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

时间:2008-03-10

初中生压力大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9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黑熊和棕熊

黑熊和棕熊喜食蜂蜜,都以养蜂为生。它们各有一个蜂箱,养着同样多的蜜蜂。有一天,它们决定比赛看谁的蜜蜂产的蜜多。

黑熊想,蜜的产量取决于蜜蜂每天对花的“访问量”。于是它买来了一套昂贵的测量蜜蜂访问量的绩效管理系统。在它看来,蜜蜂所接触的花的数量就是其工作量。每过完一个季度,黑熊就公布每只蜜蜂的工作量;同时,黑熊还设立了奖项,奖励访问量最高的蜜蜂。但它从不告诉蜜蜂们它是在与棕熊比赛,它只是让它的蜜蜂比赛访问量。

棕熊与黑熊想得不一样。它认为蜜蜂能产多少蜜,关键在于它们每天采回多少花蜜 花蜜越多,酿的蜂蜜也越多。于是它直截了当告诉众蜜蜂:它在和黑熊比赛看谁产的蜜多。它花了不多的钱买了一套绩效管理系统,测量每只蜜蜂每天采回花蜜的数量和整个蜂箱每天酿出蜂蜜的数量,并把测量结果张榜公布。它也设立了一套奖励制度,重奖当月采花蜜最多的蜜蜂。如果一个月的蜜蜂总产量高于上个月,那么所有蜜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

一年过去了,两只熊查看比赛结果,黑熊的蜂蜜不及棕熊的一半。

黑熊的评估体系很精确,但它评估的绩效与最终的绩效并不直接相关。黑熊的蜜蜂为尽可能提高访问量,都不采太多的花蜜,因为采的花蜜越多,飞起来就越慢,每天的访问量就越少。另外,黑熊本来是为了让蜜蜂搜集更多的信息才让它们竞争,由于奖励范围太小,为搜集更多信息的竞争变成了相互封锁信息。蜜蜂之间竞争的压力太大,一只蜜蜂即使获得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某个地方有一片巨大的槐树林,它也不愿将此信息与其他蜜蜂分享。

而棕熊的蜜蜂则不一样,因为它不限于奖励一只蜜蜂,为了采集到更多的花蜜,蜜蜂相互合作,嗅觉灵敏、飞得快的蜜蜂负责打探哪儿的花最多最好,然后回来告诉力气大的蜜蜂一齐到那儿去采集花蜜,剩下的蜜蜂负责贮存采集回的花蜜,将其酿成蜂蜜。虽然采集花蜜多的能得到最多的奖励,但其他蜜蜂也能捞到部分好处,因此蜜蜂之间远没有到人人自危相互拆台的地步。

激励是手段,激励员工之间竞争固然必要,但相比之下,激发起所有员工的团队精神尤显突出。

沙丁鱼效应

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当渔民们把刚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而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倘若抵港时沙丁鱼还存活着,鱼的卖价就要比死鱼高出若干倍。为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后来渔民想出一个法子,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

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作“鲶鱼效应”。

其实用人亦然。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缺乏活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尤其是一些老员工,工作时间长了就容易厌倦、疲惰、倚老卖老,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公司,制造一些紧张气氛。当员工们看见自己的位置多了些“职业杀手”时,便会有种紧迫感,知道该加快步伐了,否则就会被Kill 掉。这样一来,企业自然而然就生机勃勃了。

当压力存在时,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惧者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得就越快。

适当的竞争犹如催化剂,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体内的潜力。

特殊顾客

美国肯德基国际公司的子公司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达9900多个。然而,肯德基国际公司在万里之外,又怎么能相信他的下属能循规蹈矩呢?

一次,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收到了3份总公司寄来的鉴定书,对他们外滩快餐厅的工作质量分3次鉴定评分,分别为83、85、88分。公司中外方经理都为之瞠目结舌,这三个分数是怎么评定的?原来,肯德基国际公司雇佣、培训一批人,让他们佯装顾客潜入店内进行检查评分。

这些“特殊顾客”来无影,去无踪,这就使快餐厅经理、雇员时时感到某种压力,丝毫不敢疏忽。

很多企业,员工与老板经常打游击战。当老板在的时候,就装模做样,表现卖力,似乎是位再称职不过的员工了;而等老板前脚刚走,底下的人就在办公室里大闹天宫了。很多老板,会在这个时候杀个回马枪,嘿嘿,刚好逮个正着。不过,这样也不是个长期办法,老板也没有这么多精力去跟员工玩游击战,主要还是制度的确立。如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让员工意识到,无论任何时候,都须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那么,底下的员工就不会钻空子翘懒了。

人做一次自我检查容易,难就难在时时进行自我反省,时时给自己一点压力,一点提醒。公司管理者就需要充当这个提醒者,时时给他们一点压力,一点动力,以保持员工不懈的进取心。

经理的最大考验不在于经理的工作成效,而在于经理不在时员工的工作时效。

周游式管理办法

美国惠普公司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周游式管理办法”,鼓励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直接接触广大职工。

为此目的,惠普公司的办公室布局采用美国少见的“敞开式大房间”,即全体人员都在一间敞厅中办公,各部门之间只有矮屏分隔,除少量会议室、会客室外,无论哪级领导都不设单独的办公室,同时不称头衔,即使对董事长也直呼其名。这样有利于上下左右通气,创造无拘束和合作的气氛。

单打独斗、个人英雄的闭门造车工作方式在现今社会是越来越不可取了,反而团队的分工合作方式正逐渐被各企业认同。管理中打破各级各部门之间无形的隔阂,促进相互之间融洽、协作的工作氛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良方。

不要在工作中人为地设置屏碍分隔,敞开办公室的门,制造平等的气氛,同时也敞开了彼此合作与心灵沟通的门。

对一个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营造一个快乐,进步的环境:在管理的架构和同事之间,可以上下公开、自由自在、诚实地沟通。

真理在握

美国总统林肯,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七个人便热烈地争论起来。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在最后决策的时候,六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固执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表面上看,林肯这种忽视多数人意见的做法似乎过于独断专行。其实,林肯已经仔细地了解了其他六个人的看法并经过深思熟虑,认定自己的方案最为合理。而其他六个人持反对意见,只是一个条件反射,有的人甚至是人云亦云,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方案。既然如此,自然应该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因为,所谓讨论,无非就是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选择出一个最合理的。既然自己是对的,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在企业,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新的意见和想法一经提出,必定会有反对者。其中有对新意见不甚了解的人,也有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一片反对声中,领导者犹如鹤立鸡群,限于孤立之境。这种时候,领导者不要害怕孤立。对于不了解的人,要怀着热忱,耐心地向他说明道理,使反对者变成赞成者。对于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任你怎么说,恐怕他们也不会接受,那么,就干脆不要寄希望于他的赞同。

重要的是你的提议和决策是对的,只要真理在握,就应坚决地贯彻下去。

决断,是不能由多数人来作出的。多数人的意见是要听的;但作出决断的,是一个人。

画画

画家如果拿旁人的作品做自己的标准或典范,他画出来的画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努力从自然事物中学习,他们就会得到很好的结果。

从前有个小男孩要去上学了。他的年纪这么小,学校看起来却是那么大。小男孩发现进了校门口,便是他的教室时,他觉得高兴。因为这样学校看起来,不再那么巨大。

一天早上,老师开始上课,她说:今天,我们来学画画。那小男孩心想:好哇!他喜欢画画。

他会画许多东西,如:狮子和老虎,小鸡或母牛,火车以及船儿

他开始兴奋地拿出蜡笔,径自画了起来。

但是,老师说:等等,现在还不能开始。

老师停了下来,直到全班都专心看着他。老师又说:现在,我们来学画花。

那男孩心里高兴。我喜欢画花儿,他开始用粉红色、橙色、蓝色蜡笔,勾勒出他自己的花朵。

但此时,老师又打断大家:等等,我要教你们怎么画。

于是她在黑板上画了一朵花。花是红色的,茎是绿色的。看这里,你们可以开始学着画了。

小男孩看着老师画的花。又再看看自己画的,他比较喜欢自己的花儿。

但是他不能说出来,只能把老师的花画在纸的背面,那是一朵红色的花,带着绿色的茎。

另一天,小男孩进入教室,老师说:今天,我们用黏土来做东西。

男孩心想:好棒。他喜欢玩黏土。他会用黏上做许多东西:蛇和雪人,大象及老鼠,汽车、货车 他开始捶揉个球状的黏土。

老师说:现在,我们来做个盘子。

男孩心想:嗯,我喜欢。他喜欢做盘子,没多久各式各样的盘子便出笼了。

但老师说:等等,我要教你们怎么做。她做了一个深底的盘子。你们可以照着做了。

小男孩看着老师做的盘子,又看看自己的。

他实在比较喜欢自己的,但他不能说,他只是将黏土又揉成一个大球,再照着老师的方法做。那是个深底的盘子。

很快的,小男孩学会等着、看着,仿效老师,做相同的事。

很快的,他不再创造自己的东西了。

一天,男孩全家人要搬到其他城市,而小男孩只得转学到其他学校。

这所学校甚至更大,教室也不在校门口边,现在,他要爬楼梯,沿着长廊走,才能到达教室。

第一天上课,老师说:今天,我们来画画。男孩想:真好!他等着老师教他怎么做,但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沿着教室走。

老师来到男孩身边,她问:你不想画呜?我很喜欢啊!今天我们要画什么?

我不知道,让你们自由发挥。

哪,我应该怎样画呢?随你喜欢。老师回答。可以用任何颜色吗?

老师对着他说:如果每个人都画相同的图案,用一样的颜色。我怎么分辨是谁画的呢?

于是,小男孩开始用粉红色、橙色、蓝色画出自己的小花。

小男孩喜欢这个新学校,即使教室不在校门口边。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 我们将及时处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

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

蜜蜂,老师,黑熊,沙丁鱼,小男孩,林肯,员工,花蜜,意见,棕熊,男孩,盘子,访问量,教室,蜂蜜,经理,公司,奖励,竞争,老师说,企业,老板,肯德基,鲶鱼,黏土,工作,比赛,国际公司,信息,办公室

2020-06-09 #故事会

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

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

蜜蜂,老师,黑熊,沙丁鱼,小男孩,林肯,员工,花蜜,意见,棕熊,男孩,盘子,访问量,教室,蜂蜜,经理,公司,奖励,竞争,老师说,企业,老板,肯德基,鲶鱼,黏土,工作,比赛,国际公司,信息,办公室

2013-05-26 #长篇故事

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

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

蜜蜂,老师,黑熊,沙丁鱼,小男孩,林肯,员工,花蜜,意见,棕熊,男孩,盘子,访问量,教室,蜂蜜,经理,公司,奖励,竞争,老师说,企业,老板,肯德基,鲶鱼,黏土,工作,比赛,国际公司,信息,办公室

2012-04-14 #故事会

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 必须收藏!

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 必须收藏!

蜜蜂,老师,黑熊,沙丁鱼,员工,小男孩,林肯,花蜜,意见,棕熊,教室,男孩,盘子,访问量,蜂蜜,经理,公司,竞争,老师说,企业,老板,肯德基,鲶鱼,黏土,奖励,工作,比赛,国际公司,压力,信息

2013-06-15 #长篇故事

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 必须收藏!

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 必须收藏!

蜜蜂,老师,黑熊,沙丁鱼,员工,小男孩,林肯,花蜜,意见,棕熊,教室,男孩,盘子,访问量,蜂蜜,经理,公司,竞争,老师说,企业,老板,肯德基,鲶鱼,黏土,奖励,工作,比赛,国际公司,压力,信息

2012-10-06 #短篇故事

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 必须收藏!

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 必须收藏!

蜜蜂,老师,沙丁鱼,员工,小男孩,林肯,花蜜,意见,教室,男孩,盘子,经理,黑熊,公司,竞争,老师说,企业,老板,肯德基,蜂蜜,鲶鱼,黏土,工作,国际公司,信息,办公室,学校,时候,校门口,渔民

2020-04-26 #故事阅读

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 必须收藏!

6个小故事——有压力就有动力 必须收藏!

老师,蜜蜂,沙丁鱼,员工,小男孩,林肯,意见,花蜜,教室,男孩,盘子,经理,公司,竞争,老师说,企业,老板,肯德基,鲶鱼,黏土,工作,国际公司,信息,办公室,学校,时候,校门口,渔民,顾客,多东

2011-01-03 #短篇故事

5个经典小故事丨希望能给你带来动力 减轻压力!

5个经典小故事丨希望能给你带来动力 减轻压力!

主人,笼子,袋鼠,小故事,故事,道理,决议,扁鹊,越国,韦陀,人生,主张,医术,名望,客人,庙里,特长,烟囱,病况,需求,香火,白绢,一般人,疑问,木材,火灾,管理员,草鞋,邻居,长颈鹿

2020-04-12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