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书 成语

时间:2010-08-28

藏在故事里的古诗词

提示:本文共有 43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提醒:团购绘本由团购销售商直接发货,下单后一周内发货,请家长签收时,务必开箱检查,确认没有被快递损坏再签收。 签收后请尽快核对绘本是否有质量问题或漏发,若有问题请及时与爱贝淘淘客服联系,我们将会协助您及时与销售商协商解决。

关于套餐:

A套餐:《藏在地图里的成语》(全4册)

B套餐:《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全4册)

C套餐:A套餐+B套餐

书籍信息

书名:《藏在地图里的成语》(全4册)

类型:贴纸点读

作者:斯塔熊文化编积木童画绘

出版社: 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适龄: 3岁及以上

开本:12开

页数:384面

尺寸:190 230mm

点读包:

书籍信息

书名:《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全4册)

类型:贴纸点读

作 者:斯塔熊文化编豆豆鱼绘制 绘

出 版 社: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适 龄: 3岁及以上

开 本: 12开

页 数: 384面

尺 寸: 190 230mm

点读包:

书籍简介:

地图+成语+历史多维度讲述,孩子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读物!

查地图听故事看漫画,这才是 活 学成语啊!

成语本就是中国文字与语言艺术浓缩的精华。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背诵成语就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然而很多时候仅凭书面4个字望文生义,孩子对成语的真实内涵、背景由来等还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小而密集的成语字典也很难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而《藏在地图里的成语》4册以成语+地图的形式,让小读者学习成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如探囊取物般轻而易举。符合语文新课标要求,与新课标推荐课外阅读主题匹配度高,提升文字、阅读、写作、综合学习能力。

这套书四本的封面按顺序拼起来,竟然是一个战国时期的疆域图。

还附赠一张大尺寸的《中国成语地图》,可以从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里找到全套书辑录的88个成语故事,并准确定位。

赠送地图正反面

主题内容丰富,地图+成语+历史相结合

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孩子的综合思维与学习能力

这套《藏在地图里的成语》全套书共四册,每册按照成语故事发生时间进行排列,主题内容非常很丰富,涵盖了战争的成语、寓言与神话中的成语、古典名著里的成语、历史事件中的成语。

这是一套成语故事书,但它不单纯讲成语故事,还融合了历史、地理、名人、寓言、神话、典籍等知识,孩子学习成语的同时,还了解到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常识,大大拓展了知识面。

一个成语算下来,少说也有几十个知识点了,按照一套书88个成语来算,至少也有好几千个知识点了!

/成语合浦珠还内页/

而且书中通过历史地图、现代地图、互动游戏等多重角度剖析成语,孩子在阅读这套书时,自然而然能将成语与地理、历史等知识融会贯通,使得这些丰富的知识点,不再是散乱的,而是串成一个多学科的知识网。

/成语倒戈相向内页/

这套书早已超过了成语书本身的意义,而是融合了历史、地理、语文等多学科的课外阅读材料,对提高孩子的综合思维和学习能力,非常有帮助。

/成语暗度陈仓内页/

每个成语标配8个小单元

1.成语小词典,释义、出处、近义反义词

2.成语所在的历史地理背景

3.成语故事

4.成语接龙游戏

5.生僻字注音

6.四格爆笑成语漫画

7.看图猜成语

8.拓展阅读故事

拿 一鼓作气 这个成语来举例看看:

成语的释义和出处这些标配性的内容肯定是有的,让孩子对成语的基本含义有了初步了解,而且还增加了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这个小设计不但加深了孩子对成语本身的理解和印象,还扩充孩子的词汇量。

让人更惊喜的是,书中将每一个成语起源地用历史地图与中国当代地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地理定位。

一鼓作气 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长勺,位于今山东莱芜东北部。

在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楚了解成语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期,与当代地理的定位,成语故事发生的主要国家的历史地理概况介绍。

书中每个成语,都配置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里,孩子能清楚了解到成语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到的人物以及历史故事。

成语故事 一鼓作气

第二个故事属于拓展阅读,讲的是历史上相关的故事,涉及到名人、典籍、历史、地理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孩子对成语的理解,也积累了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

历史上 一鼓作气 成语的应用

成语接龙,让孩子和父母或者同学一起玩成语接龙,既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又能扩充词汇量,场面还很欢乐哦。

爆笑成语,将成语与漫画形式结合,运用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既亲切又有趣。

看图猜成语,锻炼孩子的读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倒过来看就是正确答案哦。

书中还特意特意为一些生僻字注音,帮助孩子认识更多的生字,其中很多字是与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常用汉字是相匹配的。

除了地图目录外,这套书每本前面还都有一个栏目,叫 这样阅读更有效 ,指导孩子怎么使用这套书。

配套成语故事音频讲解

让家长和孩子学得更轻松高效

这套书每个成语都有配套的音频讲解,是由上海戏剧学院资深讲师张大鹏播讲的。用点读笔点读或者扫码就可以播放了~

孩子们还能学习一下普通话标准发音。不太认字年龄小的孩子也能轻松学成语,还配有优美的背景音乐,当睡前故事听也妥妥哒。

一个个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成语故事,在抑扬顿挫的声音和古典优雅的背景音乐中,让孩子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将成语的营养通过耳朵融于血液中。

绿色环保印刷,自用送人都合适

这套书是绿色环保印刷,采用的胶版纸摸着细腻平滑,色彩淡雅~

装订也很结实,不怕孩子翻坏哦~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让孩子读万卷 诗 ,行万里路!

学人文、学地理、学历史,培养孩子更广阔的眼界,成就大格局!

曾经有人把李白杜甫等古代诗人一生的足迹做成了地图,结果发现每一位诗人,简直都是资深的旅行家!从烟波浩渺的东海,到白雪皑皑的天山,从繁华喧嚣的长安城,到杳无人烟的西疆大漠,每一处,都能在古诗词中寻觅到其身影。

▼李白

最 浪 的诗人

▼杜甫

最不情愿 折腾 的诗人

▼苏轼

最会享受的诗人

要是我们也能沿着古代诗人的足迹 走一走 ,来到这些诗词的创作源头,讲一讲那些典故、传说和文化风俗。或许下次带孩子去桂林的时候,他会脱口而出 江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到了西安,马上能想到杜牧的《过华清宫》,还能给你讲讲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历史,读到王维的《渭城曲》,想到商鞅立木取信

讲真,这样的引经据典、情景对应,很多文科出身的家长都不一定做的到。而有了今天这套书,似乎一切都不是难事!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4册

https://v.qq.com/x/page/o0752sfxnwk.html

它是首套将古诗词与地图路线相结合的读本,88个地方,40位诗词名人,180首诗篇,200段历史过往

除了诗词内容之外,也延伸介绍了相关的地理、历史、传说、名人、风俗与文化等多方面知识,拓宽了孩子的多学科知识面,也让知识更有体系了!

随书附赠一张大尺寸的《中国古诗词地图》,每首诗词创作或谈及的相关地点都能从上面准确找到,繁杂的古诗词立刻变成了生动的图解,脉络清晰,一目了然!玩透这张地图,古诗词学习完全不必担忧了。

为什么推荐?

1、读万卷 诗 ,行万里路

第一套与地图相结合的古诗词

这套《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以地图为点、以时间为线,带着孩子乘坐时光列车,穿梭在古诗词的时光地图上。

内容上由诗入景、由景生情,用文字与地图、漫画的形式将该地点的详细地理特征、历史传说,名人民俗等进行介绍,给孩子带来不同一般的阅读体验!

(苏轼足迹图)

翻开第一本书的开篇,一张李白足迹图,融贯了李白代表性的诗作及其 产地 ,让人十分惊艳!

(李白足迹图)

比如,李白来到了江西庐山,惊叹于庐山瀑布的奇丽雄伟景观,创作了《望庐山瀑布》。

摊开地图,根据书中介绍的位置,找到庐山在中国诗词地图上的位置,了解这里的相关地理、历史知识。

一首《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使桃花潭闻名遐迩,享誉千年。

而这桃花潭是哪呢?从地图上看,它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2、地理、历史、文化风俗、传说

多学科串联,综合勾勒古诗词之美

这套书虽然主要是讲古诗词,但不局限于字词之间,而是把地理、历史、语文等多个学科串联起来。从历史交替、地理变迁、文化民俗发展、名人古迹、相关传说故事等不同的侧面,综合勾勒出古诗词之美。

这样既由诗入景,由景生情,加深孩子对诗词的印象理解,也培养了孩子的综合素养和知识储备。

比如读到杜甫的《登岳阳楼》,先来了解岳阳楼的所在位置、景点、相关的名人名作等地理知识。

(地图上的地理知识)

比如读过了杜甫的《绝句》,知道原来在成都有正月初七游草堂的习俗。

(地图上的习俗)

比如读过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我们再来了解下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历史故事。

(地图上的历史)

比如读到《泊船瓜洲》,就讲到与瓜洲有关的传说故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地图上的传说)

比如读到王安石的《元日》,拓展到与开封有关的《清明上河图》。

(地图上的文化)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延展的小故事和知识,还配上了小漫画和简短幽默的对话,孩子们读起来更加轻松有趣。

3、40位诗词大家的180首名篇

适应新课改,最佳课外延伸读物

这套《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汇聚了40位诗词大家的180首名篇。从初唐四杰的王勃到清代后期高鼎作结,跨越了诗词最鼎盛的几个朝代,收录的都是教育部推荐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书中的每首诗配有详细的注释、译文和赏析,方便孩子透彻地理解诗歌。译文的语言也像诗歌一样工整雅洁、朗朗上口。

4、 画诗 写意、版式生动

设计 别有用心

每首诗都配有契合主题的水墨风格手绘插画,古风古韵、清新写意,用这种 画诗 的方式来表达意境能让孩子印象更深刻吧~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插图完美的展现了这首送别诗的时令、地点和景物。

杜牧 多少楼台烟雨中 的明丽与迷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些插画与文字很好地契合,让孩子瞬间领悟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这套书的整个设计也十分用心,除了古风古韵、清新写意的插图,版面上也十分生动活泼。

整套书以 古诗词的时光列车之旅 为主题串联整本书,每一首诗词每一个地点为一站,增强阅读代入感。

第6站 峨眉山

5、专业配音,由央广著名主持人贺超录制

这套书出版社特意请了著名主持人贺超进行配乐朗诵,韵律完美的诗篇,以及名人故事、历史传说,搭配恰如其分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给孩子一场听觉盛宴。

这样的音频,不仅能帮孩子更好的掌握诗词的发音和韵律,构建语言能力,还能让孩子增长很多知识。

6、绿色环保印刷

这套书是绿色环保印刷,采用的胶版纸摸着细腻平滑,色彩淡雅~装订也很结实,采用胶装和线装相结合,不怕孩子翻坏哦~

古诗词、地理历史知识、人物传说、风俗文化 一套书(4本古诗词+1张中国古诗词地图)全搞定~探索诗词的创作源头,还有满满中国风的水墨画帮孩子了解诗词意境,还愁记不住?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获得更多团购信息和免费活动:

在线客服服务号扫一扫或搜索“爱贝淘淘”

团购信息发布号扫一扫或搜索“爱贝亲子网”

欢迎加入爱贝点读启蒙教育群:

欢迎加入爱贝亲子绘本馆交流群: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书 成语”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藏在地图里的成语全套8册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藏在地图里的成语全套8册

成语,地图,老马,古诗词,管仲,历史,故事,大军,一鼓作气,围魏救赵,动物,地理,比喻,释义,多特,孙膑,曹操,管仲曰,韩非子,马之智,齐桓公,不一样,出版社,下学,先带,书籍,全套,出处,团队,文化

2017-03-03 #故事阅读

藏在地图里的成语故事大全套4册 小学生二三四五年级课外阅读古诗词儿童文学书籍7

藏在地图里的成语故事大全套4册 小学生二三四五年级课外阅读古诗词儿童文学书籍7

儿童,中国地理,陈卫平,课外阅读,年级,中国历史

2020-06-04 #小故事

藏在地图里的成语故事大全套4册 小学生二三四五年级课外阅读古诗词儿童文学书籍7

藏在地图里的成语故事大全套4册 小学生二三四五年级课外阅读古诗词儿童文学书籍7

儿童,中国地理,陈卫平,课外阅读,年级,中国历史

2020-06-13 #故事会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古诗词,地图,诗词,产品,小朋友,故事,相结合,创作,都会,历史,名人,文化,胶带,小读者,传说,内容,叔叔,名篇,图片,图书,爸爸妈妈,风俗,音频,影响,准确定位,去旅行,每一首,潜移默化,图里,李白

2016-06-10 #长篇故事

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篇——《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篇——《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地图,诗词,古诗词,李白,历史,足迹,孩子,创作,传说,地方,地理,却不知,孩子们,源头,地理知识,诗人,给孩子,之友,名人,套书,文化,诗篇,相结合,诗歌,古诗文,杜甫,一个地点,时光列车,还可以,习俗

2020-06-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篇——《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篇——《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地图,诗词,古诗词,李白,历史,足迹,孩子,创作,传说,地方,地理,却不知,孩子们,源头,地理知识,诗人,给孩子,之友,名人,套书,文化,诗篇,相结合,诗歌,古诗文,杜甫,一个地点,时光列车,还可以,习俗

2018-05-02 #长篇故事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全4册古诗词大全集3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全4册古诗词大全集3

古诗词,地图,故事,相结合,诗词,创作,都会,文化,小朋友,小读者,产品,内容,历史,叔叔,名人,图片,图书,胶带,风俗,影响,准确定位,每一首,潜移默化,图里,李白,杜甫,辛弃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书会,二维码

2020-08-25 #故事会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全4册古诗词大全集3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全4册古诗词大全集3

古诗词,地图,相结合,故事,诗词,创作,都会,文化,小朋友,小读者,内容,历史,叔叔,名人,图片,图书,胶带,风俗,影响,准确定位,每一首,潜移默化,图里,李白,杜甫,辛弃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书会,全套,二维码

2015-03-05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