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名人读书的故事100字

时间:2011-03-08

两个名人读书的故事一百字

提示:本文共有 1340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7 分钟。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 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 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 名的志向。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 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 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 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 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 了一番霸业。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 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 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 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 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 《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 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 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 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 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 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 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 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 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 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 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 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 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 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 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 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 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 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 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 名的志向。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 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 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 名医。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 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 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 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 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 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 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 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 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 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 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 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 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 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 他熟读了《诗经》305 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 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 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 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 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 仲淹依然坚持简朴 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 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 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 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 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 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 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 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 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 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 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 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 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 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 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 极了! 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 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 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 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 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 洪流中 孙中山出生于1866 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 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 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 40 英镑,送给 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 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 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 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 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 书大概需要30 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 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 10 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 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 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 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 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 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 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 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 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史书上称“跨下之辱” 鲁迅嚼辣椒驱寒名人读书小故事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 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 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 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 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10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 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 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 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 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 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 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 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 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 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 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 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 双向过程 高尔基救书11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 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 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 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 和下流淹死。”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 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 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 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 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 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 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 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 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 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 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 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 了。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 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 12 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 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 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 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 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 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 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 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 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 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 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 39 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 13 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 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 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 笑了。 1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14 26、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3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 34、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15 36、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项羽,生于楚国将官世家。小时候家里请老师教他识字,没认几个他就不肯再学下去。再让 他学剑术,又没学成。项羽的叔叔项梁十分生气,骂他不长 进。项羽袒露心迹说:“认字,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 了;剑术,只能对付一个敌人,不值得去学。我要学就学对 付千军万马的本领!”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学习兵法,终于成 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大业。 成功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项羽抓住了主要因素,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 年一直到1940 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 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 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 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 16 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 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 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叶挺(1896 1946)广东惠阳人。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1924 年底由 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 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 军参谋处 处长,独立团团长,率团参加了北伐战争,后升任为副师长、 师长。1927 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 11 军长。同年底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军扣 押。1946 年以党中央营救获释。由重庆赴延安时因飞机失事 遇难。篇二: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 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 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 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 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17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 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 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 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 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 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 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 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 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 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 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 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 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 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 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 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18 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 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 笑他什么?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 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 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 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 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 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 意无意地拍水。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 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 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 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 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 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 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19 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 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 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 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 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 3: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 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 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 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 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 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4: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 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 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 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5:在中国元代 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 20 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 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 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6: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 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 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 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 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0、立身 21 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3、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16、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 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 进先读书——李苦禅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22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篇三:中国名人介绍 200 孟子(约公元前372 年—约公元前 289 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 23 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 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 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 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 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 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 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 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华佗[1](约公元 145 年-公元 208 年),字元化,一名 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 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 通内、妇、儿、针灸各科。[2 4]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 24 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5]、“外科鼻祖”。被后人多 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 出医术的医师。华佗曾经替广陵太守陈登治病,当时陈登面 色赤红心情烦躁,有下属说华佗在这个地方,后来他就命人 去请华佗,为他诊治,华佗先请他准备了十几个脸盆,然后 为他诊治结果陈登吐出了几十盆的红头的虫子,为他开了 药,说陈登是吃鱼得的这个病,告诉他这个病三年后还会复 发,到时候再向他要这种药,这个病就可以根治了,并且临 走告诉了华佗家的地址,那年陈登 36 岁,结果陈登果然三 年后旧病复发,并派人依照地址寻找,可是华佗的药童告诉 陈登的使者说华佗上山采药还没回来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 能回来,结果陈登去世的。李时珍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 家,他的足迹踏遍了江西、江苏、安徽、湖南、广东,有关 他和《本草纲目》[1] 的传说不仅在蕲春、黄冈、湖北具有 影响力,在全国、全世界都声名远播。他编写的《本草纲目》 现在仍然广泛的应用于医学界。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 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 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 以越解释越糊涂,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 25 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 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 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 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 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李时珍每 到一地,就虚心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 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 各样的药物。 诸葛亮(181 年-234 年10 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 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 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 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 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备曾亲自前往隆中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 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 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 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 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 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 26 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 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曹操(155年-220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 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2] ,三国中曹 魏政权的奠基人。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 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 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 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 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 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 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 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 月28日―公元前479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 ,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7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 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 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 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 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 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 年——约公元 215~219 (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 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 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 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 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 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 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28 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 触到许多典籍。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 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 然叹其才秀也。”从此他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奠定了基础。 黄帝(公元前2717年 公元前2599 年):古华夏部落联转 载于:www.zaIdian.cOM 网:名人读书的故事100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 于有熊[1]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3]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 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 音律、创医学等。[3 4] 黄帝诞辰相传是农历三月初三,黄帝即位据说是在公元前2698 年,即位时 20 岁,据此推算黄帝出生于公元前 2717 年。相传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 便能说话。到了15 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 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 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 29 落。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东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神农以来 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高度繁荣阶段,使本部 落迅速发展壮大。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 日—762年1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 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 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 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 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 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 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 30 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 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 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 起书攻读。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 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 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 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 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 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 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 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 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 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 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 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 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 不知笑他什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100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名人,读书的故事,故事,本专题,读者,小故事,古今中外,精彩绝伦

2020-05-06 #故事会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名人,读书的故事,故事,本专题,读者,小故事,古今中外,精彩绝伦

2020-05-09 #短篇故事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名人,读书的故事,故事,本专题,读者,小故事,古今中外,精彩绝伦

2020-05-09 #短篇故事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名人,读书的故事,故事,本专题,读者,小故事,古今中外,精彩绝伦

2020-05-21 #小故事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名人,读书的故事,故事,本专题,读者,小故事,古今中外,精彩绝伦

2020-06-11 #故事会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名人,读书的故事,故事,本专题,读者,小故事,古今中外,精彩绝伦

2020-06-12 #故事大全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名人,读书的故事,故事,本专题,读者,小故事,古今中外,精彩绝伦

2020-06-12 #小故事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名人,读书的故事,故事,本专题,读者,小故事,古今中外,精彩绝伦

2020-06-12 #经典故事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

名人,读书的故事,故事,本专题,读者,小故事,古今中外,精彩绝伦

2020-06-12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