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时间:2007-01-22

改编花木兰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1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影娱小达人

发布时间:10 2108:57

2017年11月29日,迪士尼官方网站以及微博账号相继发文,宣布真人电影《花木兰》的女主角人选为中国女演员刘亦菲。还记得1998年,美国迪士尼公司将中国古代花木兰的故事改编为动画电影时,为美国赢得了高额的票房利润以及良好的国际声誉,在那个时候也让很多中国孩子对“花木兰”的印象停留在美国动画形象中。

相比于2009年香港导演马楚成制作的真人版《花木兰》,迪士尼出品的《花木兰》知名度更高,甚至口碑更好,其实通过中美《花木兰》的对比分析,就可以看出中美电影在改编中做出了不一样的改变,主要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木兰形象性格的差异。

文化传播

《木兰辞》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充分体现了集体主义,也宣扬了中国的孝和忠,不忍心看父亲上战场是因为“孝”,英勇作战时的木兰是“忠”,所以《木兰辞》可以说是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个人要对家族长辈尽孝,集体要为国家大义尽忠。

迪士尼版《花木兰》吸取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但从人物塑造到语言风格方面,都体现出了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如果说《木兰辞》中的木兰是集体主义;那《花木兰》(1997)中的木兰就是注重个人主义,强调了个体的力量,这就是典型的美国思想。

改编是艺术创造与文化传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电影改编的原材料可以来源于国内,也可以是国外,不过当电影改编取材于国外是,必定会牵扯到文化差异,但是在文化传播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而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信仰就是个人主义,所以在电影中,木兰在战场上成功击败了敌军,却意外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被同伴丢弃在荒原后,她对木须龙说:“也许我参军并不是为了我的父亲,或我真正想要的不过是证明自己可以做一些对的事!这样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才能够看到一些价值。”

“证明自己”是中国人在《木兰辞》中看不到的一点,木兰在电影中拯救了皇上和整个国家,成了民族英雄,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她拥有美国文化中所欣赏的大胆,这也是木兰风靡全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很多美国人在了解中国文化之前,都是关于《花木兰》的记忆,而木兰的形象设计就是美国人眼中的东方美人形象:乌黑的长发、黑色丹凤三角眼、柔弱苗条的身材……中国传统美人的柳叶眉成了美国审美的“粗眉”,甚至连樱桃小嘴也成了性感的厚嘴唇,其实这些设计也是为了反映出木兰外向的性格。

坚持初心

《木兰辞》多次被改编成艺术作品,中国内地的黑白默片《花木兰从军》(1927)、黑白戏曲片/豫剧《花木兰》(1956)和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的彩色公司片《花木兰》(1964)。再后来就是2009年由赵薇、陈坤联合主演的《花木兰》在影院上映,当时赵薇塑造的木兰形象是“忠孝两全、舍身为国”,与迪士尼不同的是,赵薇版花木兰是一个隐忍克己、勤劳勇敢的女孩子,在性格上她更加的传统、贤惠,是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

毕竟这版《花木兰》在前期宣传上就打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花木兰》”等宣传标语。

迪士尼在全球范围的成功扩张也告诉我们,虽然各国文化不同,但是在文化消费商我们还是能够找到一样的观点和文化符号的,比如:善良、成长、大爱和家庭幸福等。这些都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符号,在西方观众解读中国文化的同时,虽然带着西方固有的观念和思想,但是作为已经成功输出的文化,其核心就是将中华民族文化在不同的方面进行理解。

所以,新版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由刘亦菲担任主演的同时,也是给中国文化传播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惊喜,看到国外受众群的一致好评,不仅肯定了《木兰》在传播出去之后,大家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还说明了“木兰”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就是“坚强勇敢的中国女性”,也越来越相信他们心中理解的“木兰”和我们是同一个。

“中国文化,西方解读”这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所以从刘亦菲当选《花木兰》真人电影的女主角后,就能很明显地看出西方对中国文化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和接受。

虽然说“文化差异”常常被人们认为是电影改编的绊脚石,但是从美国电影的成功改编中,电影人可以吸取经验,拓宽电影的选材范围,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也是电影改编可以努力的方向,小时候背诵的《木兰辞》,很多人就知道这是一个女英雄的故事,但是在电影中,大家看到了更加立体的人物,不管是哪一个版本的花木兰,都是一个敢爱敢恨、有血有肉的奇女子,她的传奇关于爱情、关于家庭、关于国家、关于责任,这些都是我们优良的中国传统所相互融合的。

结语

据悉,真人版《花木兰》开始常规补拍,虽然预告片被大家赞赏,但是在内部试映的时候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在加上动画电影中的“木须龙”被不会说话的凤凰所代替,以及真人电影没有演唱而是用BGM所取代等问题,引发了网友们的不满。

关于网络上传出的补拍四个月的消息是不属实的,现在影片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所谓的“补拍”是常规操作,制作周期应该是一到两周!影片也确定定档于2020年3月27日北美公映。大家可以放心等待。

补拍是为了呈现给观众更加良好的观看体验,剧组精益求精是好事,相信最后的成片不会让观众失望,也期待刘亦菲版《花木兰》,好戏真的不怕晚哦!

文原创/禁转载,图网络/侵删

作者最新文章10 3116:0310 3018:3810 2917:39相关文章??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跨文化的传统故事的演绎真的不容易花木兰影评

跨文化的传统故事的演绎真的不容易花木兰影评

皇帝,花木兰,文化,神仙,故事,人物,东西,原版,外貌,大奖,父母,跨文化,传播,不让人,传统故事,木兰,来提,亚洲人,中国元素,足够了,内心,中国,中值,严辞,人家,代表,传统,作品,感觉,回味

2019-07-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花木兰,木兰,电影,迪士尼,木兰辞,形象,刘亦菲,赵薇,中国文化,真人电影,文化差异,文化,方面,美国,观众,木须龙,文化传播,女主角,个人主义,中美,人物,传统,动画电影,常规,影片,思想,时候,真人版,范围,集体主义

2020-05-12 #故事会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花木兰,木兰,电影,迪士尼,木兰辞,形象,刘亦菲,赵薇,中国文化,真人电影,文化差异,文化,方面,美国,观众,木须龙,文化传播,女主角,个人主义,中美,人物,传统,动画电影,常规,影片,思想,时候,真人版,范围,集体主义

2011-04-27 #经典故事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花木兰,木兰,电影,迪士尼,木兰辞,形象,刘亦菲,赵薇,中国文化,真人电影,文化差异,文化,方面,美国,观众,木须龙,文化传播,女主角,个人主义,中美,人物,传统,动画电影,常规,影片,思想,时候,真人版,范围,集体主义

2012-03-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花木兰,木兰,电影,迪士尼,木兰辞,形象,刘亦菲,赵薇,中国文化,真人电影,文化差异,文化,方面,美国,观众,木须龙,文化传播,女主角,个人主义,中美,人物,传统,动画电影,常规,影片,思想,时候,真人版,范围,集体主义

2007-04-16 #长篇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第10集 花木兰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第10集 花木兰

热度,冯俊,历归真,山娃,孟宗,季札,张良拾,曾子,明山宾,晏婴,李冰,杨香,杜环,查道,林则徐,王翔,王冕,花木兰,田母,田真,范仲淹,裴度,鹿乳,马仁,黄香,苏武牧羊,卧鱼,孔融让梨,子路,尽孝

2015-01-21 #小故事

中国传统尊老爱幼故事花木兰的故事儿童早教动漫

中国传统尊老爱幼故事花木兰的故事儿童早教动漫

弹幕,倍速,高清,循环,全屏,字号,区间,洗脑,播放器,语言,类型,行数,连播,速度,直播,不透明度,自动跳过,默认设置

2013-01-09 #小故事

三晋传统文化民间故事:花木兰北征过礼元

三晋传统文化民间故事:花木兰北征过礼元

花木兰,兰德,木兰,群众,人们,北征,军队,南门,一个说,花将军,张德忠,连战,万里行,好的,家院,女声,七旬,传说,三光,中华儿女,仁义之师,兵马,儿童,大道,县衙,历史,后坐,土墩,塑像,大队

2014-11-2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