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商代“青铜罐子”如何走进长沙博物馆 这里有个故事……

时间:2009-07-19

挖塘时挖出商代兽面纹提梁卣长博馆藏的商代兽面纹提梁卣是国家一级文物,此前,已故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者张光直教授在中国青铜时代一书中评价中国青铜器

提示:本文共有 15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2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任波)今天上午,长沙博物馆副馆长李历松站在博物馆入口处等待长沙博物馆自新河三角洲新馆开放4年以来的第500万名观众,上午10时30分,李历松迎来了来自浏阳市沙市镇莲塘村新屋组的一大家子陈氏家人,众人推举这一大家子中的74岁老人陈希柏为第500万名幸运观众,陈希柏不是别人,正是国宝级文物商代兽面纹提梁卣的上交者。

挖塘时挖出商代兽面纹提梁卣

长博馆藏的商代兽面纹提梁卣是国家一级文物,此前,已故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者张光直教授在《中国青铜时代》一书中评价中国青铜器的“狞厉之美”时,就认为长沙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商代兽面纹提梁卣极具典型性。有文物爱好者曾经评价:“来长沙博物馆参观,没有看宁乡黄材出土的商代象纹大铜铙和浏阳秀山出土的商代兽面纹提梁卣就等于没有来长沙。”由此可见商代兽面纹提梁卣这件青铜器的珍贵。

盛过3500多年前美酒的商代兽面纹提梁卣是如何在浏阳发现的,又是如何来到长沙的?

陈希柏老人说,他在二十多岁时,在一个当时叫做浏阳县秀山乡堡塘村新屋组的土地塘进行水利建设时负责挖塘坎泥土,当黄土挖到2米深时,他一锄头挖下去,忽然旁边一大块黄土倒下来,一个长满铜锈的罐子就出现了,这个立在黄泥巴中间的青铜罐子上面是沉积的沙土,下面是锯木土。陈希柏说,他无意中挖出的这个青铜罐子随即被生产队收走,放在养猪场楼上。几年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青铜罐子是陈希柏挖出来的,所以最后罐子又分到了他的手上。

1982年,有个亲戚告诉陈希柏,长沙文物工作队正在进行文物大征集。当时陈希柏没有进过长沙城,他问清楚长沙的去法后,就用一个蛇皮袋子装上青铜罐子搭车从浏阳来到了长沙城中,在长沙陈希柏住了两晚,搭公交车去交文物,又搭错了车,经过一番周折,最后,他找到了中山路上的湖南自修大学(即船山学社)内长沙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设立的文物征集办,当时是一男一女两位同志接待的陈希柏。他们仔细看过陈希柏交的青铜罐子后,认真地翻阅了文物图册,并对这件文物进行了称重、量高等测量,当即就付给了陈希柏70元钱表示收购了陈希柏上交的这件文物。陈希柏将青铜器捐到长沙的事迹,自此在当地流传。

期待兽面纹提梁卣的卣身与提梁合璧

2018年,老家在浏阳秀山莲塘村新屋组的陈全带着儿子来到长沙博物馆参观,看到兽面纹提梁卣标注为浏阳秀山出土,马上意识到这就是他从小听说过的家中伯伯上交的文物,陈全用手机将这件文物拍下,并告诉了陈希柏老人,证实确实是老人当年挖出来并上交的文物。与此同时,浏阳市文物局也在陈希柏挖出商代青铜器的土地塘边边立了一块木制标识牌。陈全于是决定开车带着伯伯陈希柏及全家人到长沙来看一看老人挖出的这件文物,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这一幕,陈希柏也成了长沙博物馆新馆开放4年来的第500万名幸运观众。

陈希柏老人说,这次走进长沙博物馆能成为长博的第500万名幸运观众,冥冥之中似乎有着定数。长沙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陈希柏,当年收购他上交文物的黄纲正等两位博物馆工作人员已经去世,但他上交的文物依然保存完好。

李历松带着陈希柏往一楼的基本陈列展示厅走去,进入展厅,在入口处的墙壁花纹上,陈希柏发现这里印着的器物就有他当年挖出的那个商代“罐子”,在即将进入商周展厅内时,从未来过长沙博物馆参观的,陈希柏老人忽然就甩开众人,径自朝一个中间展柜快步走去,他说,这就是他当年挖出来的“青铜罐子”,他说,这个青铜和他分隔了37年,但再次见到,仍感觉是亲人一样。陈希柏戴上老花镜,隔着展柜,仔细端详他的“亲人”,他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看,又绕到展柜的另一面反复端详。陪同前来的陈氏家人被他认真的神态感动。

据悉 这件商代兽面纹提梁卣的卣身目前展示在长沙博物馆一楼的基本陈列柜中,而这件卣的提梁却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库房内。长沙博物馆工作人员祈望商代兽面纹提梁卣的卣身与提梁最终有一天能够完璧合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商代“青铜罐子”如何走进长沙博物馆 这里有个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讲述青铜时代的山西故事 山西青铜博物馆7月与观众见面

讲述青铜时代的山西故事 山西青铜博物馆7月与观众见面

山西,青铜,博物馆,文化,青铜时代,技艺,文物,观众,组件,社会,春秋,青铜器,礼乐文明,陈展,文物局,北方文化,青铜文化,单元,中国,中原,东周时期,主脉,军事,典范,出土文物,华夏,地区,夏商,展厅,展品

2017-10-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山西青铜博物馆整装再发恢复开馆

山西青铜博物馆整装再发恢复开馆

观众,山西,青铜,展览,文物,博物馆,空间,吉金,内容,展厅,故事,教育,青铜文化,中国,光华,主题,华夏,历史,展区,数量,数字,知识点,视角,逻辑,语言,服务,考古,和建,陶范,陈文

2012-04-18 #故事会

新生的山西青铜博物馆丨山右吉金 归去来兮

新生的山西青铜博物馆丨山右吉金 归去来兮

青铜器,文物,山西,青铜,博物馆,公安机关,晋国,犯罪,墓葬,墓地,观众,历史,春秋,展览,赵卿,金胜村,展厅,山西省,青铜文化,文化,时代,横水,编钟,绛县,铭文,遗址,晋侯,建设,考古,蟠螭纹

2010-07-26 #故事阅读

「云上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为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商代“亚醜”青铜罍

「云上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为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商代“亚醜”青铜罍

苏埠屯,青铜,铜器,墓葬,济南市博物馆,文物,铭文,青铜器,应是,墓地,墓道,奴隶,益都,博物馆,先生,大部分,墓室,背后的故事,周时,方伯,梁思永,盖内,祁延霈,云上,旅游局,一带,专家,事实,南市,公众

2017-09-03 #经典故事

精选核心文物 故事活化主题 山西青铜博物馆升级开馆

精选核心文物 故事活化主题 山西青铜博物馆升级开馆

青铜,展览,山西,文物,吉金,博物馆,观众,记者,空间,故事,教育,专家学者,光华,主题,内容,华夏,展厅,展区,数量,数字,方面,来源,知识点,逻辑,语言,服务,考古,全媒体,和建,陶范

2019-03-15 #故事会

《螭纹青铜鼎》故事分享浙江省博物馆吧

《螭纹青铜鼎》故事分享浙江省博物馆吧

浙江省博物馆,人们,地方,博物馆,圆盖,战国时期,形体,排布,文物,青铜,蟠螭纹,蟠虺纹,青铜鼎,位龙子,家博,来多,诸神,马承源,三足,还可以,疑似,来头,传说,三角,两耳,亵玩,事情,二维码,区别,办法

2019-11-17 #小故事

长沙博物馆举办“长沙故事”主题讲座

长沙博物馆举办“长沙故事”主题讲座

长沙,刘叔华,长沙城,故事,变迁,历史遗迹,湘城,博物馆,专题讲座,听众,历史,和文,城市,方式,春秋战国,讲坛,老长,节点,遗迹,长沙市,变化,发展,建筑专家,欣欣向荣,刘叔,东沙,化繁,吴简,天心阁,曾参

2008-01-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雨中参观镇江博物馆 从兴奋到小失落 三件青铜器苦撑门面

雨中参观镇江博物馆 从兴奋到小失落 三件青铜器苦撑门面

展厅,青铜,镇江博物馆,青铜器,博物馆,凤纹,人面,寻宝,舍利,镇江,馆藏,金山,西津渡,金棺银椁,三宝,位置,吴国,宝贝,形体,手卷,精品,藏品,酒令,铜器,金银器,有点小,青铜鸟,乐之器,于丹徒,作军

2007-05-14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