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文化传承:他让青铜器开口 讲述千百年前的故事

时间:2011-01-23

青铜器与社会关系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41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原标题:文化传承:他让青铜器开口,讲述千百年前的故事

文物会说话,你相信吗?

文物说的话,你能听见吗?

他们埋藏在地下千年的时光,身上藏了太多太多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只有尝试去读懂他的人,才能顺着时光,逆流而上,找到这些故事的源头,以及故事背后隐藏的历史。

你能听见青铜器讲的故事吗?

杨梅就是那个让国宝说话的人。

历史有它独有的魅力和力量,这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

从大学就开始学习青铜器相关知识的杨梅,现在作为上海博物馆青铜器展区的兼职讲解员,深爱着这些沉默不语的文物,他想要把这份青铜器特有的美,分享给每一个人。

西周逨lái盘,中国第一盘

青铜器是一种世界性的文明,最早发现于6000年前的两河流域,后来传入中国。

因为青铜器是一种合金,经过千百年在地下的存放,经历了一系列的腐蚀、氧化,器物表层的化学变化赋予了这些器物不同的颜色。而由于古代的化学冶炼技术受限,制出的绝大多数合金经过氧化,表面会出现青色的锈迹,青铜器的名字就这样定下了。所以青铜器不一定全是青色的,也有可能是黑色、灰色、红色等其他颜色。

青铜器这个名词只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其实在文物的学习和研究中,会划分的更加细致,青铜器会根据用途不同,被做成各种形态的器物,每个形态都有各自的名字,例如有盘、鼎、尊、勺等不同的分类,而这些器物被统一叫做青铜器。

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

杨梅在说起这些有关于青铜器的基本知识时,也提到当年学习青铜器内容时,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竟然是识字。

这个严肃又滑稽的事实正是青铜器的入门关,青铜器在古代更多的被当作礼器,是祭祀用品,平时日常生活很少见,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青铜器的命名也是用的也是日常很少用到的生僻字。

鼎、敦、豆、簋guǐ,这些都是基础入门内容;进阶版还有鬲lì、甗yǎn、盨xǔ……等等。

只有学会了这些字,才能去探寻青铜器这个名词下到底包含了一个多么庞大的世界。

从飘渺到真实的历史文物

从小,杨梅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对瓷器和它背后沉淀了千年的审美与文化沉醉不已。而正是在开始学习青铜器的内容时,杨梅才知道,原来“隔行如隔山”这话不是没道理,自己原先有关于瓷器方面积累的历史知识根本不够用,有关于青铜器的知识真的可以挖掘研究一辈子的。

青铜器作为一个历史背景下的器物,可以透过它看到很多历史的故事,甚至是历史的真相。

所以现在对历史非常普遍的研究方法,就是从一件历史文物入手,作为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小切口,去研究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联系的历史。

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商鞅方升

例如上海博物馆的馆藏——战国商鞅方升,在《国家宝藏》以及《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节目中都出现过,就是可以把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件具像化的青铜器文物。

小小的一个量器,容量只有一升,外侧隐约可见的铭文,就昭示了商鞅的卓识远见。

32字铭文,包含了物品的制造时间、制造者和制造容量,这一件文物,实实在在的成为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这一件事的确切证据。

从一个飘渺的故事或概念,变成真实的、可以亲眼目睹的文物,这样的过程对杨梅有无限的吸引力。

为了片刻的邂逅而辗转追寻

高中时的杨梅,无意间在上海博物馆邂逅了青铜器。

一件件青铜器,是时光凝结出的精华。斑驳的锈迹,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孤高的站立在展览柜中,静静等待一个能读懂他的人。那份安静和孤傲的美,令人忍不住屏息凝神。

那样肃穆的一幕震撼了杨梅年轻的心,他开始尝试着在每一件展品前驻足,凝视,仔细观察他们,尝试读懂它们。恰巧那天的讲解老师,把青铜器的相关内容讲的非常透彻,让杨梅的心,跟随着青铜器的身世和历史澎湃起伏。

在那一天,他发现自己爱上了青铜器。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馆藏

为了更多的了解青铜器,杨梅不止在书上看那些扁平、抽象的文字,他也会到博物馆中,去近距离的观察那些生动的文物。

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博物馆是杨梅经常光顾的地方,尤其是上海博物馆,不仅是国内的四大博物馆之一,馆藏中的青铜器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品种上都是在全国数一数二的。

身为一个上海人,杨梅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地理优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上海博物馆中许多珍贵的馆藏,其中,《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中出现的战国商鞅方升和大克鼎,就是来自于上海博物馆的馆藏。

湖北博物馆馆藏:曾侯乙编钟

有时为了一件非常感兴趣的展品,杨梅也会千里迢迢跑到外地,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馆、湖北博物馆等,只为和心中的想要见到的展品有一段短暂的邂逅。有时一些关于青铜器的特展,只要有杨梅想要近距离接触的文物,他就会想办法去见一面。

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疯狂,但对于深爱青铜器的杨梅来说,是非常值得的。

他想把青铜器的内涵传递下去

在国外,青铜器只是作为一个工具来使用,并没有太多“记录”与“传承”的内涵。

然而到了中国,青铜器被作为礼器来使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器被放在这样重要的舞台上,自然也就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

而这份含义流传到今天,在历史的厚重和沧桑中,向我们传递属于它的故事。

刚开始的时候,这份厚重感杨梅并不知道怎样传递给孩子们,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的有关于青铜器的知识全分享给对方,就连那份洋溢在胸口的激动与感慨的情感,也想要传递出去。

为孩子们做讲解的杨梅

可似乎是用力过猛,反而让孩子们招架不住。杨梅在意识到这样行不通之后,选择换了一种方法——先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点到底在哪里,然后再从兴趣点入手,一点一点展开来讲。

毕竟一个青铜器物,光是从外形、制造方法、器物上刻的铭文、使用场合、背后的故事等等方面,就已经有讲不完的内容了。

所以青铜器并不是一个枯燥的大概念,而是一个个历史的故事化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让人可以透过这些实物,去了解历史的窗口。

杨梅也希望通过自己微小的努力,向更多的人传递独属于青铜器的那种狞厉的美,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先祖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文化传承:他让青铜器开口 讲述千百年前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文化传承:他让青铜器开口 讲述千百年前的故事

文化传承:他让青铜器开口 讲述千百年前的故事

青铜器,杨梅,上海博物馆,故事,文物,历史,器物,馆藏,商鞅,内容,有关于,国宝,展品,战国,时光,青铜,铭文,研究,会说话,作为一个,湖北博物馆,世界,内涵,博物馆,历史文物,厚重感,名字,名词,含义,大克鼎

2020-05-27 #故事会

25年前 那个励志考上北大的保安 如今的他让人非常敬佩!

25年前 那个励志考上北大的保安 如今的他让人非常敬佩!

北大,保安,年轻人,学校,教授,知识,北京大学,人生,励志,成人高考,所学,校长,目标,进度,储备,外国学生,就这样,这几个,常敬,张俊,苏洵,毛小子,一职,一跃,好的,成和,都会,俗话说得好,人物,事情

2011-10-03 #经典故事

日照的名字也从这里开始 经历了千年的传承 而绵延至今

日照的名字也从这里开始 经历了千年的传承 而绵延至今

日照,植物园,植物,残疾人,海曲,视觉,吴家台,沿海城市,汉墓,名字,事件,历史,味道,城市,外观,山东省,文化,渔民,朋友,棺材,考古学,西班牙,荣盛,莒县,部分,陶器,青铜器,青岛,馒头,城市的魅力

2019-04-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1990年出土的一件青铜器 让人认识了3000年前商朝的人牲祭祀

1990年出土的一件青铜器 让人认识了3000年前商朝的人牲祭祀

青铜器,时候,红楼,盛放,礼器,青铜,人头,历史,头骨,商人,屠杀,妇好,常常见,武丁,人头骨,三牲,个头,传说,俘虏,制度,后世,商王,奴隶,好处,文明,文学,时代,炊具,痕迹,牛羊

2018-09-14 #短篇故事

您听过大禹铸九鼎的传说吗?6600年前发现了铜 才有青铜器的辉煌

您听过大禹铸九鼎的传说吗?6600年前发现了铜 才有青铜器的辉煌

黄铜,历史,我国,金属,遗址,铜制品,地层,朋友们,多年前,工具,容器,成分,遗物,人们,全网,原始社会,原料,后世,大禹,大城山,山东,年代,时期,科技,矿石,铜器,金属器,风云,陶器,监测

2018-05-11 #短篇故事

2500年前 中华文明第一本青铜“连环画” 专家:战国史诗画卷

2500年前 中华文明第一本青铜“连环画” 专家:战国史诗画卷

杨宁史,青铜器,青铜,王世襄,人物,宴乐,德国人,渔猎,铜壶,中华文明,战国时期,文物,采桑,连环画,乐舞,北平,图中,仓库,场景,场面,战争,形象,成员,损失,水战,洋行,警察局,在天,战斗,流失

2008-05-02 #长篇故事

克林顿批他让白宫陷于“混乱” 奥巴马指责他把总统工作当“真人秀” 4年前的竞选承

克林顿批他让白宫陷于“混乱” 奥巴马指责他把总统工作当“真人秀” 4年前的竞选承

特朗普,美国,总统,中国,协议,选举前,伊斯兰,叙利亚,墨西哥,民主党,工作,克林顿,奥巴马,巴黎,部分,隔离墙,加拿大,气候,阿富汗,希拉里,拜登,美国政府,北约,基础设施,人民币,共和党人,协定,政府,白宫,资金

2009-04-13 #经典故事

发现了2500年前的鸡蛋?2000年前的酒 4000年前的面条了解一下

发现了2500年前的鸡蛋?2000年前的酒 4000年前的面条了解一下

鸡蛋,墓葬,面条,液体,盖子,过程,溧阳市,春秋时期,陶罐,贵族,青铜器,土墩墓,考古人员,周恒,多古,官亭镇,盛食器,齐醍,三足,中出,南京博物院,发现了,土鸡蛋,经济开发区,盖上,上兴镇,春秋,专家,中国,储存器

2016-02-29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