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曹操 一生做了太多无数男人想做又不敢做 做了也做不到的事情

时间:2007-07-23

相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们,曹操的故事,曹操的诗词,却是在人间广为流传,令人津津乐道

提示:本文共有 76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文遗网:曹操一生并未称帝,但是在历史人物中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这些帝王。相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们,曹操的故事,曹操的诗词,却是在人间广为流传,令人津津乐道。在戏曲、电影、小说等各类艺术作品中,曹操的出镜率也绝对是非常之高。对于很多的有志男儿来说,曹操是心中的偶像。他一生做了太多无数男人想做又不敢做,做了也做不到的事情。

一、吾曹不出,如苍生何

在网络上,每每有谈及三国和曹魏的帖子时,评论中有一种观点一般都会出现:一群一生无所成就的平庸之辈,评论一个建不世之功的英雄,岂不可笑?这句话初听起来好像有些刺耳,但是事实上却颇有几分道理。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做屁股决定脑袋,站在平民百姓的位置上,去试图评判和理解一个帝王雄主的格局和作为,原本就是一件非常不公平客观的事情。历来英雄惜英雄,只有同样是英雄之人,才能真正理解英雄站在权力之巅时的寂寞。

我们不妨一起看看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曹操的: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和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说,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公正吗?不敢说100%公正,但是毛泽东的这番评论,起码比90%关于曹操的评论要公正。更关键的是,毛泽东对于曹操的理解程度,只怕比99%的人都要深刻得多。个中原因,大家可以自己慢慢品悟。

曹操生于乱世,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这样的时代背景,不是曹操本人所能够选择的。但相比同世之军阀,一如曹操在煮酒论英雄中所说: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张秀、张鲁、韩遂之流,与“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的曹操相比,都决然算不上是什么英雄。

大丈夫生六尺躯,何不令其千古?况曹操不仅意在终结乱世,一统天下,还苍生以太平,又有此能力。吾曹不出,如苍生何?

二、剑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中国古代,男人的最高理想,莫过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且想要实现这般宏图伟业,还须有个必要前提:一定要是乱世。因为如果是太平盛世的话,王侯将相,自然是论资排辈,寻常百姓是想也不敢想的。

但是大家注意一点,即使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在当时大逆不道的言语,其实最高也不过是“王”,而非“帝”。在汉朝时期,皇帝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所有者,而王侯则是由皇帝进行册封的。

我们再来看曹操一生,只居魏王,而未将汉家皇帝取而代之。可是所有人都知道,曹操完全有能力也有实力建魏称帝,只是曹操审时度势,不愿为之罢了。男儿存世,可将皇帝囚于弹丸之地,操纵皇帝如提线木偶,军国大权集于一身,此何等气势如虹?

三、天下九州,一统其六

如近期热播的三国剧《军师联盟》中关于曹操横槊赋诗桥段的几段台词:二十年来,孤平黄金、定河北、征乌桓、收荆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统。四海之内英雄,可有谁,能胜孤一筹?

男儿之志至高者,盛世莫过强国富民,开疆拓土;乱世莫过一统天下,开国建朝。从没有人真正热爱战争,但须知,能够换来和平的唯一道路,就是战争,就是把敌人彻底消灭。斩草不除根,则后患无穷。

曹操一生纵横南北,曾有大胜,亦有大败。一生起伏跌宕,未尝有过悲观消沉,一蹶不振之时。哪怕是在赤壁大战,逃命之时,曹操依旧敢于谈笑风生,指点江山。这样的胸襟和气魄,早已不是寻常人物能够望其项背。

四、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

首先要声明一点,“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这句话完全是由《三国演义》为了仰刘抑曹而特意修改过的。关于曹操错杀吕伯奢之事,三国正史《三国志》中是没有记载的,只见于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世语》和孙盛《杂记》。而且三书中记录的又并不相同,《魏书》的说法是:“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的说法是:“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的说法是:“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

如此看来,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杀人动机。按照《魏书》的说法,是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按照《世语》和孙盛《杂记》的说法,则是因疑心太重而误杀。更关键的其实是在杀人之后,关于曹操的那句表态,史书记载的是曹操误杀吕伯奢之后发现真相,继而凄怆叹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前有危机之患,后有悔过之叹,足可见曹操并非杀人不眨眼的残暴之徒。

而经过《三国演义》改造后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则是将背景、对象、心态全部颠覆了。原本就事论事的一次误杀,变成了曹操歹毒到无以复加,奸雄之像跃然纸上。

更可怕的是,后世不少奸诈小人,在行小人之举时,总喜欢拖出来这句小说中的演义之语“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来为自己的奸邪行为寻找借口:要想成事儿,就必须无恶不作,当年的曹操不就是这样?事实上,曹操的黑锅我们姑且不论已经背负了上千年,单只说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行径,放眼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依旧热衷此道。

五、长啸醒握杀人剑,酒醒醉卧美人膝

真英雄和伪英雄的最大的区别在哪?就是真英雄从不隐藏自己的缺点和毛病。而伪英雄则特别热衷于不断塑造和维护自己完美无瑕的形象。

英雄曹操,从未隐藏过自己对女人的喜好,尤其是对人妻这一特殊女性群体的偏爱。而且因为这个嗜好,曹操还曾吃过亏,吃过大亏,在宛城之战中,折了自己的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曹操吸取教训了吗?自然是吸取了,但是曹操吸取的教训是获取人妻的方式方法,而非从此后再也不碰人妻。

其实打开今天各个宅男的移动硬盘,里面的小姐姐们的尺度,不知道要比当年的曹操口味重多少倍。但是宅男们只敢锁上房门,关上窗户、拉上窗帘,带上耳机,打开播放器,在黑暗的屏幕荧光之下做着不可描述之事。而曹操,光明正大,喜欢人妻,就是喜欢,哪怕全世界都知道我喜欢人妻了,那又如何?

长啸醒握杀人剑,酒醒醉卧美人膝,此真英雄也。

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曹操

我个人最喜欢的曹操的两首词,一首是上面的《龟虽寿》,另一首是曹操横槊赋诗的《短歌行》。中国历史上少年英雄,老来昏聩的绝不在少数。而且越是年少得志,功业伟巨之人,老年时越容易陷入天下唯我独尊的思维怪圈之中。更有甚至,年少时理想远大,但随着年纪增长,自感去日无多,所以理想什么的通通抛在脑后,临死前及时行乐一把。

我们看曹操呢,或许你会说曹操这首诗里虽然写的很好,但是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做到了如此呢?如何证明老年的曹操,没有变得利令智昏呢?其实,从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曹操有25位儿子,这其中良莠不齐,性格各异。曹操偏爱曹植、曹冲,这点史书中均有记载。但是在传位这件对于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上,曹操却选择了曹丕。为什么?宠爱归宠爱,国家归国家,曹丕虽然不受自己宠爱,但却无疑是最合适继位的人选。

能够在暮年保持大事上清醒不糊涂,不为外戚干政甚至动摇国本,英雄如曹操,堪称名至实归。

七、有子曹丕曹植曹冲,为父何求?

我们看到过太多王朝的衰败,源自继任者的昏聩无能。我们也见识过太多父亲一世英雄,儿子却草包一个的悲剧。曹操一生的丰功伟业,此处已无须多述。据史书记载,曹操是个多子之人,共有儿子25位,女儿6位,养子3位。

曹操众多儿子中最为后人熟知的,要数曹昂、曹丕、曹植、曹冲三位。其中长子曹昂,在宛城之战中为救曹操,和典韦、曹安民一同战死于宛城,足以见其孝。

而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但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除了广为人知的曹冲称象,曹冲还曾留下了智救库吏、顾影自怜等典故,足以见曹冲的天赋之佳,若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至于曹植,在文学艺术圈的名声就更是毋庸置疑。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而魏文帝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后人因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在文坛上的地位,将之并称“三曹”。纵观历史,堪与三曹在文学造诣上比肩的,也只有北宋年间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但也仅限于文学领域。在政治、军事以及对历史走向的重大影响上,三苏是决然无法与三曹相提并论的。

曹操有子如曹丕、曹植、曹冲,为父者何求?

八、有谋士如郭嘉、贾诩、荀彧、荀攸、程昱…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讨平袁谭、袁尚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每每谈及三国谋士、军师,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蜀汉刘备阵营的诸葛孔明。但是孔明之外呢,大家还能想起几个刘备阵营的谋士呢?寥寥无几。原因何在?在于蜀汉的人才匮乏和选才之法。如果说曹操在政治上最为人称道的作为是什么的话,那么一定是知人善任。曹操用人,绝对称得上是不拘一格,甚至主张乱世用人,重才不重德,这在传统的封建礼法之中,是绝对让人难以接受的。故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正在用在此处。

如果说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刘备是因为刘备的仁义之名和所谓的汉刘正朔的话,那么选择曹魏阵营的谋士,更多则是更为理性,更为客现实的能人。因为曹魏的实力和气度,放眼三国绝对是无人能及的。如果说未来三国中有哪一国最有可能一统天下,那么一定就是曹魏无疑。曹操不会搬出仁义礼智信这样虚幻的鸡汤招揽人才,他只会通过展现自己的实力和魄力,吸引那些同样有志于一统天下的旷世大才。

九、有猛将如典韦、许褚、张辽、徐晃、夏侯惇…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后归曹操。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年轻时在家乡聚集了数千户人家,共同抵御贼寇。曾有一次因缺粮与贼寇用牛交换粮食,牛到了对方手中后又跑了回来,结果许褚单手倒拖牛尾走了百步,贼寇大惊,不敢要牛就走了。从此淮、汝、陈、梁之地,听到许褚之名都感到畏惧。后追随曹操,自典韦战死之后,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官渡之战时发现欲谋害曹操者,将刺客全部杀掉。渭南之战时在身披重甲的情况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浆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发现早已身中数箭,在与马超、韩遂会面时只让许褚相随,期间马超欲袭曹操,但听闻许褚之名兼怀疑从骑就是许褚,便问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着许褚,许褚怒视马超以令他放弃。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曹魏开国元勋,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与文臣多半居于庙堂之上,出谋划策不同,武将的天职,是在战场上与敌厮杀,刀刀见血,枪枪到肉。还是拿蜀汉刘备手下的武将为例,除了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之外,蜀汉有能力的武将数量其实很少。这也导致在刘备去世,刘禅继位后,蜀汉的军事力量持续在下降而非上升。诸葛亮六出祁山,均无功而返,表面上的原因似乎每次都是天不遂人愿。而背后的本质,却是蜀汉人才凋敝,饶是孔明智计天下无双,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战争不是下棋,仅靠谋略就能取胜。

而反观曹魏,麾下大将百余位,其他寻常将领不下千人。原因何在,正是由于曹操雄踞中原及北方六州之地,而这些土地自古便是百战之地,民风彪悍,慷慨悲歌之士更是前赴后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即使在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以后,曹魏的军事力量和人才储备依旧是三国中最为强盛的。最终曹魏得以一统天下,靠的正是这一点。

十、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唐朝诗人罗隐在《邺城》中写到:“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宋朝才女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曾言:“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如果说曹操一生最可爱的地方,恐怕就要属临终的这一番话了。曹操一世英雄,九死一生,但是到了临死,记挂的竟然是儿女情长,是自己的妻妾在自己身后该如何生活。原本万人之上的魏王,在此时此刻,变的和寻常百姓家的丈夫,没有任何区别。

曹操没有要求太多珍贵的陪葬品,也禁止大办丧事,更没有像某些帝王临终还要拉着自己的妻妾一道共赴黄泉垫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睿智,绝不仅限于政治、军事、文学,更也体现在自己的家事。作为英雄的曹操,光芒万丈,功业伟著;作为丈夫的曹操,温情脉脉,重情重义。

看来真英雄,真男儿,绝非无情无义,而是用情至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曹操 一生做了太多无数男人想做又不敢做 做了也做不到的事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曹操 一个面对事情 从不会让自己做选择题的男人

曹操 一个面对事情 从不会让自己做选择题的男人

曹操,歌姬,坏脾气,女子,谋略,奸臣,歌声,脾气,选择题,问题,小姐姐,有一位,真的是,姬里,马云,第一时间,不一样,好的,那么那么,都会,字眼,事情,个人,东西,代名词,办法,偶像,做法,历史,原因

2017-05-19 #故事大全

学刘备说话 学曹操做事 才是当今男人应该做的事情!

学刘备说话 学曹操做事 才是当今男人应该做的事情!

曹操,刘备,不一样,历史人物,历史,天下,英雄,代表,人物,人们,时代,胸怀,雄才大略,思哲,比大,品味吧,时势造英雄,将星,世人,中年人,中华民族,偶像,事业,内心,利益,勿以恶小而为之,品德,天下人,声音,女生

2011-04-20 #故事大全

《三国演义》中曹操一生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吗?跟一个人有关

《三国演义》中曹操一生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吗?跟一个人有关

刘备,张松,曹操,刘璋,时候,人才,西川,事情,手下,益州,杨修,赵云,发现了,个人,借兵,兄长,地图,建议,贤士,部下,因为他,就没有,就可以看,于益州,关羽,位明君,刘备正,刘备夺,孟德,庞统

2016-01-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曹操一生做的错事 睡错人 杀错人 都是致命大错

曹操一生做的错事 睡错人 杀错人 都是致命大错

曹操,吕布,华佗,关羽,历史,错误,刘备,秦宜禄,这个女人,儿子,妻子,诸葛,后人,错事,看法,有关,这些事情,这件事,百家号,大家好,同意了,一生,一段时间,先人,人们,个性,事情,人民,儿媳妇,侄子

2020-04-06 #长篇故事

《红玫瑰与白玫瑰》:不敢深爱又不甘放弃 佟振保 好活该一男的

《红玫瑰与白玫瑰》:不敢深爱又不甘放弃 佟振保 好活该一男的

佟振保,王娇蕊,孟烟鹂,女人,王士洪,玫瑰,爱的,名声,姑娘,妻子,时候,佟振,贤妻良母,感情,母亲,红玫瑰,真心,张爱玲,他自己,同学,浴室,爱情,真爱,甚至连,这个男人,人生,主人公,人家,交际花,公寓

2007-06-16 #短篇故事

华佗一生救死扶伤  最后的下场让人心疼!!华佗曹操一生

华佗一生救死扶伤 最后的下场让人心疼!!华佗曹操一生

华佗,曹操,周泰,神医,百姓,很多人,是比较,刘备,关羽,孙权,利的,一生,个人,事情,医学,医术,故事,名声,后人,好处,大牢,开颅,忠臣,感觉,条件,真心,真相,能力,苦衷,一下吧

2020-09-03 #小故事

华佗一生救死扶伤  最后的下场让人心疼!!华佗曹操一生

华佗一生救死扶伤 最后的下场让人心疼!!华佗曹操一生

华佗,曹操,周泰,神医,百姓,很多人,是比较,刘备,关羽,孙权,利的,一生,个人,事情,医学,医术,故事,名声,后人,好处,大牢,开颅,忠臣,感觉,条件,真心,真相,能力,苦衷,一下吧

2020-09-05 #长篇故事

曹操好色世人皆知 那吕布死后貂蝉为何没被曹操乘机霸占?

曹操好色世人皆知 那吕布死后貂蝉为何没被曹操乘机霸占?

貂蝉,曹操,关羽,吕布,秦宜禄,老婆,王允,董卓,刘备,三国志,好色之徒,干爹,说法,下邳,曹林,秦朗,不一样,个人,云中,原因,襄阳,男人,美女,一生中,不自安,吕布时,吕布死,山西忻州,有人认为,还有人

2019-03-2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