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激励孩子 要适当

时间:2009-08-19

少儿守护人最近收到一位父亲的求助,他说自己的孩子做事磨蹭,不管和颜悦色讲道理还是暴跳如雷打骂,都毫无效果

提示:本文共有 27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盲目使用激励,短期看,效果显著,但从长远来看,反而会让孩子变得功利,失去了独立成长的内在力量。——少儿守护人

最近收到一位父亲的求助,他说自己的孩子做事磨蹭,不管和颜悦色讲道理还是暴跳如雷打骂,都毫无效果。

最后,无奈的妈妈想出一个奖励方案:把孩子要做的事情细分成一个个任务,每天以完成任务的数量来兑换孩子想买的任何东西。

但这个办法才实行半个月,爸爸就发觉原本应该孩子做好的事情,竟变成和父母讨价还价的资本,而且索要的东西也越来越离谱,不买就大嚷父母说话不算话!

爸爸一气之下,决定不再履行这项计划。可是妈妈却不高兴了,觉得难得有办法让孩子稍微听话,爸爸还不配合,实在太过分了!

爸爸说,我总觉得这么教育孩子会毁了孩子。

是啊,如果凡事都是爸爸妈妈把控,孩子只要按要求执行,达到标准就可以跟父母像商品交易一样换取自己所需的东西,跟养一个机器人有什么区别?

01、盲目的激励容易剥夺孩子的责任心

朋友萱萱有次愤恨地跟我抱怨,小朋友没有达到老师练琴两小时的要求,她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坚持完成,今天我不但不给你小星星,还要扣光你以前的小星星。”

她满以为孩子会像以前一样,立刻乖乖地继续练习起来。没想到孩子还挺开心地跟她说,自己愿意听从妈妈这个意见获得一晚上不练琴的特权。

萱萱气炸了,大骂“打卡本”就是“转嫁本”,把原本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统统转嫁到了小星星上,孩子没有一丝一毫愧疚或歉意的感觉,反倒像将欠款已还清一般轻松自在。

萱萱的经历让我想到关于“孩子在为谁玩”的心理学故事。

独居的老爷爷,因为喜欢清净不想孩子跑到他家门前嬉笑打闹,就在第一天给了孩子们25美分,说是感谢孩子们为他带来欢声笑语。

在之后的日子里,老爷爷不断以自己金钱有限为由,递减给孩子的美分。直到有一天,孩子愤怒地表示自己再也不会来了,老爷爷才偷偷露出得偿所愿的笑容。

谁能想到,这么一个简单的激励竟让孩子忽视了自我的想法,将原本自己想做的事情,误判成是他人要求自己去做的事情。

父母盲目给予孩子奖励,会把孩子做事的“内在动机”瞬间转变为“外在动机”,自然也就无法让孩子产生自我行为的责任感。

02、盲目的激励容易诱导孩子去说谎

有家长说,自己为了配合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跟孩子说“如果能够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接你回家的时候,就给你买玩具!”

孩子答应得很好。每次放学的时候,还主动告诉爸爸妈妈今天自己是第一个吃完饭或者最快睡好觉的。

不料,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首先点名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后知后觉的家长这才惊觉,自己的好心竟然让孩子学会了说谎。

在心理学上,每个人都有一套自我防御机制来应对不良情绪,通过扭曲现实的方法来维持心里的平衡。

也有心理咨询师说,因为孩子自身对“好情绪”的渴望,学龄前的孩子常常会把想象和现实的状态弄混淆,从而产生说谎的行为。

也就是说,父母想法虽好,却忽略了激励并不适用于懵懂的幼儿。

在尚未建立正确是非观念的孩子意识里,他们觉得,讨好父母或者为了彼此心情愉快而无意识去撒谎,这并没有问题。

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想法,任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爱撒谎的坏毛病,那就更令人后怕了。

03、盲目的激励容易破坏亲子关系

和孩子分床、分房睡,一向也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难题。

我曾听见一对母女的对话。女儿希望妈妈能够像从前一样陪伴自己睡觉,但是妈妈告诉孩子长大了,就应该自己睡。

我看见在妈妈的拒绝下,孩子渴求的眼神渐渐暗淡了下来。妈妈或许也发现了孩子的低落,便激励孩子如果乖乖睡觉,第二天带她去吃必胜客。

孩子点点头,表情依旧难过。也许在妈妈看来,她的激励是必要的,是帮助孩子能够迈出独立第一步,但是在孩子看来,这是变相让她去“服从安排”。

《无条件养育》中指出,利用激励手段去敦促孩子完成父母的期望,关心的只是行为的本身而非是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感受和意愿。

这样只关注结果的激励,会让孩子误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是有条件的。这份条件就是孩子是否听话,是否能满足父母的心意,以此来决定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到底是给予还是没收,冰冷得没有一丝安全感。

那么,如果身为家长想教育孩子又不错误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呢?

(1) 有效的激励需要设定难度

很多父母和孩子斗智斗勇的时候,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轻易许愿。

“乖乖把饭吃完,我就让你看动画片”;

“你能坐在小马桶伤拉臭臭就给你买小汽车”;

“上幼儿园不哭,就给你买换装娃娃”;

…………

有人说“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容易珍惜”,对孩子也是适用的。完成原本该做的事情之外,还能获得额外奖励,会让孩子对父母的激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在知乎上,也看见有父母问:如何把握给孩子奖励的尺度?有网友引用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四种“部分强化”策略。

例如孩子能够一天有两次乖乖吃完饭或者一周上幼儿园都能够不哭,才会给与奖励,这就很像人力资源管理中设定绩效指标。

要求的预期值总要比实际能够达到数值高一点,这样的奖励才能起到激励的效果。不然便是形同虚设,让接收者丧失兴趣和斗志。

(2) 有效的激励需要出其不意

邻居妈妈跟我分享过一个经验,让我觉得做妈妈真的需要心机。

她说她孩子上英语早教的时候,注意力经常不集中。她也不发火,就在孩子有次表现不错的时候,不动声色地买了一件孩子期望已久的礼物送给他。

孩子问她原因,她一脸花痴地说是因为孩子认真听课的样子,让她神魂颠倒得不自觉就想买下送给他。孩子又不傻,当然不相信。

但是几次试探都无功而返之后,孩子干脆静下心来学习,不再上课走神也不期待妈妈到底什么时候会送礼物了。

心理学有一个关于奖励“三分之一”的说法,说的是,家长不要让孩子知道你什么时候会奖励,让他记住被奖励过的心情,并为此而努力才是关键。

不要让孩子把聪明才智用在猜测和满足父母心意上面,而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自我认知和成长上。这样的激励才是有效且有意义的。

(3) 有效的激励需要与爱相伴

一本育儿书上曾记录过这样一位家长。她在收到学校寄来“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因为他当选了本月明星学生”的贴纸后,立刻找出剪刀,将贴纸的下半部分剪掉,然后郑重其事地将贴纸的前半句贴在汽车上。

因为她说,“我不赞同学校这种激励孩子的方式。也不需要借用这种方式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我要告诉我的孩子,不管何时,不管你是什么模样,我都爱你!”

简单的一句话,醍醐灌顶!

爱尔兰儿童健康署发表过一篇文章,列举了儿童养育的十大“情感虐待”模式,排名第二的就是“对孩子关心的程度以其行为或者表现为条件”。

由此可见,激励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方式。

真正能让孩子做出改变的,是父母的理解和疼爱。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爱,那么任何激励都是空谈。

身为父母,不应该将爱孩子的心,深藏在一个个激励方法的背后。即便想对孩子进行有效激励,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我们对他们的爱是无条件的,而不是等价交换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激励孩子 要适当”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夏天其实可以给孩子适当赤脚 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夏天其实可以给孩子适当赤脚 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孩子,鞋子,赤脚,婆婆,宝宝,感觉,时候,让孩子,给孩子,观点,真的很,宝妈,好的,仔细想,人体,世界,专家,光脚,动画片,图文,圈子,尿湿,床上,帐号,文章,日刊,电台,穴位,知识,社区

2019-07-04 #故事阅读

孩子喜欢说谎 其实未必是坏事 家长要适当引导撒谎行为

孩子喜欢说谎 其实未必是坏事 家长要适当引导撒谎行为

孩子,父母,让孩子,原因,原则,方式,行为,才能,时候,方法,发现孩子,不一样,会用,情况,想象力,情绪,游戏,现实,逃避责任,孩子们,成长过程,控制好,父母们,要知道,首先要,言传身教,导语,事情,具体情况,做法

2018-03-16 #经典故事

“严是爱 宽是害”家长适当的管教 更有助于孩子成才

“严是爱 宽是害”家长适当的管教 更有助于孩子成才

孩子,父母,对孩子,让孩子,钢琴,家长们,女儿,家长,过程,问题,刘欢,时候,方面,音乐,教育,都会,关系,人生,天赋,成就,方式,样子,能力,老师,音符,难题,从小就,教育方式,快乐教育,是可以

2012-05-01 #经典故事

成长故事第3期+适当的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1

成长故事第3期+适当的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1

孩子,教官,东西,家长,旗手,纸巾,有的人,给孩子,元城,有纪,中生,上点,偷摸,城市,全程,地方,卖东西,午饭,地铁口,地点,父母,无意之中,情绪,未能如愿,爸爸妈妈,金钱,观念,车费,远点,队长

2020-06-07 #小故事

成长故事第3期+适当的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1

成长故事第3期+适当的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1

孩子,教官,东西,家长,旗手,纸巾,有的人,给孩子,元城,有纪,中生,上点,偷摸,城市,全程,地方,卖东西,午饭,地铁口,地点,父母,无意之中,情绪,未能如愿,爸爸妈妈,金钱,观念,车费,远点,队长

2020-06-06 #故事会

成长故事第3期+适当的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1

成长故事第3期+适当的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1

孩子,教官,东西,家长,旗手,纸巾,有的人,给孩子,元城,有纪,中生,上点,偷摸,城市,全程,地方,卖东西,午饭,地铁口,地点,父母,无意之中,情绪,未能如愿,爸爸妈妈,金钱,观念,车费,远点,队长

2020-07-02 #长篇故事

成长故事第3期+适当的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1

成长故事第3期+适当的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1

孩子,教官,东西,家长,旗手,纸巾,有的人,给孩子,元城,有纪,中生,上点,偷摸,城市,全程,地方,卖东西,午饭,地铁口,地点,父母,无意之中,情绪,未能如愿,爸爸妈妈,金钱,观念,车费,远点,队长

2020-08-30 #长篇故事

性格内向=不会社交?家长适当进行引导 孩子照样可以交到真朋友

性格内向=不会社交?家长适当进行引导 孩子照样可以交到真朋友

孩子,社交,家长,莹莹,妈妈,性格内向,礼节,社交能力,交流,蹦蹦,外界,性格,想法,时候,问题,影响,后天,个人,学会,安全感,对方,情感,朋友,方式,机会,知识,表达能力,不喜欢,不懂得,表达自己

2016-05-12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