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刚刚结束!我给娃报了这么一个班 连我自己都惊到了

时间:2009-10-12

育儿有方法 今天的文,是一篇干货文,没有广告,怕大家误会,所以一开头跟大家说明一下土豆妈在线卑微对于娃的学习,老母亲虽然嘴上说着随缘,但该鸡还

提示:本文共有 36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育儿有方法#

今天的文,是一篇干货文,没有广告,怕大家误会,所以一开头跟大家说明一下(土豆妈在线卑微)对于娃的学习,老母亲虽然嘴上说着随缘,但该鸡还是得鸡,就怕自己用看似佛系的丧和懒,耽误了娃。如果没效果,至少我们努力过。今天邀请了一个朋友,写了她给二年级儿子鸡语文的过程。当然,咱们这是普通妈妈都能做到的“浅鸡”。我一直的态度是:看别人的故事,育自己的娃。期望今天的故事和感悟能给大家一些借鉴,也欢迎新朋友关注我,我会不定时邀请厉害的妈妈来分享经验哦。

你们知道今年的暑假,我给我家二年级的娃报的是什么班吗?

语文班,而且趁着活动连报了2期!12节课!

意不意外?

讲真,我自己挺意外的,从小就给娃做亲子阅读,以为他的语文应该不用愁,从没想到有一天娃的语文也需要补。

虽然明知道给孩子报培训班,其实就是往功德箱投钱,但谁让我偏偏不知道怎么给娃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文呢?

想到补课,其实是因为儿子的一次小测试。

有一次,娃做了一张语文单元测试卷,完后,我发现他空了一题。

我问娃,这题为什么不做?

娃说,我不懂做。

听到娃说“我不懂”,一下子点燃我的熊熊大火:“不懂可以查书啊!”

娃委屈地说:“妈妈,我找了,但书里没有。”

“书里没有,怎么可能?语文书给我!”

我接过书,开始翻,可我愣是把那个单元的所有内容看了三遍,也没有找到那道题的出处。

难道才二年级,就考课外知识了吗?

我马上咨询了娃的老师。

娃的老师是这样答复我的:基础知识一般是课内的,但阅读理解都是课外的。现在语文新改革,对阅读的要求会高出平时教的水平。

而且,对文字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非常重要。

她还专门发了一篇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的演讲稿《拜托各位给孩子读读书吧!》给我。

这篇演讲稿中,让我感触最大的是窦桂梅校长在分析某届高考卷时看到的笑话:

其中有一个学生说:俞平伯摔了钟子期的琴。

钟子期出生于公元前413年,俞平伯是现代作家,他们怎么可能凑一块呢?

还有一个学生说:居里夫人发明了鱼镭。

还一句更夸张的话是:尽管司马迁多次遭受宫刑,但他忍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窦桂梅校长说,读了十二年的语文还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原因就是不阅读,以及没有理解、没有思考的囫囵吞枣式阅读。

聊到最后,老师跟我说:“小学阶段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像我接触的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所有时间都花在课本和写作业上,最后把阅读的时间给压缩了,到初中学习成绩就会出现断崖式下跌,完全跟不上快节奏的学习。”

阅读不会让孩子一天内跑赢别人,但会让孩子赢在未来。这是我跟老师聊下来最大的感悟。

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其实,在娃成为一名小学生之前,我是注重阅读的。

娃还在我的肚子里的时候,我就每天给他讲故事;娃出生后,我雷打不动地坚持每天给娃看绘本讲故事。

但自从娃上小学以后,我就觉得他的时间不够用,把他阅读时间给删了。

在娃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他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明显出现短板,但却一直没有去深究其原因。

现在我才知道,我以为不重要的拓展阅读,其实真的不是无关紧要地读闲书。考语文的超纲内容是未来考试的标配,考试的涉及面也会越来越广。

我在朋友圈看到一道今年北京的小升初题。

那道题是这样的:三国时期孙坚的四个儿子宴会上如何安排就坐才符合礼法?

天呐!这道题,答对的前提是,要了解这十六个历史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考察的就是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

如果不了解历史,只看教材的孩子是完全做不出来的。反正,我是完全做不出。

以前听别人说,语文是拉分王,我还不太信,我们考试那会大家分数不都差不多吗?120的一抓一大把,再不济也能考及格,但看到今年上海中考成绩的统计,我才知道,新闻里提的“大语文”改革,是实实在在来了:

英语140分以上的考生,有15985人,

数学140分以上的考生,有 26988人,

语文考140分以上的考生,只有180人!

这说明语文成绩好,就能让孩子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真是可笑啊,孩子上学前我还知道给娃做亲子阅读,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孩子上学后,我被作业、成绩一折腾,就把阅读的时间压缩、压缩、再压缩……

有句话说“你无法鸡出你格局以外的娃”,我差点就因为自己的小格局,耽误了孩子。

研究表明:9岁前阅读的量和质正是一个人语文能力建设的唯一路径。

我庆幸现在还得及。

说做就做,这个暑假开始,我就开始两手抓:一手抓量,保证每天的阅读时间;一手抓质,不能让娃只停留在读故事情节的浅阅读,应该提升娃的阅读理解能力。

1. 量:用书吧和阅读记录单培养阅读习惯和仪式感

我找来了《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量要求表》,真的是不知者无畏,一看吓一跳,我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按照要求,我家娃,二年级,每学期的阅读量3万字算是合格,阅读量达到优秀要6万字,每天要读一篇250字以上的短文,才算及格。到六年级,一年要读200万字!

于是,在心里偷偷地给他定了一个阅读标准——每天看300字左右。我找来一、二年级的推荐书目名单,给娃备了第一批书。

为了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给娃阅读的仪式感,我做了两件事:一是把阳台一角改成了小书吧;二是准备了阅读记录单,记录每天娃阅读的书目。

我和娃约定,每天9点以后是我们的阅读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我不带手机进书吧,他也要在书吧里安静阅读。

刚开始的几天,娃对来书吧读书充满了期待,还没有到九点就提醒我,妈妈,读书时间到了。

可过了一小段,娃新鲜感过了,开始换成我喊他一起阅读。

这样不行呀,我又想了个招。我跟他说,我们先看书,然后录音发到喜马拉雅的个人账号去,让更多人听到这个故事。

娃一听,来了劲,为了能表达得更好,他开始认真看书。

就这样,在我的“半骗半哄”的情况下,娃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阅读。

阅读完后,我们就把当天的阅读书目记录在阅读记录单里。这个记录的行为,让他觉得非常有仪式感。刚开始就是在一个本子上记:

后来专门找了好看的记录单来记录,直接给他贴墙上,一进门就能看到,看到就是提醒宝贝要阅读啦~~~

昨天,我看了一下娃这半年的阅读记录单,发现读的书还真不少,有:《弟子规》《西游记》《三国演义》《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安徒生童话》《神奇的校车》(12册)……还有很多书目中推荐的绘本。

每天把阅读的书目记录下来,娃觉得自己努力被看见,而且,看着每天增长的阅读量,孩子就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有时候家里来客人了,他还会拿出记录单“现”。

从每天的10分钟阅读开始,娃渐渐地爱上了看书。

2. 质:复述+谈书,告别只读个热闹的浅阅读

养成了娃的阅读习惯后,我开始在提升娃的阅读理解能力上下功夫。

就如我前面说到的那样,语文我自己真辅导不来,就给娃报了班,把他交给了专业的语文老师。

娃参加的语文暑假班课程的设置是这样的:一天共读经典后,做阅读理解题;一天写命题作文。

两期的课程结束后,娃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有进步,作文的条理性也有提高。

不过后来我发现,让娃理解能力提高的最有效方法还真不是报班,而是每次娃阅读后我们的交流。

我们有一个这样的阅读习惯:娃看完一个小故事后,他会复述一遍故事给我听。之后,我们俩都会谈一谈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复述的话,我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在美国学校非常火的“五指复述法”:

Characters:故事的主角是谁?Setting:故事发生在哪里?Problem:故事里主角遇到了什么问题?Events:事情后来是怎么发展的?Solution:问题怎么解决了?

刚开始复述的时候,孩子咿咿呀呀半天也说不出一个字,我就先用这个五指复述法,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提问,帮他梳理情节,他脑子一下子就清楚了。

后来,他自己就能按照这个方式复述了。而且,孩子能把人物、起因、发展、高潮、结尾内化到心里,写作文不用愁了,因为拆解了这么多篇名作呀!

谈论故事的话,比如前段,娃看完《飞屋环游记》,他跟我复述了一下书中的故事情节,接着说了他自己的看法:这个故事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朋友间要相互帮助,友谊很重要;二是要坚持自己的愿望,终会被实现。

读完书后,让娃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聊体会,在提升娃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上真的取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后来,我才知道我们这样的读后交流,契合了史上最强学习法费曼技巧“以教为学”的理念,让娃真正理解并记下了他所看的内容。

这样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娃的知识面变宽,对历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现在我们家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风:娃总是追着他爸问各种历史问题,而我站在一旁听得一愣一愣的。

看过一个老师说的话:“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有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饿死了,因为课本内容太单一和肤浅了。”

想想我们那会,会做题就能拿高分,现在大语文是趋势,教改不断,老母亲也像娃的黏土一样被揉来揉去,但合格的老母亲不就是:低头能搞好娃的屎尿屁,抬头能帮娃看诗和远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教改大势了然于胸……

善哉!

你好,我是李点点,3岁女儿番茄、7岁儿子土豆的麻麻,擅长用漫画和文字记录二胎鸡飞狗跳的日常,分享育儿感悟及婚姻幽默吐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刚刚结束!我给娃报了这么一个班 连我自己都惊到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江阳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又怎么会轻易结束

江阳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又怎么会轻易结束

奥比,恩恩,帖子,信誉,娇喘,学弟,账内,就这样,我不知道

2009-04-13 #经典故事

新训结束了 但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新训结束了 但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新兵,新训,训练,初心,班长,血性,活动,篇章,骨干,人生,军旅,参军入伍,家长,战友,李港,三个月,深度访谈,名新,新兵连,入营,军人,咖喱,小时,心理,父亲,经历,青春,挑战,说句心里话,宋赐

2019-10-24 #短篇故事

新训结束了 但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新训结束了 但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新兵,新训,血性,初心,班长,篇章,骨干,训练,才刚刚开始,人生,军人,作者,参军入伍,家长,战友,新兵连,活动,张珺雅,李港,我们的故事,三个月,深度访谈,名新,入营,军旅,小时,心理,文章,空军,经历

2020-07-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这里 旧的故事没有结束 新的故事刚刚开始

这里 旧的故事没有结束 新的故事刚刚开始

养心殿,故宫,皇帝,单霁翔,延禧宫,宝匣,漱芳斋,宫殿,庭院,建筑,院长,故宫博物院,康熙,广场,故事,文物,正脊,嘉庆,孝贤皇后,世人,中心,内廷,区域,原状,古人,后殿,场所,天下,太妃,寝宫

2013-10-29 #小故事

剧情即将结束 而爱上非洲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剧情即将结束 而爱上非洲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肯尼亚,非洲,张远,公主,场地,戏份,正义,董事长,凯伦,夏远,爱上,黄老板,别墅,剧组,煤电,警察局,凯凯,友情出演,唐洪,坎加,布列克,王凯,罗毕,辛巴,人和,大使馆,超美,使馆,住所,作者

2019-02-07 #故事会

疫情结束后 新一轮“挑战”才刚刚开始……|百家故事

疫情结束后 新一轮“挑战”才刚刚开始……|百家故事

疫情,商场,饭店,不就是,百家号,百味人生,水果捞,车来车往,都会,文章,串串香,人潮,保安,冰淇淋,同学,口罩,吃火锅,大叔,小事,小龙虾,栏目,日子,日常生活,村子,梦想,武汉,樱花,精品,网吧,结论

2016-03-12 #经典故事

《色戒》:战乱中的爱情 因为世事 刚刚开始就结束了

《色戒》:战乱中的爱情 因为世事 刚刚开始就结束了

王佳芝,爱情,国家,女人,队友,情况,电影,结局,大可,张爱玲,但是她,上海,世道,举动,伙伴,危难,女孩,女子,戒指,故事,时候,时刻,民族,珠宝,男人,角色,队伍,镜头,不是一个,不断地

2016-05-10 #故事大全

世界杯快结束了 VAR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世界杯快结束了 VAR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主裁判,裁判,世界杯,问题,技术,比赛,摄像头,球员,足球,科技,时候,权力,标准,球场上,视频,主裁,点球,规则,进球,争议,中断比赛,传感器,关系,定位球,球赛,英超,时间,小动作,情况,方案

2018-06-18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