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胶东乡村记忆:掖县农村两兄弟抓阄分家的往事

时间:2010-09-12

亲兄弟之间,平时可能互不计较,但在分家的时候,是一定要明算账的

提示:本文共有 12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编者按:老话说得好:“亲兄弟,明算账。”亲兄弟之间,平时可能互不计较,但在分家的时候,是一定要明算账的。在老辈,分家有一套专门的流程。通常是以长辈命令或者兄弟抓阄的方式,确定各自分配的财产,在保人的见证下,黑纸白字写成契约。本文要讲述的,就是掖县农村兄弟抓阄分家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建华”先生根据其外祖父口述整理。)

以下是正文——

我(建华先生的外祖父,以下第一人称均同)出生在1935年,小名叫广生。我爷爷有两个儿子,就是我大爷(伯父)和我父亲。他们兄弟俩长大之后,就面临分家的问题。

当时,家里只有一处房屋,十多亩地。分家的时候,难以平分,只能各有侧重。

按照惯例,家里叫来一个村的主事人和族内长辈。写两个纸条,一个写“房”,一个写“地”。兄弟二人抓阄,一人将分得房屋和少许的土地;另一人会分得大部分的土地,但没有房屋。我的父亲抓到了“房”。

于是,由村里的主事人执笔,用墨笔在毛头纸上写下房契。这处百余年的房屋从此成了我的家。和这处房屋一起分到我家的,是仅一亩半田地,由于位置在王河的西岸,所以我们当地称“河西崖”。而我的大爷,他抓到了“地”,他得到了其余的十几亩地。

与当时很多掖县人一样,我的父亲年轻时也闯关东做生意,很少回来。在我的印象里,我家仅有的一亩半地是由我的母亲——一位小脚的农村妇女来照料。我还记着我七八岁的时候,遇上麦收时节,母亲天不亮就醒了,小脚一步一步地往河西崖挪。我家没有车(编者注:畜力车),母亲从家走到河西崖,要40分钟,等走到了天也亮了,母亲就开始拔麦子。如今我们这里还将麦收称为“拔麦子”。

那时,小麦成熟后,家家都是将麦子连根拔起,捆成一捆,再挑回家打场晾晒。麦秸和麦根用来烧火做饭。建国后成立生产队,才改为人工镰刀收割,将麦茬留在地里,麦秸拉到场院。一直到本世纪初的头几年,麦收时还经常可见戴着白头巾的职业割麦人。而把麦秸粉碎还田,将麦根直接打碎到地里的联合收割机全面普及,至今不过十年有余。母亲将麦子捆好,我挑着扁担,一头放一个大捆,另一头挑两个小捆。“河西崖”的田地土质差,收成低。一亩半地,我只挑了三趟,我家这一年的收成就挑完了。

过了几年,土改评成分开始了。成分的评定是按照地级分数的高低来划分。我村的田地大部分在村西。村西口,有一段下坡路,下了坡,这里就叫做“西门外”。从“西门外”开始,由近及远,村里人分别叫做“小河崖”,“二河崖”,“三河崖”和“河西崖”。从东向西,墒情呈现渐次的趋势。“小河崖”的地级分数最高,属于40级地。“二河崖”稍次一些,属于30级地。往西类推“三河崖”是20级地,“河西崖”的地级只有10级。这样,田地都有了等级分数,再乘以亩数,得到的就是地级分数。

富户的房子多,也要计算分数。由于我家只有一亩半地,而且是土质最差的“河西崖”地段,我家的地级分数只有20分,所以给我家评的成分是“贫农”。我的大爷因为分家分的土地多,虽然田地不在好地段,但是数量稍多,所以给他评的成分是“中农”。

实际上当初分家的时候基本是平分,而后来的成分却不一样,只能说当时还是田地更显金贵吧。(本文作者:建华)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胶东乡村记忆:掖县农村两兄弟抓阄分家的往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胶东乡村记忆:掖县老家汲水文化的变迁史

胶东乡村记忆:掖县老家汲水文化的变迁史

辘轳,水车,井口,井绳,小鱼,手压井,上世纪,水井,水桶,水斗,畜力,菜园,生产,掖县,我家,水泵,自来水,王河,70年代,南湾,支架,村落,木杠,水面,铁链,生活,小湾,90年代,生命之源,两端

2014-09-17 #短篇故事

胶东乡村记忆:漫谈掖县老家的地瓜

胶东乡村记忆:漫谈掖县老家的地瓜

地瓜,窖子,地瓜干,古镇,我家,传播,刘家,向东,陈振龙,向西,口粮,地窖,小队,大人,奶奶,提篮,胶州,玉米面,父亲,高粱面,生产,地瓜面,我爷爷,刘家洼,土中,栾庄,结秦晋,里乌,陈世元,鲜叶蒸

2010-04-09 #故事会

胶东乡村记忆:几十年前 掖县老家的麦收场景

胶东乡村记忆:几十年前 掖县老家的麦收场景

麦秸,乡民,碌碡,麦穗,刷子,场院,根部,镰刀,上世纪,左手,小麦,家母,麦子,麦糠,薄田,历史舞台,右手,天色,小队,扫帚,木锨,烈日,粮堆,莱州,草垛,苞米,麦粒,生产,80年代,70年代

2015-01-30 #长篇故事

胶东乡村影像:莱州金城镇埠西村 有座“刘仁政故居”

胶东乡村影像:莱州金城镇埠西村 有座“刘仁政故居”

小学,掖县,故居,金城镇,香港,历史,仁政,底蕴,国际,家乡,莱州市,莱州,院落,是一座,刘元生,刘庚,王毓,向北,延庆堂,有记,烟台,旧称,事迹,义务,乡里,位置,仪式,先生,先慈,北京

2013-09-19 #小故事

胶东乡村记忆:几十年前的栖霞农村小学 如何考试?

胶东乡村记忆:几十年前的栖霞农村小学 如何考试?

考试,学生,当当,老师,小学,教师,监考,乡镇,学校,学制,完小,成绩,年级,中学,班级,考场,依据,内容,卷子,学年考试,家长,干粮,常识,座位,教学,数学,方法,校长,考点,课程

2015-09-19 #小故事

胶东乡村记忆:儿时过年 我在村里遇到的那些“陌生人”

胶东乡村记忆:儿时过年 我在村里遇到的那些“陌生人”

村里,陌生人,大人,笔者,村庄,胶东,时候,原因,小孩,长辈,人们,北京,农村,印象,口音,孩子,年龄,户长,普通话,父母,祖籍,老家,纽带,面孔,上世纪,从北京,大人们,纪七,东农村,交通通讯

2009-10-06 #小故事

胶东民俗:看莱阳乡村婚礼上的“搬嫁妆”环节

胶东民俗:看莱阳乡村婚礼上的“搬嫁妆”环节

嫁妆,婚礼,男方,女方,环节,家族,新郎,影像,胶东,箱子,莱阳,婚礼上,张静,前提,农村,人员,前置,化妆师,县市,喜字,实用性,家具,物件,差异,椅子,早饭,男丁,象征性,篓子,读者

2011-02-06 #小故事

组图:金 红 褐 绿 感受胶东乡村深秋的缤纷色彩

组图:金 红 褐 绿 感受胶东乡村深秋的缤纷色彩

金色,时节,绿色,颜色,胶东,玉米,色彩,传统,农村,柿子,红色,萝卜,这组图片,常青,红富士苹果,田园里,还可以,人们,乡村,一段时间,仔细观察,人家,印象,充满生机,落叶,整体,图片,周期,地点,季节

2007-09-13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