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夫子之温良恭俭让——解《论语》学而第一之五

时间:2011-02-06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夫子至于是邦,必闻其政

提示:本文共有 13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夫子至于是邦,必闻其政。由此可见,当时有国者十分敬重孔子。子禽问子贡:夫子求之于?抑与之与?子贡说:夫子的求之和别人不一样的。这肯定了孔子是求之的,——能有一国之地,施以德政,从而使天下得其利是孔子的人生追求。但是,孔子的求之不像唯利是图那种人的求之,那种人把个人的狭隘利益为目的,把自身、自我也当作实现目的的手段。当一个人被欲望所制约,把实现目的的手段的要求扩张到无限,就会和他人处于矛盾冲突中。这样的人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就会隐藏自己真实意图,久而久之,这种虚伪在这个人外貌行为上就会打上烙印,形成巧言令色的样子。因此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对此,在解论语学而第一之三里有更详细的解说。一个仁德的人,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远大的理想抱负是对自身欲望的绝对限制。孔子之求之,是以不求求之——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朱熹说“非若他人必求之而后得也。……其德盛礼恭不愿乎外,亦可见矣。”对于圣人威仪,谢氏曰:“若子贡,亦可谓善观圣人矣,亦可谓善言德行矣。”

在解论语之题解里,我论述了孔子人生对儒家理论体系及其实践的重要意义,这里,子贡此言是《论语》中首次对孔子盛德形容的描述,其所达到之光辉之点,先儒谢氏论之曰:“今去圣人千五百年,以此五者想见其形容,尚能使人兴起,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圣人修为,见于颜色,浑然一体,与道同在!

圣人之修身践行其缘起于爱心,成就于危困之际。心念至善,以诚求之,平素所养成,终厚积薄发,达于圣境。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在古代社会,君权、父权统治之下,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子不得自专,比如,连娶媳妇都需要父母之命的。父亲去世了,儿子才能自主做事,去承担起一份家业来,不管这份家业多大多小。皇帝没了,小儿子再小,也要治理一个国家;穷人没了,小儿子再小,也要把苦难生活支撑下去。所以观察一个人,父在,只能从他的志向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父没,就可以通过他的行为去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时,人就由仅仅有志的人转变成为具有一定确定性的、能从比较客观的角度来观察认识的对象。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三年无改!”先儒为此大惊失色!尹氏曰:“如其道,虽终身无改可也。如其非道,何待三年?”然而,圣人是不能质疑的,如果有疑问,一定是我们自己的理解问题!所以他接着说:“然则三年无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也。”朱熹说:“必能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乃见其孝;不然,则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矣。”这明显地把善和孝对立起来了。如果这善要是“至善”的话,朱熹就对儒学犯了最大的罪!善,有小善,有至善;道,有小道,有大道;黎民有黎民小道,士大夫有士大夫之中庸之道,有国者有有国者之道,天子有治国平天下的大道。

个人有个人特有的道,更还有个人自己的特殊癖好、爱好而无伤大雅者亦可以称之为“道”——这个改与不改亦无关乎善与不善!

游氏曰:“三年无改,亦谓在所当改而可以未改者也。”

孔子有时所言之道,不必一定是哲学家们头脑里的形而上学之道,亦未必一定是治国平天下之要道。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夫子之温良恭俭让——解《论语》学而第一之五”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论语|《学而篇》第十讲:温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篇》第十讲:温良恭俭让

品质,指的是,夫子,守孝,政事,国家,子贡,散发出,领导,于子贡,其诸,子贡曰,孔子,温良恭俭让,上都,文化,人生,下级,一顿饭,一席谈,习惯,人家,境遇,品德,人身,关系,优秀品质,初衷,取之有道,员工

2010-06-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闲思论语之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闲思论语之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孔子,夫子,子贡,周游列国,温良恭俭让,不一样,品德高尚,国君,弟子,诸侯国,老师,个人认为,没必要,这种情况,于子贡,其诸,子贡曰,子贡问,应是,端木,个人,事实,国家,名气,君主,大用,地方,定会,学识,学生

2016-03-21 #短篇故事

论语经典成语故事之二十四:温良恭俭让

论语经典成语故事之二十四:温良恭俭让

老师,国家,政事,温良恭俭让,孔子,夫子,卫国,国君,陈亢,告诉他,子贡,美德,到一个,这个国家,于子贡,其诸,子贡曰,孔门,儒家,儒士,准则,南顿镇,君主,原因,品德,岁入,春秋时期,政治,态度,方式

2018-11-18 #故事会

学生对老师的误解 孔子想做官?孔子真正追求 温良恭俭让的修养

学生对老师的误解 孔子想做官?孔子真正追求 温良恭俭让的修养

孔子,夫子,子贡,论语,老师,人家,政治,学生,于子贡,其诸,南怀瑾,子贡曰,家一,世人,个人,做法,修养,偷偷地,地方,嗓门,同门,意见,文章内容,袖子,现代人,眼光,视线,误解,门边,谬误

2013-02-27 #故事阅读

温良恭俭让谁知道经典中对此五种美德的解释 或名句 不是现代汉语的解释温良恭俭让温

温良恭俭让谁知道经典中对此五种美德的解释 或名句 不是现代汉语的解释温良恭俭让温

温良恭俭让,美德,什么也,词目,发音,儒家,传统美德,准则,出处,名句,态度,心善,斗争性,春秋,经典,释义,原意为,原本是,谁知道,与人为善,待人接物,现代汉语

2013-01-24 #小故事

《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经典,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历史故事,更加丰富,大开,内容简介,全文,内容,忠孝,廉耻,切入点,动画短片,反面,工笔,含义,基础,图书,小学生,彩图,形式,正面,插图,技术,文本,深层,绘画,美德,表现形式,读者

2020-05-11 #故事大全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概念,本意,人格,品格,良心,信者,以利,品德,品性,性情,才能,多的是,其诸,子曰,德曰襄,於义,於利,神致福,老吾老,闻政,执事,人人,事物,为人处世,人事,天理,人伦,人言,仁义

2020-09-27 #长篇故事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概念,本意,人格,品格,良心,信者,以利,品德,品性,性情,才能,多的是,其诸,子曰,德曰襄,於义,於利,神致福,老吾老,闻政,执事,人人,事物,为人处世,人事,天理,人伦,人言,仁义

2020-09-28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