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关于读书人刻苦的故事文档5篇

时间:2009-01-22

孙康刻苦读书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46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0 分钟。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 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 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 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 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著 名的大思想家。 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 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 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 里。据史书记载,他10 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 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 手好辞赋。 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 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 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 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 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 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 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 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 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 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 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 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 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 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 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 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 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 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 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 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 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 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 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 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 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 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 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 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 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 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 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 用心读书。 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很差,别人背一篇文章,读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点的读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读几 十遍才行。为了背文章,司马光看书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 为白天也在看书,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睁不开眼睛,有时 竟会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儿睡着了。后来,他拿了一段圆木头 来当枕头。半夜,他一翻身,圆木头就滚走了,头部跌下来 就马上会清醒,又可以起来继续看书了。他把圆木头叫“警 苏步青,1901年生,我国著名数学家、学者,曾任复旦大 学名誉校长。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地里劳动: 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肯定没有 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那位 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因此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 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苏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 外的一所小学去读书。 在小学的第一个学期,苏步青考了个倒数第一名,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青大受感动,决心 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 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时间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 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传》的写法, 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 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 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 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 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 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 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 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 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 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 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 了一番霸业。 。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见《新唐书李密传》)。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 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山,前往拜访。他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 拉着马缰从后面跟上来,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个地 步?“李密说是《项羽传》。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 奇才《新唐书李密传》。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利用口袋里的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间读书。 车胤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其家庭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几十个萤火虫,用它们发出的 光照着读书,夜以继日《晋书车胤传》。 南朝果梁孙康家贫,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后人常把”囊萤映雪“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汉代匡衡勤奋读书而没有灯烛,邻居有烛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进来的光读书《西京杂记》。后 人就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书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孔子晚年喜欢 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 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史记孔子世家》。后泛周以形容勤奋 读书。 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到齐国,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去游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带去的资金全用完了, 非常狼狈地回到家,哥哥,弟弟,嫂嫂,妹妹,妻子,侍妾 都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是非,倒霉活该。 苏秦听后感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 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 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 汉朝孙敬读书困倦时,将头发用绳子拴在梁上,一盹就能惊醒,终于成为当代大儒。后就用”刺股悬梁”比喻刻苦自学。 此典故是说无暇观看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无暇看园中景,他的弟子又 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他治学专心 到这种程度见《汉书董仲舒传》,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 足不出户。 谢谢邀请。一般来说,反映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几乎人人尽知,比如凿壁偷光、悬梁刺骨等等。今天我要讲的是很少 10 被人知道的故事:卖身求学。古人有叫礼文的年轻人,聪慧 过人,因家里贫寒无力供养读书,只好选择卖身当富人家的 书童。偏巧陪读的是纨绔子弟,每天都受尽了欺负。后来他 替主人在父亲请来的私塾先生面前答题,被私塾先生一阵追 捧后,他的待遇才好了一些。就这样,10 年后那位少主当了 官才放了他有一身自由,谁知这位礼文随即考取了功名状 元,当官后成了原来少主的顶头上司,两人非常默契,后来 礼文因文字狱下牢殒命。 韦编三绝(wibin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因为不断翻阅,导致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 喻读书十分勤奋。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在竹简上写字,一根竹简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 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通常,用丝线编 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11 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 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 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 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囊萤映雪(nngyng yng xu) 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境贫穷, 勤学苦读。 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早上要给地主干活。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 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 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 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 屋外。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 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 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 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 12 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十分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 吗?于是,他找了一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 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 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 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悬梁刺股(xunling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有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 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 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 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 己的头发上,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读书疲劳时打盹 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他马 上就清醒了,又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他下定决心,发愤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 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 13 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在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剧烈的 疼痛使他很快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shjun)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 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 启发罢了。”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 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 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 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映月读书(yngyu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 当读到月亮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 14 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 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 土也顾不得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牛角挂书(nijiǎo gu sh)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成鞍 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 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也丝毫没有察觉。勤 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把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读书十分刻苦的人。 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家里很穷,白天必须 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 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 亮。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 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 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15 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 书全都读完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 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 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用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 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 要求。 圆木警枕(yun jǐngzhn) 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 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 枕头。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 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 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 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 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牧豕听经(mshǐ tng jng) 岁给人放牧猪羊。乡里人徐子盛给几百个学生讲授《春秋经》。一次承宫 放牧经过,在那儿休息时听见《春秋经》,于是请求留下, 为学生们拾柴。虽然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但承宫都勤学不 16 倦。后来天下大乱,承宫和妻子到了蒙阴山,努力耕种。庄 稼快熟时,有人来说那地是他的,承宫也不和他计较,把地 让给他就离开了。永平年间,承宫被朝廷封作博士,最后还 作到了侍中祭酒,他的名声一直传扬到了北方遥远的匈奴。 燃糠自照(rnkng 南朝时期,有一个叫顾欢的孩子,非常好学。因为家中贫穷,所以不能进乡中的学校学习。但他却不放松自己,整天 跑到校舍后去听先生讲课,而且听到的知识从不遗忘。晚上 则点亮松枝或燃着稻糠,用来取光学习,从不间断。经过多 年勤奋自学,顾欢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对社会有用的人。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李琪》记载,唐代李琪为母亲守墓 期间,点燃稻糠或柴禾取光,在夜间苦读,竟读完了数千卷 书。后人因以“燃糠自照”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夙夜不懈:夙夜:早晚,,朝夕;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17 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见《尚友录》卷四。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见《晋 书车胤传》。形容刻苦攻读。 聚萤积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口不绝吟:吟:吟咏,背诵。嘴里不停地吟诵。形容学习 非常刻苦。 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孙康映雪:孙康家贫,冬天利用雪光读书。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学而不厌:厌,满足。勤奋好学,达到不知满足的地步。18 形容十分好学。 朝夕不倦:朝:早晨。早晚都不懈怠。形容勤奋努力,孜孜不倦。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目不窥园:窥,观赏。园,花园。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 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焚膏继晷:焚:使……燃烧;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影或者指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点上油灯, 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 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 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 19 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 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 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 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 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 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 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 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 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 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 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 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 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 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迁:提拔。博士: 古今异义,为官职) 《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0 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学习不知疲倦。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 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 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 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荻草代笔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 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 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 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 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 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 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 《聊斋志异》。 贾逵隔篱偷学21 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 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 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 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经常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 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 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 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 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 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 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 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 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 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 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 名遐迩的散文家!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 22 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 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 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 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 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 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 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 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 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 代的步伐。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 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 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 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 雍熙二年985 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 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 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 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 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23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 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 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 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 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 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 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 现自己的理想。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 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 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 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 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 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 24 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 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 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 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 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 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 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 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 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 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 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 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 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 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 25 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 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 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 虫是怎么一回事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 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 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 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 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 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 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 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 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 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 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 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五:陈景润认真读书26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 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 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 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 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 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 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 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 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 约在 200 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 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简称??1+1?? 的理论。但 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 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 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 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 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 27 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 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 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 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 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 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 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这里提 供两种方法借鉴:1、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 己要尽量配合。2、自制法:为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这 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后为了那个目标,让 自己勤快起来。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目标提醒 自己 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读书的年龄, 家里却无力缴纳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很喜 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样,6 外婆家,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尔宽先生的学堂28 伴读,陶行知这才正式入学。在那里,陶行知练出了一手好 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他便进入学堂,读四书五经。 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 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 20 里,就这样 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 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15 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 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 便免费让他伴读。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 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 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 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 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 堂。由于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 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 科学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 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 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 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 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后来,陶行知成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29 感悟陶行知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学完了四书五经,又学习了现代科学和古典文学,终于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他 的事例说明,环境再恶劣都不能成为不学习的理由。一个对 知识充满渴求的人,不会被困难、环境等诸多因素所阻碍, 而是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勤奋努力的动力。 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这样一到晚上, 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 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 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 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 地进屋读书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 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感悟晋朝一代名臣车胤,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但他为了读书学习,并不气馁, 用装了几十只萤火虫的“灯”勤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有 学问的人。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尚且好学不厌,现在党 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一个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青少年来 说,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要浪费了求知求学的 30 好时光。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 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 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 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 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 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 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 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感悟不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之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 人;经历困苦才学习的人,又 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当前,青少年正在经历困苦,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还不抓紧 时间学习,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 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为 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是家中很贫穷,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于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夜间 31 读书时,必须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用去一灯 油,以孙康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负担不起,一到天黑,便没 有办法读书。特别是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 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便躺在床 上默诵。 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三天两头下一场大雪。冬夜,孙康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面对着北风呼啸的窗口又在背 书。背着背着,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他甚至怀疑是到了 快要出太阳的时候了,等他披着衣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 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孙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 那么一定也可以用积雪照着读书吧。想到这里,他便捧起书 跑到门外,一个人蹲在雪地里,借着积雪映出的微弱亮光来 读。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脚。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 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过。功夫不负有 心人,孙康最终摆脱贫困家境,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感悟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成功。特别是遇到困难时,不应该放弃, 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就要利用 一切时间去学习,不要放弃,不要畏惧,要在困境中磨砺自 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使唐汝洵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 ,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始 积极地面对生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关于读书人刻苦的故事文档5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古代读书人读书的故事

古代读书人读书的故事

匡衡,宋濂,范仲淹,父亲,萤火虫,邻家,东至海,孙敬,苏秦,车胤,院子里,借书,故事,母亲,灯烛,精神,苦读,教给,就这样,家境贫寒,多古,得连,汉郡,明峦,欧阳修,一点光,东海,世代,上床睡觉,农家

2020-06-11 #故事阅读

古代读书人读书的故事

古代读书人读书的故事

匡衡,宋濂,范仲淹,父亲,萤火虫,邻家,东至海,孙敬,苏秦,车胤,院子里,借书,故事,母亲,灯烛,精神,苦读,教给,就这样,家境贫寒,多古,得连,汉郡,明峦,欧阳修,一点光,东海,世代,上床睡觉,农家

2011-05-05 #短篇故事

古代读书人读书的故事

古代读书人读书的故事

匡衡,宋濂,范仲淹,父亲,萤火虫,邻家,东至海,孙敬,苏秦,车胤,院子里,借书,故事,母亲,灯烛,精神,苦读,教给,就这样,家境贫寒,多古,得连,汉郡,明峦,欧阳修,一点光,东海,世代,上床睡觉,农家

2011-11-15 #短篇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人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人

2020-04-26 #经典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人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人

2020-05-06 #经典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人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人

2020-05-08 #故事阅读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人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人

2020-05-08 #短篇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人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人

2020-05-09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