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比李白还爱酒的诗人 全诗不用“酒”字 却将酒描绘得出神入化

时间:2008-01-21

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提示:本文共有 20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有多久,中国的酒文化大概就有多久,中国就是酒的故乡。

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酒文化与礼仪;酒文化与社会;酒文化与诗文......

说到有关于酒的诗文,有多少人脑海里会想到李白《将进酒》的那句: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人人都知李白嗜酒如命,他爱酒可以“会须一饮三百杯”,能够“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以酒作乐。醉酒是李白一大人生乐趣。他认为“壶中别有日月天”,“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他认为饮酒取乐比个人名声更重要:“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千年之后,又有一位现代诗人用408字将酒描绘的淋漓尽致,虽然通篇写酒,却不用一个酒字。

比李白还爱酒的诗人,全诗不用“酒”字,却将酒描绘的出神入化。

这位来自河南省新乡市著名作家——刘德亮,将酒描写的如此出神入化,让人拍手叫绝:

液体之火

让你

若梦若醒

飘飘欲仙

让天地颠倒

让世界旋转

把人类历史

浇灌的跌宕起伏

将琴棋书画

熏染的色彩斑斓

醉了刘伶

狂了诗仙

张扬了曹孟德

书写了鸿门宴

湿了清明杏花雨

瘦了海棠李易安

景阳冈上

助武松三拳毙虎

浔阳楼头

纵宋江题诗造反

你啊你

成全了多少英雄豪杰

放倒了多少村夫莽汉

歌舞与你相佐

美色与你为伴

催诗情万丈

壮文人斗胆

有人借你发疯

有人借你夺权

有时你只是一个道具

烘托一下谈判桌上的氛围

有时你更像一种暗器

把贪杯的对手麻翻

你呀你

既入朱门豪宅

又进村舍陋院

既流溢皇室的金樽

又盛满农家的粗碗

愁也要你

喜也要你

洞房花烛夜

他乡遇故知

金榜题名时

迁徙流放的囚犯

落魄的文人骚客

得志的朝廷大员

都是你的知己

你的伙伴

甚至

即将上路的死囚

都要你为之饯别

因为你

耽误了多少大事

弄出了多少冤案

鲜活了多少逸事趣闻

催生了多少佳作名篇

更因为你

造就了多少人的肝癌

而魂归天堂

真的是

成也有你

败也有你

生也有你

死也有你

你这浇愁愁更愁的琼浆啊

穷也有你

富也有你

千家万户还都离不开你!

不仅将历代名人写进诗中,还将历代与酒有关的历史故事徐徐道来,不仅讲了“酒”的成就,而且讲了“酒”的败绩。

可以说将酒写的十分全面。读完通篇让人感叹,不愧是造自人间的玉露琼浆,成也有酒,败也有酒,生也有酒,死也有酒。

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着实是令人羡慕的,但是这离不开诗人的日积月累。

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至少说明他对历朝历写过酒或者与酒相关的诗人有很详细的了解,并且他对历史的故事也知道的不少。

不然怎么写出:醉了刘伶,狂了诗仙,张扬了曹孟德,书写了鸿门宴。湿了清明杏花雨,瘦了海棠李易安。景阳冈上,助武松三拳毙虎;浔阳楼头,纵宋江题诗造反。

这样好的句子来?

现在写作也是一门本事,能写好文章的人,不仅能够抒发自己的感情,更是能够靠写文章赚稿费,成为作家,或者网络签约写手。

这是往大的方面说,往小的方面说。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练习看图写话,到了四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有的孩子上来就能写出供全班欣赏的作文,有的孩子只能写出流水账。

到孩子初中,尤其是高中,语文科目的作文分数就占了总分的三分之一,可见学会写作是多么的而重要。

再往后看,进入大学,无论是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还是考研或者公务员都离不开写作。

写作不仅要求写的语句通顺,更重要的是意思表达清楚,最好还能够语句优美。同样的一篇文章,表达同样的内容,如果语句优美那一定是加分项。

怎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通过阅读积累。很多语文老师会告诉家长一些道理,一些孩子语文其他题目写的一塌糊涂,但是语文总体成绩并不算很差。

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平时老读一些小说,漫画,书读多了作文自然也写的比别人好,单是作文就拉开不少分。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将孩子的这些“小说”换成一些有用的书,那孩子的语文成绩岂不是会更好?

就像刘德亮一样,他能够写出这样的好文章,运用这么多的历史人物与典故,一定对中国历史有很深刻的了解。

这就是历史类书籍的魅力。

不仅能够让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知道中国的历史名人,更重要的是还能够积累很多拥有正能量的写作素材。

爱读史书的孩子,写作的时候一定有源源不断的思路,因为中国两千多年的而历史害怕找不到对应的素材吗?

但传统的历史书籍往缺乏色彩,大部分都是生硬的文言文,读起来也十分绕口。自然是很难让孩子们沉下心来阅读。

于是纵观全网,这套《资治通鉴》完美的结合了小说、漫画类读物的优点——图文结合。

并且文言文版本的《资治通鉴》白话化,让孩子读起来更容易理解。

即便采用白话文的形式,但是尊重原著的作者不对文言文版本的《资治通鉴》有任何删减。

并且还配上了图片,更方便孩子们理解历史。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书不仅是对孩子语言词汇的积累,同时也是对文化知识的的积累。

最重要的是,历史的宏达,朝代更替带来的爱考还能让孩子在阅读中自己体会到一些人生哲理。

装订精美耐翻,耐磨;故事丰富,耐看耐赏;语言生动,易懂易学。

写作就是一个日积月累慢慢养成的过程,这套书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大人一起阅读。

资治通鉴 全套四册 司马光著 原版原著文白对照全译原文白话文版 青少年学生成人版故事 纪传体中国通史¥149.8领券减100京东购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比李白还爱酒的诗人 全诗不用“酒”字 却将酒描绘得出神入化”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代三流小诗人 却写出字字句句对仗的奇诗 短短28个字出神入化

唐代三流小诗人 却写出字字句句对仗的奇诗 短短28个字出神入化

对仗,这首诗,柳中庸,诗中,白雪,青冢,黄河,黑山,杜甫,金河,马策,七律,白描,诗人,岁岁金,万里悲秋,三春,于边,全诗四句,奇诗,柳宗,柳宗元,名的,公元,七绝,作者,个数,再加,内心,文人

2011-11-11 #故事会

王之涣仅六首诗传世 却一诗成名 他这首诗出神入化 冠绝古今!

王之涣仅六首诗传世 却一诗成名 他这首诗出神入化 冠绝古今!

王之涣,诗人,登鹳雀楼,这首诗,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鹳雀楼,杜甫,王维,楼赏景,盛唐,墓志铭,成就,视野,鹳雀,二十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于友,出生于,公孝,季凌,岑参,崔颢,李白,王昌龄,祖荫,高适,黄鹤楼,县尉

2010-08-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吕洞宾一首充满哲理的诗 写得很是深刻 最后七个字更是出神入化

吕洞宾一首充满哲理的诗 写得很是深刻 最后七个字更是出神入化

黄鹤楼,吕洞宾,牧童,这首诗,八仙,诗人,诗作,李白,石照,这也正是,充满了,人生,哲理,吹笛,唐诗,深意,衷情,一个地方,一首诗,作品中,是一位,这个故事,这样的作品,黄鹤楼前,活灵活现,清风明月,诗情画意,会明,吕岩,富贵

2018-05-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关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人故事 从唐代诗人李白的

关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人故事 从唐代诗人李白的

李白,政治,资料,唐代诗人,将进酒,管理,名人故事,一生,故事,诗人,网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理,何为言,安黎元,唐玄宗,岑夫子,诗中,陈王昔,翰林学士,中览,动态网,代表作品,主人,五花马,再加,内心,古风,单元

2020-05-28 #故事阅读

关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人故事 从唐代诗人李白的

关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人故事 从唐代诗人李白的

李白,政治,资料,唐代诗人,将进酒,管理,名人故事,一生,故事,诗人,网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理,何为言,安黎元,唐玄宗,岑夫子,诗中,陈王昔,翰林学士,中览,动态网,代表作品,主人,五花马,再加,内心,古风,单元

2020-06-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关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人故事 从唐代诗人李白的

关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人故事 从唐代诗人李白的

李白,政治,资料,唐代诗人,将进酒,管理,名人故事,一生,故事,诗人,网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理,何为言,安黎元,唐玄宗,岑夫子,诗中,陈王昔,翰林学士,中览,动态网,代表作品,主人,五花马,再加,内心,古风,单元

2020-06-16 #小故事

关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人故事 从唐代诗人李白的

关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人故事 从唐代诗人李白的

李白,政治,资料,唐代诗人,将进酒,管理,名人故事,一生,故事,诗人,网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理,何为言,安黎元,唐玄宗,岑夫子,诗中,陈王昔,翰林学士,中览,动态网,代表作品,主人,五花马,再加,内心,古风,单元

2020-06-15 #故事阅读

关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人故事 从唐代诗人李白的

关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人故事 从唐代诗人李白的

李白,政治,资料,唐代诗人,将进酒,管理,名人故事,一生,故事,诗人,网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理,何为言,安黎元,唐玄宗,岑夫子,诗中,陈王昔,翰林学士,中览,动态网,代表作品,主人,五花马,再加,内心,古风,单元

2020-06-16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