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战“疫”过后 从医之路更坚定 ——在闽港台医学生的抗击疫情故事

时间:2011-06-15

这次疫情牺牲的医生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1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沈树毅在医大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写病历。

在福建医科大学,有一群特殊的“90后”研究生,他们来自香港、等地区,目前在各大医院规培。在大陆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的时期,他们毅然选择回到医院,坚守岗位。经历这次战“疫”,他们的从医之路更加坚定。因为他们看到了白衣战士毫无畏惧投入防控救治工作,日夜奋战,舍生忘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医院需要我

3月24日7时50分,“90后”台青沈树毅准时来到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开过早会后,便随领班主任查房,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上午查房、处理病患治疗需求,下午写病历、调查入院病患病史,每一天我都过得很充实。”今年是沈树毅在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担任规培生的第三年,今年7月结束规培课程后,他就将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成为一名医学硕士,实现自己从医的梦想。

沈树毅告诉记者,他选择来福州学医是受了外公的影响。“我外公移居台湾前,在福州是一名中医。我小时候常常听外公提起福州,讲过去从医的故事。”从那时起,沈树毅便立下了长大去福州学医、从医的志愿。

读完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后,沈树毅继续念研究生,并考取了大陆医师资格证。“在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我去过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心胸外科等科室,虽然门类不同,但是医生对职业的责任与忙碌是一样的。”

今年春节刚过,沈树毅在台湾新北家中接到了医院打来的电话,问他“能不能回来”,因为“医院的人手太紧缺了”。沈树毅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榕。他告诉忧心忡忡的父母,他认识的心外科医生廖剑已经报名前往武汉一线。临走前他通过微信与廖剑联系,廖剑回复“这是一名医生的责任”。

回到福州后,沈树毅发现,同学兼好友汪修安也同期从台湾回来。“修安告诉我,他在朋友圈看到自己熟悉的一位年轻女医生也报名去了武汉,她与医护人员奋力抢救患者的照片让他深受触动,因此他决定回来,坚守好自己的岗位。”沈树毅表示,随着大陆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援鄂医务人员陆续回来,他与汪修安希望能聆听这些逆行英雄的故事,希望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白衣执甲、救死扶伤。

身边的感动

“我承担的是一般住院医师的日常工作,包括收治病人、记录病程、临床操作,处理病房内的各种事务,协助主刀医生上手术台。”谈及岗位职责,吴政儒说。

吴政儒来自台湾苗栗,专业方向是骨外科临床医学。2017年9月,吴政儒进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成为一名规培住院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协和医院在短短24小时内,就响应国家号召组建成立了首批医疗救护队,并于1月27日驰援武汉抗击疫情。医院里有很多同事援鄂,吴政儒每天都在了解疫情发展,关注他们的安危。

“医院胃外科主治医师林建贤、妇产科主治医师陈德招两人,去年7月作为福建支援宁夏的专业技术人才,曾到固原市人民医院开展半年的驻点帮扶工作。他们才刚回医院一个月,就再次报名奔赴武汉抗疫一线,真了不起!”吴政儒说,他们这种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精神深深鼓舞着他,也更坚定了他从医的信念。

吴政儒的指导老师刘文革是骨科科室主任。在日常诊疗、查房过程中,刘文革总是对病人嘘寒问暖,只要病人有需要,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第一时间赶来。指导老师的种种善举,吴政儒看在眼里,更感动在心里,也成为他工作中的标杆。

“等研究生毕业后,我打算留在福建工作,因为在大陆的发展前景广阔,更能实现我的理想。”吴政儒说。

医患更融洽

“我一直觉得医生救死扶伤挺高尚的,所以考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医学院。以前也曾经看到一些医患纠纷的报道。我想,经过这次疫情,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了解医生的职业和价值。”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罗思嘉来自香港,2月初就从香港回到福州,在福建省立医院实习。

罗思嘉告诉记者,在同老师通话时她记得老师说:“疫情当前,如果他是一个医学生,一定会首先站出来,因为这就是最能体现一个医学生价值的时候。”

正是这句话,让她坚定地返回了医院。刚到省立医院,罗思嘉被分配到内科ICU医疗组。没想到刚回来不久,同组的副主任医师沈阳辉就出现了发烧症状,他马上进行了自我隔离。罗思嘉也按要求回到学校宿舍进行隔离观察。十几天后,传来好消息,沈阳辉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让罗思嘉感动的是,沈阳辉医生身体刚恢复就报名参加了援鄂医疗队,奔赴抗疫一线。

解除隔离回到医院后,罗思嘉马上投入到工作中:了解新收病人的病史、两周内有无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近期有无出入境记录;帮助准备手术,评估手术有无风险,跟病人家属沟通病情;手术中帮忙消毒、铺巾;术后给病人换药、看化验单有无异常……每天的工作忙碌而充实。

谈起医患关系,罗思嘉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前不久一个老人家戴着棉布口罩来看病,护士长见了告诉老人家,这种口罩防护效果不好,并立刻到科室拿了一个医用防护口罩给他,嘱咐老人家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老人家连声道谢。“在我心目中,真正的医患关系,应当是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罗思嘉说,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她看到许多医患间的感人画面,相信疫情过后,医患关系会更融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战“疫”过后 从医之路更坚定 ——在闽港台医学生的抗击疫情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战“疫”过后 从医之路更坚定——在闽港台医学生的抗击疫情故事

战“疫”过后 从医之路更坚定——在闽港台医学生的抗击疫情故事

吴政,疫情,罗思,医院,福建,福州,医生,病人,工作,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武汉,研究生,老人家,防控,医大,一线,临床医学,沈阳,肺炎,香港,骨科,隔离,刘文革,汪修,医患关系,血管外科,住院医师,病历,台湾

2020-06-25 #经典故事

战“疫”过后 从医之路更坚定 ——在闽港台医学生的抗击疫情故事

战“疫”过后 从医之路更坚定 ——在闽港台医学生的抗击疫情故事

吴政,疫情,罗思,医院,医生,病人,福建,福州,附属第一医院,工作,福建医科大学,武汉,研究生,老人家,防控,一线,临床医学,沈阳,肺炎,香港,骨科,隔离,刘文革,汪修,医大,医患关系,血管外科,住院医师,医学生,医患

2013-05-02 #小故事

高考生心忧武汉疫情 个人捐款50元 决定报考医学类大学

高考生心忧武汉疫情 个人捐款50元 决定报考医学类大学

疫情,小林,武汉,钟南山,医务工作者,人们,妈妈,院士,作为一名,一线,人间,年轻人,解放军,大爱,家国,勤洗手,国家,学子,学校,情怀,生命,第一线,真心,祖国,贡献,高三,高中,很多人,接着说,是一位

2019-03-27 #故事阅读

防疫故事丨在家乡一线战“疫”的医学生

防疫故事丨在家乡一线战“疫”的医学生

疫情,医学院,学生,永州,秦龙,防控,志愿服务,一线,力量,同学,大学生,家乡,王冰,罗中,一群人,人员,积极主动,社区,贡献,宣传,工作,活动,战斗中,唐林,刘天怡,刘子瑜,向怡,向萍,姚思敏,曾旭

2011-08-23 #小故事

防疫故事丨在家乡一线战“疫”的医学生

防疫故事丨在家乡一线战“疫”的医学生

疫情,医学院,学生,永州,秦龙,防控,志愿服务,一线,力量,同学,大学生,家乡,王冰,罗中,一群人,人员,积极主动,社区,贡献,宣传,工作,活动,战斗中,唐林,刘天怡,刘子瑜,向怡,向萍,姚思敏,曾旭

2012-03-04 #经典故事

这是宝贵的一课——澳大利亚医学生的抗疫故事

这是宝贵的一课——澳大利亚医学生的抗疫故事

工作,卡娜,格拉杰,医院,医学生,疫情,医护人员,医疗系统,学生,西帕,告诉记者,新华社,墨尔本大学,一线,墨尔本,学业,父母,知识,经历,需求,分配,学生们,是一次,亚琳,了学,克雷,干得,斯蒂芬,郭阳,阿比

2018-12-29 #故事会

“国有大疫 更有大医!”医学生们的开学第一课这样上

“国有大疫 更有大医!”医学生们的开学第一课这样上

新生,上海交大,医学院,责任,使命,医学,医学生,图说,典礼,信念,医者,医生,时代,疫情,附属,思政,大医,瑞金医院,作者,初心,右手,级新生,师长,新民晚报,理想,白袍,生命,身份,职业,誓言

2013-10-07 #短篇故事

生华夏之家 何其荣幸!濮阳医学博士韩攀利讲述她的抗疫故事

生华夏之家 何其荣幸!濮阳医学博士韩攀利讲述她的抗疫故事

疫情,工作,一线,国家,防控,基层干部,使命,信息,力量,志愿者,情况,日夜,村里,武汉,能感,做些什么,挨家挨户,日夜奋战,张果屯,小爱,鲁迅,医学博士,村主任,一环,一点光,党中央,苏州大学,都会,买好,严重性

2012-01-01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