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德育教育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经典案例故事集精选50篇

时间:2010-06-30

小学德育案例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08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2 分钟。

中学生教育经典案例故事 目 录 魏书生同时担任两个毕业班(146 人) 班主任的秘诀 ........................................................ 3 夏令营中的较量 ....................................................................................................................... 3 陈晓华激动人心的演讲 ........................................................................................................... 5 王金战把倒数第一的学生送入北大 ....................................................................................... 7 用松木板“体罚” 学生 ........................................................................................................... 9 以一条狗的代价换来了一位医学天才 ................................................................................... 9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 10 以强凌弱的爱德华低头认错 ................................................................................................. 11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妈妈 ............................................................................. 12 10. 长春两千人集体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 12 11. 每天抽出一小时 ..................................................................................................................... 14 12. 数学老师给三流学生出的一流数学题 ................................................................................. 15 13. “抚摩” 出来的画家 ............................................................................................................. 16 14. 任小艾和一个主动打队礼的小姑娘 ..................................................................................... 17 15. 李镇西导演“开场戏” ......................................................................................................... 18 16. 见面第一天, 学生送给他一只癞蛤蟆 ................................................................................. 19 17. 张万祥利用“微软中国研究院重金筑巢引凤” 一文开展教育 ......................................... 21 18. 张万祥利用名文施教 ............................................................................................................. 21 19. 血色母爱感天动地 ................................................................................................................. 22 20. 借分给学生 ............................................................................................................................. 24 21. “佼佼者” 几乎“全军覆没” ............................................................................................. 25 22. 丈夫用爱支撑了妻子的生命 ................................................................................................. 26 23. 一堆搬来搬去的木头 ............................................................................................................. 27 24. 林清玄经营梦想的故事 ......................................................................................................... 27 25. 选准登山的最佳目标 ............................................................................................................. 28 26. 一杯救命的牛奶 ..................................................................................................................... 29 27. 鞋跟上的草纸 ......................................................................................................................... 30 28. 沙子和珍珠 ............................................................................................................................. 30 29. 震惊世界的衣阿华大学惨案 ................................................................................................. 31 30. 把难得钓到的大鱼放回湖里 ................................................................................................. 32 31. 荒谬可笑的数学题竟然有答案 ............................................................................................. 33 32. 装订工法拉第叩响了戴维教授的家门 ................................................................................. 33 33. 逃票的巨大代价 ..................................................................................................................... 34 34. 一定要洗七遍 ......................................................................................................................... 34 35. 不近人情的哈佛 ..................................................................................................................... 35 36. 里根不小心打碎邻居家的玻璃之后 ..................................................................................... 36 37. 诚实值一百分 ......................................................................................................................... 37 38. 快乐自信的她从小就患脑性麻痹症 ..................................................................................... 38 1. 2. 3. 4. 5. 6. 7. 8. 9. 39. 张万祥带领学生进行不同寻常的长跑 ................................................................................. 40 40. 朱永新成*****保险公司开业启事 ....................................................................................... 41 41. 马寅初读书 ............................................................................................................................. 43 42. 补课的爱因斯坦 ..................................................................................................................... 44 43. 比尔??盖茨的自我实现之路 ................................................................................................... 46 44. 请为夸奖道歉 ......................................................................................................................... 47 45.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拿” 字拯救了一个孩子 ..................................................................... 48 46. 公立小学在大雪天仍坚持上课的原因 ................................................................................. 49 47. 钢琴家“刁难” 学生 ............................................................................................................. 50 48. 苏霍姆林斯基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 52 49. 北大副校长季羡林给新生看行李 ......................................................................................... 54 50. 爬着上班的校长和吻猪的教师 ............................................................................................. 55 51. 为美德让路 ............................................................................................................................. 58 52. 特级教师特殊之举 ................................................................................................................. 59 53. 一道激起心灵震撼的选择题 ................................................................................................. 60 54. 马卡连柯让曾经抢劫的青年去取钱 ..................................................................................... 62 55. “肯德鸡” 进入北京市场的故事 ......................................................................................... 63 经典案例故事 魏书生同时担任两个毕业班(146 人) 班主任的秘诀 魏书生老师曾到过许多师范院校作报告, 每到报告结束后, 常有很多学生围着魏老师, 请他写当老师、 当班主任应记住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魏老师总是一次又一次地给他们写下这样的一句话:“坚信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你的助手, 你也是每个学生的助手。”魏书生老师说:“这是我教书、 当班主任以来, 感受最深的一点, 也是我当班主任的一条最根本的原则。”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坚持这个原则时, 工作就顺利、 就成*****; 我忘记或不自觉地违背这条原则时, 工作就受挫折、 就失败。” 1991 年, 魏书生老师担任两个毕业班的班主任, 而且学生总数高达 146 人, 他还有许多社会兼职工作, 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 可是班级工作井井有条, 班级面貌欣欣向荣。 诀窍就是相信学生, 请学生做自己的助手。 他跟同学们谈心说: “老师依靠什么当班主任, 依靠什么教语文? 就依靠在座的各位助手。在座的 146 位同学都是我的助手, 都是我的副班主任,都是我的语文助理教师。 大家都成了老师的助手, 我们的班集体就能管理得井井有条。” (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班主任必读》) 经典案例故事 夏令营中的较量 1992 年 8 月 77 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 与 30 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 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 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 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 20 公斤。 匆匆向前进着。 他们的年龄在 11——16 岁之间, 根据指挥部的要求, 至少要步行 50 公里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 则应步行 100 公里! 说来也巧, 就在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之时, 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 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 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的酸痛的双肩, 轻松的又说又笑起来。 可惜, 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 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 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 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换发, 还千方百计的让她开心。 他们打打闹闹, 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 尽管有男孩子的照顾, 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 蜷缩一团瑟瑟发抖, 一见医生泪如滚珠。 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 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 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 也照样生病。 矮小的男孩子黑穆雄介肚子痛, 脸色苍白, 汗珠如豆, 中国领队发现后, 让他放下包他不放, 让他坐车他更不肯。 他说: “我是来锻炼的, 当了逃兵是耻辱, 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代? 我能挺得住, 我一定要走到底! quot;在医生的劝说下, 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的喘息。 只过了一会, 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 , 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 中国家长来了, 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车。 下午, 风雨交加, 草原变得更难走了, 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 当晚 7 点队伍抵达目的地——大井梁。 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 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 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 日本的孩子将黄瓜, 香肠, 柿子椒混在一起炒, 又熬了米粥, 这就是晚餐了。 日本孩子先礼貌的请大人们先吃, 紧接着自己狼吞虎咽起来。 倒霉的是中国孩子, 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 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 可那只是童话。 于是, 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 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 饭没了, 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 为了锻炼寻路本领, 探险队伍分成十个小组, 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 在茫茫草原上, 根本没有现成的路, 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 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 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 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 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 看望了两国的孩子。 这时, 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 许多人以为他会把孩子接走, 谁知, 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 毫不犹豫的乘车离去。 这让人想起了昨天的一件事; 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 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 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 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 缺乏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 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 C 日本孩子的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 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布闭营时, 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做了总结, 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 77 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 ”“蓝!”“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狂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中国人。 天哪! 这就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 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 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 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 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据悉, 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各界的广泛支持。 政府和机构、 企业不仅提供赞助, 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 许多教授, 工程师, 医生, 大学生, 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 活动的发起者, 该团队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三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 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 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 7000 人民币的日元。 一句话, 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 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的离开中国, 神态很轻松。 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确实沉重的。 刚上路时, 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 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 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 装样子, 只背点吃的, 才走一半路, 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 干粮吃尽, 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 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 连当地老乡 也来帮忙,可有些少先队“小干部” 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 当惯了“官儿”, 从小就习惯于指挥别人。野炊的时候, 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 全是中国孩子。 中方大人批评他们: “你们不劳而获, 好意思吃吗? ” 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 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 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 马上用小木棒围起来, 提醒大家不要踩。 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全球在竞争, 教育是关键。 假如, 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 中国能不落伍? 心灵感悟 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经典案例故事 陈晓华激动人心的演讲 可以把陈晓华“受命于危难之秋”, 2004 年 8 月半道接受高三(1) 班, 这是一个“散兵游勇” 的普通班, 是大家希望丧失殆尽的班级, 是一个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班级――陈晓华思考的是怎样找到突破口, 带领学生走出低谷。 这期间, 他付出了许多许多, 可圈可点之处很多, 让我们欣赏一下他的几次演说。 8 月 10 日, 是他直面学生的第一天, 他思考的是:“第一次与学生见面, 既要对准心灵的弦,又要把温暖吹拂到学生的心坎上, 树“威” 靠魅力和智慧, 树“德” 靠亲和力与爱心, 新官上任这一仗, 只能胜, 不能输。” 这个“就职” 演说太漂亮了。 他首先问学生:“有临阵脱逃的吗? ”, 接着, 告诉学生:“打造属于我们的天堂”; 进而哟进一步请学生:“给人生加个意义”; 第四步, 对症下药, 告诫学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最后, 提升意义, 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未来“给自己建造房子”。 整个“就职” 演说声情并茂, 如春风吹拂, 如春雨润泽。 9 月 8 日, 对学生的第二次演说, 中心是;“机遇, 其实就在你身边。” 经过一个月的引导教育, 班级各个方面出现了勃勃生机, 陈晓华这时思考的是如何增强学生的信心, 抓住时机,奋发图强, 重新启航。 于是, 他将自己的人生跋涉, 如数家珍和学生款款道来。 从大学里,抓住机遇, 学习普通话, 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说到在实习学校, 担当示范课重任; 参加工作后, 自己如何拼搏, 取得斐然的教学成绩, 回忆和朋友编撰书的火热场景……最后, 他语调缓缓而沉稳地说: “回首往事, 感慨万千。 我时时, 假如当初放弃学普通话? 假如当初坚决拒绝在系里上课? 假如我实习时不是很优秀? 假如我参加工作后马马虎虎? 假如我和绵羊不在一起编写资料? 平平常常的积累, 也许和机遇无关, 但没有平时的积累, 即使机遇有幸光临, 也只能和机遇失之交臂。 高三(1) 的同学们, 你们的机遇就要来临, 能否把握, 靠的就是平时的铺垫!” 这样有情有理的教育, 不是“润物细无声” 的一场春雨吗? 不是比生硬的说理, 声嘶力竭的说教作用大得多吗? 9 月底, 陈晓华思考的是这样一个切实的问题: 经过一段勤苦而艰难的学习, 总会有懈怠的时候, 应该在路上设立一个个加油站。 于是, 他以《为了我们的希望》 为主题, 对学生进行了第一次月考前的动员。 主题班会开始, 他抛出一个个问题: “我们曾经信誓旦旦, 我们曾经摩拳擦掌, 我们曾经表示要创造奇迹……一个多月过去了, 我们是否信心依旧? 我们是否依然慷慨激昂? 扪心自问: 面对今天, 我们是否分秒必争? 展望明天, 我们是否依然信心百倍? ” 紧接着, 陈晓华退一步, 告诉学生近来的几次考试, 成绩也许不尽如人意, 这是正常的, 学习是不能立竿见影的。 然后, 语重心长地引学生放远目光, 要器重自己的读书机会,这都会打动学生的心灵。 在铺垫之后, 陈晓华慷慨激昂地说: “同学们, 当一个伟大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 千万要忘记自己的渺小。 为了自己的目标, 我们应该苦其心智劳其筋骨。 我们应该出身汗, 瘦身肉, 为我们自己的梦想, 为了我们的未来, 为了高三(!) 班的奇迹, 加油啊!” 激荡心灵的演讲激起了热烈的掌声。 陈晓华把学生的眼光又拉到眼前, 表扬班内勤奋刻苦学习飞跃的某些同学, 煽情说: “同学们, 当学生处于期盼考试的状态的时候, 大概离成功就不会太远了。 同学们, 太阳既然能从西边出来, 还怕我们不会成功吗? ”掌声再次响起。 这时的陈晓华十分亢奋, 忘记了矜持, 他像一个为壮士举杯践行的大将, 走下讲台, 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充满期待充满信心地, 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 和同学们一一握手。同学们被感染了, 一张张脸上都是充满信心和激情的神色。 最后, 陈晓华再一次高呼: “为了我们的希望, 让我们一起加油!” 教室里掌声雷鸣, 经久不息。 春潮滚动。 心灵感悟 语言具有神奇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 语言确实是“魔法无边” 的。 俗语说:“一句话把人说笑, 一句话把人说跳。”“不会烧香得罪神, 不会说话得罪人。”“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好话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经典案例故事 王金战把倒数第一的学生送入北大 王金战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班主任, 有一次, 校长把一名学习差、 纪律差的“双差生”塞到他班里。 高三第一次考试, 男孩不敢参加考试。 王金战老师用话“激” 他: “这次考试, 你肯定倒数第一, 既然如此, 你还顾虑什么呢? 还怕考倒数第二? ” 男孩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 最终参加考试, 不出所料, 他以“绝对优势” 考了倒数第一, 与倒数第二总分少 200 分。 王老师安慰他:“别人付出了多少努力, 你才学了一个暑假呀, 怎么比得过人家? ” 一个月后的月考,他仍是倒数第一, 但是与倒数第二的差距缩小了 30 分。 月考总结, 王老师一个劲地夸这名男生:“你看, 一下子差距能缩小 30 分! 高三总共要经历8 次大考, 每次缩小 30 分, 那就不是考大学的问题了, 而是考清华北大的问题了!” 男孩被王老师表扬得晕头转向, 站起来就说:“我下一次考试, 肯定不考倒数第一啦!” 得到老师鼓励, 男孩以拼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第二年, 他以艺术特长生身份考上北大法学院。 王金战老师说: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当学生有了被尊重、 被理解的感觉, 他就有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就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王金战老师班上曾有位“打架大王”, 高一开学全年段要出发去军训, 就他一人姗姗来迟,他一上车, 大家都被震住了: 身高将近两米, 体重 200 多斤。 他还公开向坐在他身边的王金战老师“挑衅” 说: “我的外号是‘黑社会老大’。” 王金战不动声色地问他: “ ‘黑’ 到什么程度? ” 男孩很骄傲地回答: “平均一周打一次, 打败全校无敌手。” 王老师不动声色地和男孩谈了三件事: “一是, 这次军训, 有个拔河比赛, 你能不能保证咱们班拔河队拿个第一? 二是, 军训每班都要挑水, 如果同学提不动, 你能不能帮助他们? 三是, 既然你是无敌手, 能不能保证全班同学的人身安全? ” 男孩答应了, 而且果真带领拔河队夺得第一, 被同学当成英雄。 军训结束后, 他找到王金战老师问: “我能不能当班长? ” 王老师干脆地回答:“这个班的班长就是你的了!” 但是, 男孩的成绩实在是太差了, 王老师提出解决方法: “当班长如果学习成绩不好, 会影响威信, 我先找个人替你当班长, 给你半年时间, 如果你能把学习提高到中等水平, 还让你当班长。” 后来, 王老师让他当了纪律委员, 谁违纪他就做记录——像他这样一个原来管不住自己的学生, 要管一个班的纪律, 首先得管住自己。 现在, 这个男孩在美国读大学。 心灵感悟 循循善诱是转化后进生的法宝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永恒的课题, 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这方面可以说是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大家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 也有刻骨铭心的教训。 王金战老师的案例很值得研究、 借鉴。 对以“绝对优势” 考了倒数第一的“双差生”, 王老师不是忙于为他补课, 更没有用学习来压他, 来刺激他, 而是采用了“激将法”, 竟然对他说:“这次考试, 你肯定倒数第一, 既然如此, 你还顾虑什么呢? 还怕考倒数第二? ” 月考后, 他与倒数第二的差距缩小了 30 分。王老师一个劲地夸他, 夸奖, 放大她的进步, 这是第二招。 然后, 给你定下切实可行的小目标——每次缩小 30 分, 他稍稍努力就可以达到, 这是第三招。 招招都实在, 招招都能立竿见影。 这就是王金战老师转化后进生的法宝——循循善诱。 对“打架大王”, 也是发挥了循循善诱的魅力。 对自称“黑社会老大” 的学生, 王老师不动声色交给他三项轻而易举的任务-进一步; 待他完成后, 满足他要当班长的要求——退一步;然后提出条件, 半年时间把学习提高到中等水平 ——又进一步。 这也是循循善诱。 王金战老师总结说,“差生” 有突出的缺点, 但是, 他突出的优点往往被隐藏在这些缺点里,作为老师, 你就得拿着放大镜来寻找他的优点, 淡化他的缺点。 同时, 老师还要帮他们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 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 比如从倒数第一名, 进步个一两名, 这也是进步啊!几轮下来, 这个学生就成功了。 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时绝不能操之过急。 要认真分析后进生的问题所在, 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循循善诱。 经典案例故事 用松木板“体罚” 学生 美国作家兰妮??麦克穆林记叙自己上小学时发生的一件事。 在一次考试中, 她暗暗地让好友伊丽莎白传来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 可是,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周末, 兰妮思前想后, 还是去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老师虽然表扬了她的勇气与向善之心,但还是操起了松木板子, 吩咐两人背对背分别站在办公室的两头, 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并把眼镜闭上。 兰妮哆哆嗦嗦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啪” 的一声, 宣告了惩罚的开始。 她尽管没有挨着, 眼泪还是流了下来。 伊丽莎白是因为她才受苦的。 接着, 传来了伊丽莎白的呜咽。 “啪!” 打的又是伊丽莎白。 兰妮不敢睁开眼睛, 只是加入了大声哭叫的行列。 “啪!” 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 兰妮终于鼓起了勇气, 说:“请您别打伊丽莎白了! 您还是打我吧, 是我的错!” 几乎在同时, 两人都睁开眼睛, 越过办公桌, 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 然后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 “啪!” 哦, 原来如此。 这便是她们受到的“体罚”, 并无肌肤之痛, 却记忆至深。 心灵感悟 惩罚要讲究艺术 经典案例故事 以一条狗的代价换来了一位医学天才 在英国的亚皮凡博物馆中, 有两幅藏画格外引人注目。 其中一幅是人体骨骼图, 另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 这两幅画的作者竟是一个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 麦克劳德从小充满好奇心,凡事总喜欢寻根究底, 不找出答案誓不罢休。 有一天, 他突发奇想, 想看看狗的内脏到底什么样的, 于是便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套住一只狗, 将其宰杀后, 把内脏一个一个割离, 仔细观察。 没想到这只狗是校长的宠物犬。 校长十分恼火, 感到如果不严加惩罚, 以后还不知他们会干出什么出格的事。 经过反复思考后, 校长做出了这样的惩罚决定: 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 知道自己闯下大祸的麦克劳德决心改过自新, 于是按照校长的要求, 认真仔细地画好了两幅图。 校长看后很满意, 不但对杀狗之事既往不咎, 还大大夸奖了麦克劳德。 后来, 麦克劳德成为一位著名的解剖学家, 还与班廷医生一道研究发现了以前人们认为不可治的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 并获得 1923 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心灵感悟 教育惩罚要巧妙 经典案例故事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有一天, 校园里一个学生王友在打另一个学生。 陶行知匆忙走过去喝住, 然后, 对王友说:“你下午三点钟到我办公室来!” 下午三点钟, 王友诚惶诚恐地来到他的办公室, 准备接受严厉的惩罚。 不料, 陶行知竟微笑着迎上前去拉住他的手, 亲切地让其坐到自己的身边, 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块糖来。 “让你三点到, 你就准时到, 说明你很遵守时间, 这很好, ” 陶行知说:“这块糖就是对你的奖励。” 王友接住糖, 满脸疑惑。 这时, 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 “我了解过了, 是他欺负女同学你才打他的。” 陶行知将第二块糖轻轻地递过去, 说:“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 也应该奖励。” 当王友接住第二块糖时, 疑惑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喜悦的光芒。 陶行知掏出第三快糖。 “你很懂得尊重别人!” 陶行知接着说:“当时你打架时, 我走过去让你住手你就不打了, 这很好嘛, 我就喜欢你尊重别人这一点, 也应该奖励。” 王友接住第三块糖后, 开始不好意思起来。 他眼睛里的喜悦, 渐渐被自责、 后悔和羞愧所代替, 面对这样的校长, 他不得不垂下自己的头来。 “打人——毕竟是不对的, ”王友低垂着头, 小声表态说:“校长, 我错了, 我愿意向他道歉!” “好!” 陶行知立即从衣袋里又掏出第四块糖, 高兴地说:“我就知道你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学生, 更应该奖励!” 王友离开陶行知办公室时, 眼睛里含满了感动的泪水, 而陶行知的脸上, 则始终是带着微笑的。 心灵感悟 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巧妙激励 经典案例故事 以强凌弱的爱德华低头认错 十几年前的一天, 在英国伦敦哈姆雷区中学, 八年级的男生爱德华和低年级的一个男生打架,并打伤了对方。 校长惩罚爱德华的方法是让他给来访的几位外国客人做临时讲解员。 爱德华不是个好讲解员, 他只会指着一间间教室说: 这里是食品技术教室, 那里是舞蹈教室……总是他先开个头, 校长再做详细讲解, 爱德华十分难为情。 快走到体育馆的门口时, 校长停住了脚步, 让爱德华去给客人们讲讲那里的陈列品。 爱德华兴奋不已, 跑上前, 指点着陈列品, 滔滔不绝地告诉客人们哪个奖杯是哪次比赛获得的, 哪件球衣是哪个校友在哪场大赛中穿过的……当客人们问他对这些信息为什么能如数家珍时,爱德华得意地一笑说: “我是学校橄榄球队的。 你们看我领带上绣的这个图案, 就是橄榄球队的标志。” 等客人们再度与校长会合时, 天下起了蒙蒙细雨。 校长急于把客人们带回办公楼, 但是, 爱德华小声地向校长建议, 再让客人们去看看琼斯的椅子。 这时, 校长的眼睛一亮, 赞赏地点点头。 爱德华于是带着客人们来到小喷泉旁边琼斯的椅子前。 他告诉客人们: 五年前, 琼斯在这所学校读八年级。 有一天, 在来上学的路上, 他被一辆汽车给撞死了……为了纪念琼斯,学校在这里安放了这把椅子。 爱德华讲到这里, 校长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他, 突然开口对他说: “汽车没有眼睛, 也没有理智, 所以, 它对琼斯犯下了那样的罪过。 而我们不是汽车, 我们有眼睛、 有理智, 应该懂得爱和尊重, 懂得保护弱小者和无辜者——你以为呢? ” 爱德华使劲地点头, 羞愧和自责使他的双颊变得绯红。 心灵感悟 惩罚也可以曲径通幽 经典案例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妈妈 在苏霍姆林斯基担任校长的巴甫雷什中学, 一进大门的正面墙壁上, 挂着这样一幅大标语:“要爱你们的妈妈!” 穿着整齐的一年级新生以踏进校门就看见这幅大标语。 有人问苏霍姆林斯基, 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 之类的标语? 苏霍姆林斯基回答说:“对于 7 岁的孩子, 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 而且, 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都不爱, 他还会爱别人、 爱家乡 、 爱祖国吗? 爱自己的妈妈, 这容易懂, 容易做, 而且为日后进行爱祖国的教育打下基础。” 心灵感悟 从引导孩子爱自己的妈妈开始教育起航 经典案例故事 长春两千人集体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2006 年 3 月 23 日中午, 在吉林省长春市一个胡同内, 一名身患绝症的 8 岁盲童在众人搀扶下走下汽车。 小女孩高兴地喊着: “我从北京回来了, 我到天安门看升旗了。” 望着小女孩那幸福的神情, 周围的人无不感到辛酸, 因为他们知道, 小女孩去的“北京”,实际上是长春。 为了圆上小女孩的梦想, 上千人组织起来, 用爱心精心地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导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幸福时光》。 2005 年 10 月, 7 岁的小欣月摔倒在了学校的操场上, 髓母细胞瘤给这个天真的孩子判处了“死刑”。 3 个月前, 小欣月失明了。 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站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仪式,听国歌响起。 但她身体状况不好, 医生建议不要去。 为了不让欣月失望, 父亲编造出善意的谎言, 决定在长春找一个有国歌响起的地方, 到时就告诉她, 那里就是北京天安门。 消息传出后, 2000 多名来自各地的好心人都愿意帮助欣月圆她的北京梦。 一个 300 万人口的城市, 因为一个小女孩到天安门看升旗的心愿而行动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要求参与, 有的出主意, 有的捐献钱和轮椅等物品, 有的要扮演各种角色, 有的要提供场地。共青团长春市委发出号召, 要求全市青年志愿者代表参与到为小欣月圆梦的队伍中来。 3 月 20 日, 就在无数热心的人在为小欣月的“天安门” 升旗梦构思和忙碌的时候, 小欣月的病情又加重了。 时间紧迫, 大家决定立刻行动起来。 时间定在了 3 月 22 日, 升旗地点临时选定在长春市公共关系学院。 通过报社的热线, 上千名志愿者聚集到了一起。 为了让所有环节都天衣无缝, 大家对乘车路线、 交通工具、 时间、到“北京” 后还去哪些景点都进行了精心谋划。 同时进行了明确分工, 有的做报站员, 有的做导游, 有的当观众。 长春市雷锋车队派出了 3 辆出租车, 长春普济医院派出一辆“120”救护车全程跟随。 升旗仪式圆满成功 22 日 13 时, 汽车驶进了长春市公共关系学院的操场上, 2000 多人在这里翘首企盼。 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即将在这里举行。 小欣月在众人的搀扶下走下了公交车。 想到马上就可以“看” 升旗了, 小欣月马上精神起来。 13 时 30 分, 升旗仪式正式开始。 仪仗队的正步声响起来了, 随后, 庄严的国歌在全场高昂地奏响。 小欣月大声地对爸爸说: “爸, 我真到北京了, 天安门!” 看到小欣月幸福的笑脸, 许多人眼里涌出了泪水。 庄严的国歌声奏响的时候,小欣月屏吸静听, 生怕漏掉了 每个微不足道的细节, 而这时孩子本来略显苍白的脸瞬间红润了起来,。 听着雄壮的国歌,小欣月试图举起右手,对着国旗表达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礼节,但是由于手上无力,她没能表达自己的心愿,但是小欣月没有气馁,继续用尽全力向伸起自己的右手,一次、 两次……最终没有成功, 她只能将手举到了 额头处。欣月的从容让爸爸流下眼泪, 他一边擦着眼泪, 一边将女儿的右手举到了头顶, 看到这一情景现场的所有人无不动容, 大家都在不约而同的抹起了眼泪。 随后, 在所有人的陪同之下, 小欣月在“天安门广场” 转了一大圈。 为了营造天安门广场的气氛, 所有志愿者都用自己的方言在形容着虚幻的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真大呀!”、“国旗是不是每天都换新的? ”、“华表, 看华表就在那边。” 在整个过程中, 当地旅行社的刘菲小姐扮演着导游, 不停地向小欣月讲解着天安门广场的诸般名胜: “这是天安门、 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升旗仪式结束了, 在场的 2000 多好心的市民几乎同时流下了辛酸而幸福的眼泪, 因为这次的“天安门” 一行终于成功了。 根据《城市晚报》 等媒体报道改写 心灵感悟 真情是最美的诗篇 经典案例故事 每天抽出一小时 一位名叫富兰克林??费尔德的人曾精辟地说过这么一句话, “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么五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 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紧凑的年代里, 人们似乎每天都有充裕的时间去做完想做的事, 所以许多念头就此打消了。 但世界上仍有许多人用坚定的意志, 坚持每天至少挤出一小时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 事实上我注意到, 往往是越忙碌的人, 他越能挤出这一小时。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 每天挤出一小时来研究蜂鸟(一种世界上最小的鸟), 用专门的设备给蜂鸟拍照。 权威人士把他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做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出作品。 休格??布莱克进入美国议会前, 并未受过高等教育。 他从百忙中每天挤出一小时到国会图书馆去博览群书, 包括政治、 历史、 哲学、 诗歌等方面的书。 数年如一日, 就是在议会工作最忙的日子也从未间断过。 后来他成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 这时他已是最高法院中知识最渊博的人士之一。 他的博学多才使美国人民受益非浅。 要挤出这一小时并不容易, 需要有恒心和决心。 关键还在于如何设法得到这一个小时, 并且有效地利用它。 我的朋友威尔福莱特??康, 前半生奋斗了 40 年, 成了全世界布业的巨头之一。尽管事务十分忙碌, 他仍渴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他说: “过去我很想画画, 但从未学过油画, 我曾不敢相信自己花了的力气会有很大的收获。 可我最后还是决定了, 无论作多大的牺牲, 每天一定要抽出一小时来画画。” 威尔福莱特??康所牺牲的只能是睡眠了。 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 唯一的办法是每天清晨 5 点前就起床, 一直画到吃早饭。 他说: “其实那并不算苦。 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小时里学画, 每天清晨这个时候, 渴望和追求就会把我唤醒, 怎么也不想再睡了。” 他把顶楼改为画室, 几年来从不放过早晨的这一小时。 后来时间给他的报酬是惊人的。 他的油画大量地在画展上出现了, 他还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 其中有几百幅画以高价被买走了。 他把用这一小时作画所得的全部收入变为奖学金, 专供给那些搞艺术的优秀学生…… 每个人的脑子都有能力去创造和想象, 为自己寻找到机会。 一位名叫尼古拉??格里斯多费罗斯的希腊籍电梯维修工对现代科学很感兴趣, 他每天下班后到晚饭前, 总要花一小时攻读物理学方面的书籍。 随着知识的积累增多, 一个念头跃入他脑海。 1948 年他提出了建立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的计划。 这种加速器比当时其他类型的加速器造价便宜而且更强有力。 他把计划递交给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作实验, 又再经改造, 这台加速器为美国节省了 7000 万美元。格里斯多费罗斯得到了 1 万美元的奖励, 还被聘请到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工作。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战争最艰难的年代里, 时常强迫自己挤出一小时来集邮, 借以摆脱周围的一切。 他时常到一栋房子, 把自己关在里面, 摆弄着各色邮票。 来的时候, 他脸色阴沉,心情忧郁, 疲惫不堪。 等到离开时, 精神状态完全变了, 变好了, 似乎整个世界变得明亮了。对这位总统来说, 这点时间的独自清静换来了新的精神面貌。 亨利??索罗说: “我从没找到过这么一个伙伴, 他能像这一小时那样长期地陪伴着我。” 每天花一小时来干你想干的任何事, 这有助于挖掘出你身上的潜在能力, 因为这种能力若不去挖掘, 它很容易消失。 抓住这点时间, 就能使你的心灵变得更美, 生活更有情趣, 生命更有意义。 不信你就试试, 看看结果会如何。 心灵感悟 要认识一小时时间的意义 这是美国作家奥斯卡??契斯盖尔的作品。 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 以大量确凿的事实, 深刻地而又令人信服地论述了时间的意义, 给人们指出切实可行的利用时间的方法——仅仅是每天抽出一小时而已。“每天花一小时来干你想干的任何事, 这有助于挖掘出你身上的潜在能力,因为这种能力若不去挖掘, 它很容易消失。 抓住这点时间, 就能使你的心灵变得更美, 生活更有情趣, 生命更有意义。 不信你就试试, 看看结果会如何。” 此文结尾的这段话很值得深思。 经典案例故事 数学老师给三流学生出的一流数学题 在一所三流学校, 那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很自卑、 灰心丧气。 尽管每次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都鼓励同学们振作精神, 立志一搏, 然而学生还是一天比一天消沉。 有一天, 高二(1) 班班主任请假, 数学老师临时给他们班上班会课。 数学老师跨上讲台,二话没说就要同学们做数学题。 第一道题:“有一艘船, 你第一个登船, 8 岁的同学第二个登船, 9 岁的同学第三个登船, 10岁的同学第四个登船, 以此类推, 请问第一个登船的同学几岁? ” 这也太低估高中生的水平了, 全班同学明显地夹杂着得意、 轻蔑的语调高喊:“7 岁!” 数学老师伸出一根手指使劲地摇着, 然后指遍全班每一名同学:“你忘了是你第一个登船, 你几岁, 第一个登船的就几岁!” “第二道题: 一辆客车上坐了 10 名乘客, 在第一站下了 3 名乘客, 上了 2 名乘客; 接下来的一站下了 1 名上了 2 名; 下一站又上了 2 名; 再下一站下了 4 名上了 2 名; 再下一站上了3 名; 下一站又下了 5 名上了 2 名, 现在请问……” 数学老师的话还没说完,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抢答: “车上还有 8 名乘客!” 老师微笑着摇了摇头: “我问的是: 这辆车一共停靠了几站? ” 全班同学都傻了。 数学老师告诉同学们, 其实他出这两道题并非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 而是要透过这两道数学题来教给学生人生的道理。 他对全班同学说: “这两道题的数学答案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从启发我们思考的角度来说, 第一道题的答案是: 有时自己也很重要。 第二道题的答案是: 如果你不知道目的, 就永远不可能得出正确答案!” 接下来, 数学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 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了班级现状, 教给同学们走出消沉、 重振精神的方法, 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 此次班会课以后, 全班同学的精神面貌慢慢有了喜人的变化。 他们永远忘不了数学老师出的两道数学题和那节班会课。 心灵感悟 教育需要智慧 经典案例故事 “抚摩” 出来的画家 有一位著名的画家, 在讲述他的成功经历时, 谈到了这样一件事: 他读小学时并不擅长画画, 没有信心, 也不喜欢。 有一次上美术课, 老师要求大家当堂画一幅画。 画完了以后, 老师说: “大家现在把自己的作品摊开放在桌子上, 然后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 我来欣赏每个人的作品。 如果我摸了一下你的头, 就说明你画得很棒。” 那一次他的头被老师轻轻地摸了摸, 他激动不已, 从此对画画充满了信心, 他绘画的天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他成名之后才知道, 那堂课上, 老师抚摩了全班所有同学的头。 心灵感悟 教育需要艺术 经典案例故事 任小艾和一个主动打队礼的小姑娘 20 世纪 80 年代, 任小艾老师曾经在北京市第 119 中学任教。 那时有这样一句顺口溜:“119中门朝北, 不出流氓出土匪。” 10 年以后学校门口却挂上了一块“北京市文明单位” 的牌子。 119 中校长对来宾介绍这块牌子时总要说: “这先要从任小艾那个班的一个女同学说起呀。”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那时候, 任老师教刚入学两个星期的一个班。 有一天, 她在楼道里看到了一个女同学, 戴着红领巾, 见了任老师打了个队礼, 然后立正站好, 还说了一句“老师好”。 任老师当时特激动, 在 119 中这样的学校, 能对老师讲文明礼貌, 还真是不多见, 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做该有多好啊! 于是任老师就想了一个办法, 到商店买了一个同学们最喜欢的文具, 然后又到政教主任那里借了一张奖状。 政教主任说, 奖状我这多着呢, 给你一张。任老师就用毛笔写了一个“文明礼貌标兵”, 盖了政教处的章。 第二天早晨, 任老师一手拿奖状一手拿奖品, 进了班级。 她说: “同学们, 我对大家不熟悉, 才教了两个星期。 但是昨天一个同学的表现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 她见了老师以后打队礼, 还说了一声‘老师好’,这个同学多讲文明礼貌, 多有修养。 说明小学老师教育的好, 说明家长教育的好, 我要亲自给她的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写一封感谢信, 感谢他们教育出了这么好的孩子。 同时, 今天, 我还要在这里给她颁奖, 祝贺她成为我们班的第一个文明礼貌标兵。 她是谁呢? 她就是我们班某某同学。 请你到前面来领奖。”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女孩子。 她一听, 站起来整了整衣服。 后来她说: “我没想到, 对我那么一个举动, 任老师能给我那么高的荣誉, 要知道我早就叫您了。” 这孩子是在表扬声中长大成人的, 越鼓励越来劲呀, 她走到前面双手接奖, 还对任老师鞠了一个 90 度的躬, 说:“谢谢老师!” 任老师又抓住这个教育时机, 说她真不愧是文明礼貌标兵呀! 后来科任老师就说:“任小艾, 你们班的学生跟别的班的学生不一样, 连拿卷子都用双手拿。”第二天晨检, 任老师站在教室门口, 所有的同学进班个个都是打着队礼说:“老师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德育教育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经典案例故事集精选50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五心教育德育工作案例:活动育人润德无声 五心教育初显成效

五心教育德育工作案例:活动育人润德无声 五心教育初显成效

教育,同学,学生,活动,同学们,班级,孝心,家长,父母,全班,孩子,爱心,老师,比赛,活动中,德育,下学期,意识,经典,事例,典型,内容,孝敬父母,心灵,成绩,教室,榜样,社会,精神面貌,组织

2009-06-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板泉中小·聆听新教育」新时代 新德育 新父母 新征程

「板泉中小·聆听新教育」新时代 新德育 新父母 新征程

课程,老师,新德,为我们,父母,新教育,儿童,规则,素养,任老师,家长,新时代,共育,爱的,主题,领导力,建设,泉中,朱永新,黄老,新征程,三方面,学校教育,研发,愿景,力量,孩子,小学,德育,意义

2007-07-27 #长篇故事

「板泉中小·聆听新教育」新时代 新德育 新父母 新征程

「板泉中小·聆听新教育」新时代 新德育 新父母 新征程

课程,老师,新德,为我们,父母,新教育,儿童,规则,素养,任老师,家长,新时代,共育,爱的,主题,领导力,建设,泉中,朱永新,黄老,新征程,三方面,学校教育,研发,愿景,力量,孩子,小学,德育,意义

2008-06-15 #经典故事

「板泉中小·聆听新教育」新时代 新德育 新父母 新征程

「板泉中小·聆听新教育」新时代 新德育 新父母 新征程

课程,老师,新德,为我们,父母,新教育,儿童,规则,素养,任老师,家长,新时代,共育,爱的,主题,领导力,建设,泉中,朱永新,黄老,新征程,三方面,学校教育,研发,愿景,力量,孩子,小学,德育,意义

2016-09-13 #长篇故事

湖南入选15个!教育部公布2018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

湖南入选15个!教育部公布2018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

小学,德育,文化,课程,活动,学校,教育,立德,中心小学,学生,实验小学,校园,树人,特色,中学,德育课,新疆,浙江省,践行,共育,德育工作,模式,第一小学,育德,生命,第二小学,家长,发展,第一中学,品格

2007-02-09 #故事会

成都太平小学以“德育课程化”为路径 将思政教育推向纵深

成都太平小学以“德育课程化”为路径 将思政教育推向纵深

主题,课程,德育,守则,学校,太平小学,班级,空间,美德,活动,各班,中小学生守则,课程实施,诚实守信,内容,基础,小学生,师生,德育工作,德育课,方式,教室,校长,清单,班主任,爱劳动,菜单,表单,课程内容,劳动

2016-03-12 #故事大全

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教育集团:课程德育滋养儿童“拔节孕穗”

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教育集团:课程德育滋养儿童“拔节孕穗”

课程,德育,合肥市,学校,德育工作,活动,集团,琥珀名城,全市,学会,工作室,琥珀,小学教育,教育,中小学德育,班主任,素质教育,名师,工作,发展,一等奖,主题,儿童,目标,少先队,内容,体系,全过程,学生,小学

2011-01-16 #故事大全

青少年禁毒经典案例 青少年吸毒案例

青少年禁毒经典案例 青少年吸毒案例

吸毒,青少年,毒品犯罪,毒品,未成年人,典型案例,人员,案件,社会问题,市检察院,国际禁毒日,总体,我国,检察机关,法律,被告人,问题,侵袭,贩毒,何小敏,刘晓丽,孟杰,年年,范晓,郭玉,中小学生,职业学校,青岛市检察院,编者按,严重破坏

2009-09-0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