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唐朝的科举制度到底有多么的不公平?

时间:2010-06-06

首先,唐代科举名额偏重长安长安录取的名额明显较多,所以各地举子纷纷籍籍,犹如今天的高考移民,不能进入长安,则长安周边的万年县也可以,也比其他地

提示:本文共有 10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唐代科举制度尚在草创阶段,制度不太完善,难言公平。

首先,唐代科举名额偏重长安

长安录取的名额明显较多,所以各地举子纷纷籍籍,犹如今天的高考移民,不能进入长安,则长安周边的万年县也可以,也比其他地区名额多。

其次,每年一考。

不像后代每三年一考,唐代科举是一年一考,对于非长安考生来说,每年必须经过初考,然后进长安参加终考,如果没考上,又要回原籍准备来年考试,古代交通不便,这样大部分时间都耽误在路上了。

所以,许多落榜考生会留在长安,等待来年科举。根据唐代法律,如有高官推荐,则考生不用参加初考。

因此,落榜考生会制作行卷,就是将自己的诗文抄写在长卷上,拜谒高官,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比如李白说:“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即是干谒。而白居易拜访顾况,况笑称“长安居,大不易”,也是干谒。

这就存在一个巨大的、非制度的因素,贵族之间往往会互相请托,免于奔波,而平民子弟如干谒无门,就不得不将大量时间消耗在路上。

其三,考试内容不尽合理。

唐代考试种类比较多,比如博学鸿词科,在唐代比较常见,清代却只办过两次,再比唐代还有算学科等。

但唐代科举只是有一个出身,并不必然被封官,还需经过吏部主持考试,即诠选,方可能成为官员。

一般来说,诠选只是走形式,考试内容比较简单,这是考虑到科举选拔的不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差,无法直接任官,诠选重在法律文书等。由于普通学子没有机会接触此方面内容,因此贵族子弟在诠选占有比较大优势,因为贵族弟子有家学,家中有人任官,所以对律令、公文写作之类更熟悉。

其四,选拔人才比较少

唐代科举虽然每年进行,但选拔人才比较少,一般情况下每年30人,比历代都少。

唐代处于贵族世代向平民世代转移的关节点上,唐代社会前半期还是很重贵族,贵族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皇家,所以科举选出来的人才太多,也无法得到任用。

自唐太宗起,唐朝皇帝一直在打击豪门,鼓励科举选拔,但终唐之世,平民因科举成为宰相的例子极少,与宋代宰辅必从科举出有很大区别。

其五,贵族影响力太大

唐代社会在两京走廊上聚集着大量贵族后裔,虽有些已经没落,但由于家学和血缘的缘故,他们在科举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而平民很难与他们竞争。

整体上说,唐代科举远不如后代公平,但唐代提升了科举的影响力,即使是后来藩镇割据时,一些藩镇自己办科举,却仍以本镇人才能在中央政府的科举中取得功名者为荣。唐代中后期,科举出身者越来越多,由于连年战乱,人民苦不堪言,对军人失去好感,转向支持科举成功者,这是宋代能实现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

ps: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图片来源网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唐朝的科举制度到底有多么的不公平?”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朝科举制度

唐朝科举制度

考试,常科,进士,吏部,尚书省,科目,考生,明法,武则天,进士及第,墨义,官职,应试者,幕僚,才能,生徒,武举,秀才,诗赋,节度使,通称,长安,礼部试,进士科,于公卿,唐高宗,原上草,可中,唐孟郊,少进

2020-04-20 #故事大全

唐朝科举制度

唐朝科举制度

考试,常科,进士,吏部,尚书省,科目,考生,明法,武则天,进士及第,墨义,官职,应试者,幕僚,才能,生徒,武举,秀才,诗赋,节度使,通称,长安,礼部试,进士科,于公卿,唐高宗,原上草,可中,唐孟郊,少进

2020-04-24 #长篇故事

唐朝科举制度

唐朝科举制度

考试,常科,进士,吏部,尚书省,科目,考生,明法,武则天,进士及第,墨义,官职,应试者,幕僚,才能,生徒,武举,秀才,诗赋,节度使,通称,长安,礼部试,进士科,于公卿,唐高宗,原上草,可中,唐孟郊,少进

2020-05-06 #长篇故事

唐朝科举制度

唐朝科举制度

考试,常科,进士,吏部,尚书省,科目,考生,明法,武则天,进士及第,墨义,官职,应试者,幕僚,才能,生徒,武举,秀才,诗赋,节度使,通称,长安,礼部试,进士科,于公卿,唐高宗,原上草,可中,唐孟郊,少进

2020-05-06 #小故事

唐朝科举制度

唐朝科举制度

考试,常科,进士,吏部,尚书省,科目,考生,明法,武则天,进士及第,墨义,官职,应试者,幕僚,才能,生徒,武举,秀才,诗赋,节度使,通称,长安,礼部试,进士科,于公卿,唐高宗,原上草,可中,唐孟郊,少进

2020-05-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唐朝科举制度

唐朝科举制度

考试,常科,进士,吏部,尚书省,科目,考生,明法,武则天,进士及第,墨义,官职,应试者,幕僚,才能,生徒,武举,秀才,诗赋,节度使,通称,长安,礼部试,进士科,于公卿,唐高宗,原上草,可中,唐孟郊,少进

2020-05-27 #短篇故事

唐朝科举制度

唐朝科举制度

考试,常科,进士,吏部,尚书省,科目,考生,明法,武则天,进士及第,墨义,官职,应试者,幕僚,才能,生徒,武举,秀才,诗赋,节度使,通称,长安,礼部试,进士科,于公卿,唐高宗,原上草,可中,唐孟郊,少进

2020-05-27 #短篇故事

除了科举制度 在唐朝还有一套选拔官员的方法 叫做“铨选制度”

除了科举制度 在唐朝还有一套选拔官员的方法 叫做“铨选制度”

官员,铨选制度,铨选,吏部,时期,方法,科举制度,工作,国家,选拔制度,官制,官职,标准,问题,魏征,发展,考试,资格审查,选拔人才,功能,制度,官位,文官,方面,皇帝,科举考试,队伍,改革,唐太宗,杜如晦

2014-02-13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