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西安大街小巷卖的黄桂柿子饼 是因为这样一个历史典故创造出来的

时间:2009-03-16

那么,你知道这道小吃是怎么来的吗?有一个民间传说是这样说的,在一个天高气爽、鸿雁南飞的日子,曹州举子黄巢在长安应进士考试,不第,与朋友一起来到

提示:本文共有 240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每当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时节,西安、临潼的大街小巷、饭铺摊头便会风行一种名叫黄桂柿子饼的时令小吃。那么,你知道这道小吃是怎么来的吗?

有一个民间传说是这样说的,在一个天高气爽、鸿雁南飞的日子,曹州举子黄巢在长安应进士考试,不第,与朋友一起来到曲江池畔散心。他看着残破的亭台楼阁,心里寻思着:三场考得都挺满意,还是落了榜,这都是因为朝政腐败,贿赂公行之故!他又想到自己从山东菏泽到长安路上目睹的种种情景:穷苦百姓们的土地被皇亲宦官豪夺殆尽,又遭到连年灾荒,处处是饿殍遍地、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这全因朝政败坏、宦官专政所致啊!可皇帝却不理朝政,荒淫无耻,还放任宦官们到东、西市上去强取豪夺,实际为盗贼,却美其名曰“宫市”……由此种种,他不禁想起师傅“罗平子”曾对自己说过的一番话:“想廓清政治,走仕进的路是不行的,得走另外的路!”当时他对这话理会不深,如今看来的确是至理名言!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只见跟前亭亭玉立着一园怒放的秋菊,不禁豪气满怀,随口吟诵七绝一首,曰《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回到家乡曹州(今山东曹县北)后不久,山东、河南、河北和淮北一带又遭受严重旱灾,赤地千里。黄巢应广百姓所愿,高举起了义旗……几年后,起义军发展到五、六十万人,于王霸三年(公元880年)攻克唐的东都洛阳,乘胜进攻唐都长安的“门户”潼关。当时唐王朝的潼关守军仿效安史之乱时的哥舒翰,每晚在关头燃烽火,通过沿途的烽火台直传长安,以报潼关尚在,长安“平安”。长安城里的僖宗每天傍晚都心惊胆战地站在大明宫含元殿的栖凤阁上眺望骊山上的“平安”烽火,默念皇天后土、列宗列祖保佑,“平安”烽火能似日月星辰,天天从骊山烽火台上升起!而长安城里和临潼等地的众百姓,却盼着那骊山顶上的烽火与腐朽的李唐王朝一起“熄灭”!他们望眼欲穿地盼望“补天大将军”黄巢早日率领义军到来!一些读书人还默诵着黄巢少年时写的一首《题菊花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盼着“黄王”赶快推翻唐朝,使众百姓从充满肃杀暮 锘氐轿屡 稚 蝗坏拇喝绽锶?他们还想着用什么好东西来犒劳自己的队伍呢。

但是,直到烽火绝灭、黄巢率义军攻下潼关马不停蹄地向长安奔来的时候,人们还没有想好用什么来犒劳义军兄弟,因为时逢灾荒之年,人们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本该箪食壶浆,以迎黄王的啊!但室中无粮,手中缺银啊!咋办呢?!”

临潼县任村是火晶柿子的发源地,但这年夏、秋两料庄稼都歉收,唯有一树树火晶柿子象得了啥仙气似的,结得又繁又大,甜得似蜜糖,红得赛玛瑙,真真地喜煞人。但是,任老汉瞅着这一树树象挂满了红灯笼的柿子树,心里还是犯愁得不行:“要是这满树的红柿子都变成白米白面、鸡鸭鱼肉就好了,就能用来犒劳义军了,可是……”这时正是做晌午饭的时候,他的大女子准备擀面,掺和些野菜吃汤面条,面已经挖在瓦盆里了,还没顾上添水,女子肚子已经饥了,顺手抓了一个软和透了的火晶柿子剥了皮正准备往嘴里送,一不小心,柿子掉进面盆里了,沾上了一层白面!女子吓得伸长了舌头,害怕遭她大的旱烟锅子磕打,谁知任老汉非但没弹女子一指头,反而失声地叫起好来:“有了,有了!有犒劳义军兄弟的好吃食了!”女子被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任老汉走过去拣了一筛子软柿子,叫女子跟他一起剥皮,把整个一筛子软柿子全倒进干面里,用柿子揉和起面来,不一会揉和成一团金黄色的柿子面。柿子面揉到家了,但是,到底是上蒸笼蒸成柿子馍,还是寻出久置不用的鏊锅烤烙成柿子饼呢,这却使父女俩犯起了思量。女子水灵灵的大眼珠子一转,抢先说:“我看只能烙成柿子面饼,因为咱没给柿子面里掺发面酵子啊!”到底是女儿年轻心眼儿活,于是任老汉寻出鏊锅子搭到火上,揉起一团柿子面就要往鏊锅子边上贴,女子一把扯住她大的手说: “别忙往里放!死面的,得给鏊子里抹些油!”但穷家贫户,一年到头吃盐都是数颗颗呢,哪儿来菜油抹锅哇?只见女子登登登走过去,把那盏清油灯端到锅灶前来了,用灯里的清油抹了鏊锅后把柿子面饼一个个贴了进去。霎时间,一股浓郁的香甜气味充盈了整个院子,又翻越院墙,随风飘散至四周邻舍,于是人们便纷纷闻味而至,向任家父女“取经”。一时间,整个任村、整个临潼县各村各户都烙开了柿子面饼。

黄巢义军在临潼县古道上小憩时,任村和沿途各村的百姓们用礼盒子抬着柿子面饼,用瓦盆盛着桂花醪糟,犒劳“黄王”义军。黄巢见了万分感动,称临潼的柿子面饼为“义军佳食”,并吩咐把辎重队里的军粮分一半出来,赈济众百姓,还带头脱下自己黄袍,给缺衣的任老汉披上,底下的将士们也纷纷仿效黄王,脱下或取出自己多余的衣物周济灾民百姓。当再鸣鼓出发时,黄巢以下几十万义军将士的干粮袋里都装满了香甜可口的柿子面饼。黄巢义军吃了这种既好吃又耐饥的甜饼后,精神更加抖擞,士气更为旺盛,一鼓作气攻到长安,唐僖宗闻风丧胆,逃往四川去了。当黄巢军前锋将柴存进入长安境内时,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大臣数十人在灞桥恭迎投诚。当黄巢率师进入长安城时,倾城百姓设香案,陈菊花、桂花等秋花,夹道拜迎。纷扬扬的桂花瓣洒落在义军将士们的头上、肩上和柿子面饼上,香气袭人。

第二天,黄巢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并一再宣谕百姓曰:“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你们),汝曹但安居无恐。”同时还宣谕了镇压残害百姓的皇族和贪官污吏以及“淘物归民” (收缴逃亡皇帝贵族和被镇压的贪官污吏之财物,分给贫苦百姓)等决策旨意。众百姓听了欢声雷动,众起义军将士听了更是兴高彩烈,他们高兴得吃起沾上桂花的柿子面饼来,味道更加香甜。吃后,寻找缘故,才发现是因偶然沾上了郁香扑鼻的桂花所致。因此,在做柿子面饼时,有意地加入黄桂(干桂花末),柿子面饼也因此得名曰:“黄桂柿子饼”。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西安大街小巷卖的黄桂柿子饼 是因为这样一个历史典故创造出来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四川小伙写书讲西安故事 几乎走遍西安大街小巷

四川小伙写书讲西安故事 几乎走遍西安大街小巷

西安,高宇,故事,长安,地名,历史,广济街,小寨,长乐坡,专家学者,名的,作者,人们,业余时间,传说,信史,兴趣爱好,地方,坊间,异乡人,抽丝剥茧,收集整理,西安市,西安城,来源,方面,梦想,知识,梳子,稿件

2020-09-01 #故事大全

西安的大街小巷里藏着哪些古迹的故事?

西安的大街小巷里藏着哪些古迹的故事?

遗址,西安,乐游原,青龙寺,大雁塔,玄武门,西安市,李白,兴庆宫,古迹,大明宫,东市,位置,历史,城市,唐长安,唐玄宗,小雁塔,明德门,大唐西市,李家大院,卧龙寺,圜丘,大唐,孔庙,建筑,打卡,遗迹,景龙,郭子仪

2010-09-15 #长篇故事

西安特色小吃 你吃过吗?

西安特色小吃 你吃过吗?

柿子,陕西,柱顶石,形状,地区,蒸制,金线油塔,黄桂,传统小吃,传统风味,柿子饼,老字号小吃,中央,临潼县,原名,余香,原料,层次,名称,品质,多汁,小吃,层次分明,金线,松塔,投资者,手工,木料,油饼,果皮

2018-12-11 #故事会

历史名城西安“十大特色”美食 你都吃过吗?

历史名城西安“十大特色”美食 你都吃过吗?

西安,味道,美食,口感,滋味,是一款,葫芦鸡,柿子饼,西安美食,小伙伴,外皮,小吃,特色美食,汤汁,柿子,种类,泡泡油糕,肉丸胡辣汤,回味无穷,颜值,卜丁,张闪,才可,米皮,黄桂,名的,味美,好的,岐山臊子面,擀面皮

2013-11-09 #故事会

来到西安 你一定不能错过的二十种美食 你吃过几个?

来到西安 你一定不能错过的二十种美食 你吃过几个?

美食,西安,味道,小炒,时候,特色美食,回民街,一家,大肠,早餐,花开月,葫芦鸡,好的,水盆羊肉,粉汤羊血,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体育学院,大饼,子长,小饼,机器,特色,水饺,油茶,煎饼,麻花,了一下,喜欢吃,才发现,黄桂柿子饼

2010-10-23 #短篇故事

《大宋宫词》拍摄地高度还原历史 宣德门还有这样一个典故!

《大宋宫词》拍摄地高度还原历史 宣德门还有这样一个典故!

皇宫,大宋,宫城,电视剧,宋徽宗,横店影视城,瑞鹤图,仙鹤,名画,宫词,宫殿,灵感,刘涛,周渝民,李少红,秦王宫,赵佶,典故,作者,云气,人数,价值,冰山一角,剧照,剧组,又名,历史,历史长河,古代人,名气

2009-02-25 #长篇故事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大概内容是一个人准备住店 交了订金后 掌柜的带他先看看房间再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大概内容是一个人准备住店 交了订金后 掌柜的带他先看看房间再

旅客,典故,小姐,寓言故事,旅馆,寓言,房间,店主,词句,匡衡,历史典故,小镇,太阳,信用,一家,事物,出处,历史,古代人,墙壁,定金,故事,柜台,时候,神话传说,街道,道理,酒香,什么东西,发生过

2020-05-16 #故事阅读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大概内容是一个人准备住店 交了订金后 掌柜的带他先看看房间再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大概内容是一个人准备住店 交了订金后 掌柜的带他先看看房间再

骡子,驴子,寓言故事,典故,寓言,货物,房间,小姐,故事,个人,旅客,时候,词句,匡衡,一样多,历史典故,我给你,信息,事物,出处,历史,古代人,命运,墙壁,定金,掌柜的,小学生,店主,方式,柜台

2020-07-2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