朱雅芬触动很大,从此以后,对钢琴赋予了更加浓厚的感情。

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人们提起过往70年代还如履薄冰的时候,改革开放为全国送来了一股春风。钢琴的音符缓和了人们仍然心悸的心,随之而来的是中国迎来了“钢琴热”的风潮。1978年,49岁的朱雅芬开始正式调任沈阳音乐学院从事钢琴教学,助力新中国这所有着光荣历程的音乐艺术学院,为新中国的钢琴教育的发展开始发挥自己的力量。

20世纪80年代虽然新中国钢琴教材已经普及,但偏远地区的孩子仍旧很难学习到正规的钢琴课程。1989年,应社会需要,朱雅芬录制了一套教学录像“儿童钢琴讲座”,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专题播放。在没有钢琴教学条件的边远地区,家长们就带着孩子看朱老师的录像带学琴。

有一次,一位家长带着8岁的女儿从黑龙江黑河赶来找朱雅芬。小女孩儿弹得十分正规,令朱雅芬很震惊。她宠溺地看着小女孩,问她:“你们那里也有这么好的老师啊?是哪位老师?”小女孩望着朱雅芬:“就是朱老师您啊!”

朱雅芬没想到她的教学录像会起到如此大的作用,使更多孩子可以从小就接触到正规的钢琴教育。这极大鼓舞了朱雅芬从事钢琴教育事业的决心。从沈阳音乐学院退休后,朱雅芬又在人民大学音乐系教了10多年。现在,在全国各地进行各种教学活动。

朱雅芬认为选择钢琴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这是她最热爱的工作。从最初的演奏者,到今天成为一名钢琴教师的几十年中,在不同时期根据社会需要,做了自己应该做并喜欢做的事,让她感觉人生很充实,很幸福。

朱雅芬老师回忆教郎朗学琴:不能急功近利

很多人认为,钢琴家郎朗能有现在的成就离不开老师朱雅芬的慧眼识人,但在接受《凤凰大视野》采访的时候,朱老师笑着说:”我才不是他的伯乐,是他父亲发现了他,带他来找了我。”

在80年代这股钢琴教育热愈演愈烈之时,大批音乐爱好者寻找私人拜师学习钢琴的需求,日益强烈。特别是青少年,儿童。1986年,郎朗的爸爸带着不到4岁的郎朗经多方打听,辗转拜于朱雅芬老师门下。在“师徒式”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钢琴教育模式下,如何挑出好徒弟,也是需要多年的钢琴教育经验练就的一双慧眼。57岁的朱雅芬一眼就看出当时仅4岁朗朗的钢琴天赋。朱老师回忆起初见郎朗的情形,问他为什么要学钢琴,郎朗就说自己要当第一的钢琴家。在培养郎朗的过程中,朱老师觉得他是一个心里有音乐的孩子,十分有天赋,不把他培养出来就是犯罪。

作为郎朗的第一位老师,以及陪伴郎朗时间最长的恩师,朱雅芬老师在教育上有自己的理念和坚持。在决定教郎朗的时候,她曾和郎朗的父亲约定,要慢慢地培养他,不要急功近利,并断言,现在他慢一点,以后他一定是最快的。正如朱老师预言的那样,郎朗的钢琴艺术造诣早已跑在了前面。

郎朗曾经跟媒体回忆和朱老师首次相逢的画面。“那天我很紧张和不安,因为是第一次去见老师,想尽全力在老师面前弹好琴。你知道小孩子的心态,陌生人面前弹琴特别是第一次见自己老师的时候弹琴,心里压力很大的”。郎朗笑着说,记得他去拜访老师之前,满脑子想象出来的都是特别严厉的形象。“但是在我见到朱教授的那一刻,紧张感全没有了。她看上去很慈祥,微笑着和我打招呼,很耐心,说起话来特别和蔼。她还夸我穿的那种军装很精神。朱老师特别会让自己的学生调整放松心态,她为我倒水喝,教我如何放松,她说:‘孩子,尽管放松,想一想让你最开心的事儿,然后开始弹吧’。就这样,我开始弹了,弹到现在”。

长期以来,郎朗作为国际著名的钢琴家,一直代表着中国艺术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郎朗从出道至今参加了许多中国国家级重要演出,他早已成为一个符号,一个中国走向世界的符号。就在刚前不久举行的“2019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郎朗同样以一首《绮丽的田园》,通过音乐与芭蕾、指尖与脚尖的对话,带领了大家一起领略了一个大国气派,一起实现一个美丽的期待。

这种大视野、大格局,也如他形容自己的老师朱雅芬一样,正是一个中国钢琴艺术家的修养。

采访结束,我们果断和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师一起合影啦!虽然她没有教过我们钢琴,但是听她娓娓道来的过程,也更加感受到了中国钢琴人的风采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更多精彩,让我们一起期待《新中国钢琴人》的节目啦!

编辑:撕纸小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年近90仍不辍耕耘 她的功劳不仅仅是培养了郎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郎朗的父亲在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郎朗的父亲在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

孩子,培养孩子,家长,观点,中国,思维,材料,郎朗,加速键,让孩子,世界,孩提,社会,知识,看电影,作文,人生,事实,人才,关键词,内心,学生,创造力,形象,快捷键,时光,时间,父亲,点滴,现代人

2010-04-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郎朗的父亲在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郎朗的父亲在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

孩子,培养孩子,家长,观点,中国,思维,材料,郎朗,加速键,让孩子,世界,孩提,社会,知识,看电影,作文,人生,事实,人才,关键词,内心,学生,创造力,形象,快捷键,时光,时间,父亲,点滴,现代人

2007-09-07 #短篇故事

年近半百 张晋和蔡少芬模范夫妻的故事 值得所有人学习思考

年近半百 张晋和蔡少芬模范夫妻的故事 值得所有人学习思考

蔡少芬,张晋,爱情,老公,内容,原因,外界,名气,想法,发展,一对夫妻,他们之间,何炅,何灵,张晋生,有才,连生,金言,大家好,您喜欢,事实,出镜,勇气,功劳,动力,心情,娱乐圈,女人,太太,实力

2013-07-30 #长篇故事

年近半百 曾经被称为奶油小生:蔡国庆

年近半百 曾经被称为奶油小生:蔡国庆

蔡国庆,唐伯虎,娱乐圈,明星,容貌,年龄,年近半百,粉丝,魅力,岁的时候,年轻的时候,不减当年,出生于,周总理,杨洋,中国歌剧舞剧院,好的,小童星,奶油小生,一代人,前段时间,人群,兴趣,作品,口罩,剧中,唱片,名气,唱功,外套

2011-12-26 #小故事

英国现实版“长发公主” 蓄发14年近20年未洗头

英国现实版“长发公主” 蓄发14年近20年未洗头

头发,弗兰基,长发,洗头,英国,建议,时间,时候,朋友,现实,岁的时候,克洛尼,钱洪,人体模特,好的,我喜欢,日报,女子,仙女,剪过,太长,发簪,发髻,和服,地方,头皮,小时,幻想,想法,把头

2013-10-08 #故事阅读

身边的榜样|年近六旬供电职工 跳河勇救落水女子

身边的榜样|年近六旬供电职工 跳河勇救落水女子

留芳,河水,丈夫,同事,民警,红包,女士,救护车,水面,河中,身体,工作,激动地,供电所,和民,地弯,我喜欢,水北村,下口,网讯,床沿,农活,体力不支,信封,党员,党费,关节,刹车,动作,口气

2019-08-27 #故事阅读

年近七旬入党积极分子的战“疫”故事

年近七旬入党积极分子的战“疫”故事

长乐村,村里,老邢,党组织,疫情,第一书记,入党申请书,使命,家乡,南陵县,初心,棋牌室,社会,队长,扶贫,工作队,老娘舅,都会,执勤点,态度,收入,政府,机会,村民组,肺炎,应急,教育,考验,防控,姚天保

2009-01-20 #经典故事

骡子:讲述了一位年近90岁老人的故事

骡子:讲述了一位年近90岁老人的故事

骡子,事业,故事,老套,导演,地方,办公室,圈子里,学术,老戏骨,影片,毒贩,票房,行业,警察,部门,黑帮,黄花菜,对话,不担心,重要时刻,出生于,萨莉,上飞,你我他,咖啡厅,最核心,里和,作品,事实证明

2015-07-10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