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莎翁情史》一个经典爱情故事的巧妙重述

时间:2020-09-15

历史上有趣的爱情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93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9 分钟。

一 叙事者与历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是迷人的,也在不断地被人们加以现代化重述。 《莎翁情史》讲述了一个伊丽莎白时代的爱情故事,也向我们再现了同时期的社会生活景象,更是伊丽莎白时代的人文考察读本。 它不仅展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也将镜头拉近到了社会中的个人, 它回望历史,更关乎现实。正如在《小说的修辞学》中,韦恩· C ·布思指出的那样,“可信与不可信的叙事者之间的区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真实性无关。 叙事者所说所做的符合作品的标准(即隐形作者的标准)时,则是可信的,与此相反,则是不可信的。 再者,这类叙事不限于第一人称的叙事,一个第三人称的反映者也能成为叙事者,他或她的视像可以反映影片的标准或使它们含混不清。 ” 〔 1 〕 《莎翁情史》在导演、剧本、演员阵容、美术指导、服装、配乐等方面都很出色,也比较准确地还原了时代特点。 但是,作为一部妙趣横生的电影,它对文豪莎士比亚的戏说态度正像《阿甘正传》一样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精神。 它更像一部喜剧小品,从剧情、表演到执导风格,无不风趣活泼得令人赏心悦目。 它以当代的娱乐精神向我们普及了莎士比亚。不可否认,《莎翁情史》是一部遭人诟病良久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在 1999 年的十三项奥斯卡提名也不能阻止它成为一部“史上最名不符实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因为它击败了《拯救大兵瑞恩》而一举夺得第 71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作为一部喜剧片而非传记类的剧情片,它没有《莫扎特传》的优雅迷人、艰深晦涩,也没有《阿拉伯的劳伦斯》《甘地传》或是《末代皇帝》中所塑造的既饱满又深刻的人物形象, 当然它也同样无法达到他们的艺术高度。 然而,《莎翁情史》向我们重申了这样的一个观念: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的生活,虚构的文本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也许正因为所反映出的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的坚持,才会使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评委们把票投给了重视细节且主张艺术创造的《莎翁情史》。导演也极善于让音乐为本片更好地展现伊丽莎白时代服务, 多才多艺的女作曲家乔瑟琳·普珂一手包办了本片原创的配乐及歌曲,沉郁凝重而又大气的乐曲与巴洛克风格共熔一炉,音乐响起的一刹那观众仿佛置身于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 几首甜美柔润、 清澈纯净的美声歌曲更是优美绝伦,歌词都选取自莎士比亚( 1564 — 1616 年)、英国杰出大诗人约翰·弥尔顿( 1608 — 1674 年)和美国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埃德加·爱伦坡( 1809 — 1849 年)的著名文学作品,渗透着浓郁的文艺复兴气息,每每出现于影片的节点,使人意犹未尽。《莎翁情史》:一个经典爱情故事的巧妙重述侯夏雯(西北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摘要:《莎翁情史》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嵌套入好莱坞式的电影类型中,在建构的历史中重述这样一个古老而凄美的爱情故事。 导演运用套层结构的文本策略使影片成为《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名著的一次成功的电影转述,继承了莎士比亚原著的基本精神。 历史被虚化并接近现代观众。 然而,观众需要的从来都不是一段真实的莎翁情史。 导演以当代的娱乐精神向我们普及了莎士比亚。 借历史观照现在,成功地将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经过双重陈述,转译为电影语言。关键词:《莎翁情史》;莎士比亚;重述;爱情故事中图分类号: I561.0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5744 ( 2016 ) 02 0111 05收稿日期:2015 12 02作者简介: 侯夏雯1988—,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思潮流派研究。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 (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第 38 卷 第 2 期2016 年 3 月Vol.38 No.2Mar. 2016111 — —如果不拿奖反而会有更多的人喜欢这部影片,没有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的沉重压力尚且可以轻轻松松地卖弄着自己的清新脱俗。 而拿奖后观众就会对这种不严肃的浪漫轻喜剧能够获奖发出了种种质疑和批判的声音, 这会造成一个后果:很多没看过影片的人会提前戴上有色眼镜,不能毫无偏见和愤恨地观赏这样一部轻松有趣的影片。 评论也就一边倒地挖苦起来。 确实对于这样一部轻巧的影片来说,七尊小金人太过沉重。 只可惜米拉麦克斯太过贪心,其实《莎翁情史》暂可兀自妖娆,又何必争着回头媚笑,使得原本尚算姣好的面容也无人赏识。二 重述与建构“时间的长河是无法上溯的,真正的历史(现实界)是不可重现的。 因此任何关乎历史、关乎历史中的个人的陈述与反思永远只能是对历史的‘断章残简’:文化表象与叙事话语的再陈述与反思。 ‘历史再现’的永远不是历史本身,而只能是历史中的媒介表象与叙事呈现” 〔 2 〕 。 于是,关乎历史的话语永远是某个先在的历史话语的重述或 “破坏性重述” 〔 3 〕 。影片给了我们不确定的情节(莎士比亚与维奥拉的爱情结局), 并且在人物的性格中也能看到巴赫金所谓的“对话”结构,它的魅力在于我们无法给出一个人物的意义或是准确、单一的性格。 导演所能给出的只是一种或数种对某一人物的阐释,而绝非权威阐释。 莎士比亚是一个谜,他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永久之谜。影片《莎翁情史》借史实编故事,借历史观照现在。 在影片的第一叙事段落中,大量的移动跟拍镜头展现了 16 世纪英国社会的一隅, 客观再现了英国在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这一时间段的社会风貌,营造出特定的历史时空,也为故事的发展铺陈了足够的氛围,使影片具有了历史传记片的元素特点。 我们能够在影片中看到真实的历史人物与史实:伊丽莎白女王一世、 伊丽莎白女王的庆典礼官埃德蒙·蒂尔尼爵士、 约翰·韦伯斯特以及当时的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等等。 这些真人真事被当作叙事元素编织到了情节之中。 出镜不过七八分钟,却凭借此片摘下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桂冠的朱迪·丹奇,眼神直逼人心,举手投足之间令人胆战心惊,其强大的威慑力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却无比真实的伊丽莎白女王,而从她简短又强硬的对白中也不难看出作为女王的寂寞与悲哀。 奥斯卡奖杯实至名归,而由她塑造的有些飞扬跋扈却又不失幽默的伊丽莎白女王也将为影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影片再现了金碧辉煌的皇家舞会、下层人士聚集的小酒馆、人山人海的大剧院,我们能从中看到当时英国社会的繁盛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生活状态。 然而,剧本却不拘泥于真实准确地再现历史,而是根据影片叙事的需要对历史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重述和建构。 这部影片的配角杰弗里·拉什、朱迪·丹奇、汤姆·威尔金森、科林·费斯、本·阿弗莱克等等,都是英国最顶尖的演员,也是奥斯卡演技殿堂里的常客。 《莎翁情史》充分挖掘了演员的喜剧天分。 奥斯卡影帝杰弗里·拉什塑造了一个神经质的剧院拥有者,他滑稽可笑,看似无关紧要,实质上却奠定了整部影片的风格基调,同时也代表了僵化的迎合主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扮演韦塞克斯公爵的科林·费斯,退却他一向的温文尔雅,在这部影片中将韦塞克斯公爵的猥琐、怯弱、刻薄等性格揣摩得细腻而深刻。值得注意的是,导演将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巧妙地编织到了影片的剧情当中。 尤其是在叙事功能方面,它们是重要的引子和铺垫,遵循着经典的好莱坞喜剧 / 剧情片的情节模式(而非历史人物传记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莎士比亚经典爱情故事进行重述与建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然而,有关莎士比亚的生平事迹却是一个谜,史料上鲜有记载。 在史无可考、无可对证的情况下,影片颇具创造性且巧妙地把莎士比亚的经典爱情戏剧中的情节、人物以及语言编织进一个令人陶醉而又富有魅力的爱情罗曼史之中,满足了观众对历史人物的想象和对爱情的期待。 这个被建构出来的莎士比亚形象由英国莎士比亚皇家剧院的著名演员约瑟夫·费因斯扮演,这个被誉为“浑身充满了莎剧气质”的演员几乎演遍了所有的莎翁名剧,正因如此,他在影片中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而又充满魅力的莎士比亚。 他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年轻更加英俊,性格中充满反叛不羁,却也更加执著而坚定。 在影片中,莎士比亚穿着紧身裤和不整洁的上衣, 用一种古怪而近乎偏执的态度来对待写作。在正式写作之前,会取出一只新的鹅毛笔,用已经被墨汁染黑的双手握着它摩擦着,再戏剧性地向后急转身, 冲着房间的一角吐口唾沫然后开始写作。在电影《莎翁情史》中,维奥拉赫然一个十全十美的缪斯。 她美丽任性却又精通文学,对莎士比亚的戏剧着迷,能够脱口而出莎士比亚的语言。 凭借此片112 — —斩获最佳女主角的格温妮丝·帕特洛, 虽然一贯被认为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最失水准的选择,但是,平心而论,对于一部这样定位的影片来说,帕特洛倒也将维奥拉夫人饰演得妥帖恰当,那种深情而优雅的眼神, 对命运的哀伤以及适当的幽默诙谐,已经足以让这个角色丰满充实,再加上她女扮男装时的神情气魄和一口流利的英式发音也有足够的魅力。 在这样一部喜剧片中严厉地批评帕特洛是不公平的。 喜剧片的劣势造成了这个角色和很多之前影后的角色比起来确实单薄也相对肤浅,一方面,这个角色不像布兰切特饰演的伊丽莎白那样有很多的心理戏和转变;另一方面,由于米拉麦克斯公司的公关效果过犹不及,导致大家对帕特洛愈加地反感。 在这部如同雾气一般弥漫着十四行诗的浪漫的影片里,维奥拉口中的诗歌能够让观众摆脱时间限制而沉浸在这个干净得一尘不染的爱情故事里,从她的口中流出的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优美台词有着正宗的英国口音。 在《莎翁情史》中,维奥拉与莎士比亚同样令人神魂颠倒。莎士比亚和维奥拉的人物形象是虚构的,但莎翁的戏剧却是真实可触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开场诗写道: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他们的悲惨凄凉的陨灭,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演成了今天这一本戏剧。交代过这几句挈领提纲,请诸位耐着心细听端详 〔 4 〕 。莎士比亚的这段建构出来的爱情经历就是对《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部虚构的爱情故事的一次重述。 影片设定的莎士比亚是一个才华横溢却挣扎在贫穷边缘的剧作家,他辛勤地写作,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舒适的好日子。 与莎士比亚相爱的维奥拉理所应当成了缪斯,启发莎士比亚创作出了这部伟大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相对于这段被重述的爱情,虚构的文本《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了它的最佳范本。 通过对文本《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巧妙戏仿,呈现了这部“关于从未被人提及的最伟大爱情故事的喜剧”(美国米拉麦克斯影片公司的宣传语)。 这样的戏仿既保守又进化,它没有纯粹的分析、解构和批评的目的。 我们看到的是对于本体故事的爱,使某些母题得以继续存在并形成新的联合体。三 叙事、电影语言与文本策略不可否认,《莎翁情史》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有许多共同点,虽然二者有不同的叙事形式,但是却可以运用同样的叙事方法, 这些方法经常出现在小说、戏剧以及史诗中,常见的有:顺叙、倒叙、预叙和插叙。 上升到叙事性的影片和文学中,我们就可以说:“当一个导演运用这些叙事手段时, 他就是一个吸取历史悠久的技巧, 把它的故事搬上银幕的说书人” 〔 5 〕 。《莎翁情史》是一个经过双重陈述的爱情故事,它的魅力在于它的叙事方式, 在于它于两条线索(莎士比亚在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时的一段爱情经历和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间呈现出的艺术张力。 影片选取了类似“套层结构”样式。莎士比亚与维奥拉同时也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导演以戏中戏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两个爱情故事,而莎士比亚真实的爱情故事与经典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就像两面相对而立的镜子,二者相互映照着对方,弥补着对方。 影片套层结构中的这两条线索用画面和语言交织成一组组对偶句。 两个不相干的爱情故事也在导演的快速剪辑中交错呼应,给我们带来一种迷人的差异与微妙的冲突,使影片带有了一种张力。 这是一个很出色的创意和构思,也是一个比较讨巧的切入点,它巧妙地避开了剧中人物内心历程的痛苦纠结,于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出轻巧浪漫并且有趣的喜剧。《莎翁情史》中的人物设置戏仿了莎剧中的人物, 在影片中夹杂着大量的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其中两个虚构人物可以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找到同姓名的主人公。 一个是影片的女主人公维奥拉,戏仿莎士比亚的喜剧《第十二夜》中的人物维奥拉。影片的结尾也正是戏仿了《第十二夜》中的情节:维奥拉在一次海难中幸存下来,之后女扮男装来到奥西谱公爵府当侍从,最终用自己的真诚和聪慧获得了幸福。 导演巧妙地把《第十二夜》作为叙事元素穿插进了电影的结尾;还有一个是莎士比亚的情人罗瑟琳,在影片一开始,当莎士比亚失去了灵感,为了找回他的缪斯女神, 他专程去巫师那里买了手镯,并把它送给罗瑟琳,以期能够重新在她身上找到灵感,结果罗瑟琳却欺骗了他。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瑟琳也是罗密欧在遇到朱丽叶之前曾经迷恋113 — —过的一个女孩。《莎翁情史》还戏仿了莎士比亚作品中常见的情节模式。 ( 1 )女扮男装。 我们稍微留心一下就不难发现在《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等多个戏剧中都有此类情节,《莎翁情史》正是对这种情节模式做出了戏仿。 ( 2 )阻碍的突破。 这种阻碍的人或物往往能够推动情节到高潮,或是转变人物的情绪,这也是莎士比亚剧作中屡见不鲜的方法。 佛罗里达大学的霍兰德认为:“《莎翁情史》的构架还是建立在莎士比亚戏剧最根本的爱情故事模式基础上的,不论在其戏剧还是诗歌中,没有哪对情侣是简单的幸福的相爱。 从《错误的喜剧》到《暴风雨》,莎士比亚笔下所有的恋人都必须突破重重阻碍……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反对” 〔 6 〕 。 霍兰德同样提到,这部影片所表现的主题就涉及众多障碍的跨越。 莎士比亚与维奥拉的爱情阻碍因素是门户和女王的命令,它戏仿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障碍因素—— — 世仇。 “贫穷与富贵,卑贱与高贵,女人与男人,生活与舞台,观众与演员,现在与过去—— — 所有这些都跨越了,当然,还有莎士比亚的创作障碍和性障碍” 〔 7 〕 。 而在影片中, 由于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死引发了莎士比亚和维奥拉的双重误会,这样的误会情节给影片带来了叙事上的失落和转机。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成了莎士比亚与维奥拉爱情故事的最佳范本,《莎翁情史》在情节安排上也大量戏仿了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节设计。 影片设计了两条爱情线索。一条线索是戏中戏的爱情故事,即影片里舞台剧中我们熟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另一条线索就是影片中的莎士比亚的现实生活。 杜撰了莎士比亚在年轻时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所经历的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舞台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与现实中莎士比亚与维奥拉的罗曼史交织在一起。 与罗密欧在见到朱丽叶之前对罗瑟琳迷恋难忘的情节设计一样,莎士比亚在认识维奥拉之前也对一个叫罗瑟琳的女子情有独钟。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凯普莱特府的化装舞会上一见钟情的情节被省略,置换到了现实莎士比亚与维奥拉在德莱塞普斯府的家庭舞会上的一见钟情,而这两次舞会同样都是为两位女主人公选择夫婿而举行的。 罗密欧爬墙潜入凯普莱特府与朱丽叶互诉衷情的经典场景被置换到了家庭舞会之后维奥拉的阳台上,莎士比亚与维奥拉互诉衷情,这个过程被赋予了后现代的意味,带上了某种喜剧色彩。 在影片中,导演运用蒙太奇将这两条爱情线索不断穿插闪现,让观众游离于舞台与“现实”之间,并且以适当的剪辑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镜头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相会的舞台排练和莎士比亚与维奥拉相会的场景之间不断地来回切换。 排演的话剧剧情也不断地与现实交错重叠。 然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这条戏中戏的爱情线索并没有在影片中完全展开,原著中的许多情节、元素被省略甚至转化到“现实”生活中来,变成了莎士比亚和维奥拉的情节,二者构成了一对互文。 影片设计了维奥拉与韦塞克斯公爵的婚约来对应朱丽叶与帕里斯的婚约,而这两个婚约同样都是在女主人公不知情的情况下缔结的。在这种转化中,导演刻意模糊了这两条线索之间的界限: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与维奥拉,二者的情感纠葛剪不断理还乱。 女扮男装的维奥拉在舞台上说着罗密欧的台词,而在夜晚偷溜进维奥拉闺房的莎士比亚则对维奥拉说着朱丽叶的对白。 和所有的戏中戏结构影片一样,这些都是镜像迷惑与自我误识的时刻,叙事的施动不断转移、变换。 影片中的人物越来越无法分辨虚构与现实,他们分不清何时是真实的自我, 何时又是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渐次跌入错觉的陷阱。 于是,两个文本(爱情故事)在相互的指涉中,陷入双方互相阐释的循环往复之中。 此时,两条线索融合为一条线索继续发展。最终,舞台上的朱丽叶由维奥拉扮演,戏中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首演大获成功,罗密欧与朱丽叶已经生死相别, 而莎士比亚的爱情故事经过反复延宕,达到了它的轴点上。 莎士比亚与维奥拉也即将面临生离,这样,“现实”中的莎士比亚与维奥拉的情感纠葛和戏剧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终点便紧紧缠绕难以区分了,两条爱情线索构成了准确的对位与偶句。 莎士比亚虚构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与马克·诺曼虚构的莎士比亚与维奥拉的爱情故事之间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互文游戏。莎士比亚一生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他通过不断的积累与思考生活,最终成名并跻身于世界一流文学大师的行列。 其作品深刻又不失生动,体现出欧洲的新文化、新思想。 作品集中表现 16 世纪至 17 世纪的英国现实, 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成就。 莎士比亚几乎所有的创作都建立在人文主义的基础上,体现在作品中就是“爱”。可以说其大部分戏剧就是在表现各个方面的“爱”。即使是影片中杜撰出来的莎士比亚与维奥拉的爱情故事也受到了这种“爱”的主题观照。 可以说,莎士比亚与维奥拉的爱情故事就是一个被高度“莎士比亚化”的爱情故事。 《莎翁情史》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嵌套入好莱坞式的电影类型中,在建构的114 — —历史中重述这样一个古老而凄美的爱情故事。 观众在演员优雅的英式发音、华丽的宫廷服饰与古老的木式建筑中被这个充满现代爱情理念的大胆的爱情故事所迷惑,忽视了对普通的剧情片中叙事逻辑严密性的要求。 历史被虚化并接近于现代观众。 观众需要的从来都不是一段真实的莎士比亚爱情史。影片最后, 莎士比亚直奔他所居住的阁楼,带着满手的墨汁挥动羽毛笔, 开始创作他的新剧:“《第十二夜》,女孩遭遇海难,船上所有人丧生,只有她生还……最后, 她漂流到了一个美丽的孤岛上,她的名字是……维奥拉”。 最后一幕导演给了维奥拉一个全景:维奥拉身着一袭长裙漫步在一望无际的孤岛沙滩上。 维奥拉与莎士比亚终究没有在一起。 这个悲剧性的结尾在之前曾有过暗示,影片后半段舞台发生混战的段落,莎士比亚向维奥拉道出了影片结局式的预言:昨晚我梦见一场船难,你被流放到远方。 在莎剧中没有完满而幸福的爱情。“爱情,从本质上来讲,只会是悲伤的结局;而爱情中众多的阻碍也隐喻了它在现实生活中必然遭到禁止” 〔 8 〕 。莎士比亚在众多文本中所形成的爱情模式成为编织该片叙事的文本策略。 这是因为“自莎士比亚之后,一切情节都成滥套”。 于是,当现实中的维奥拉漫步在荒无人烟的沙滩上时,导演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悲剧的,或者说是有几分萨特式的悲壮结局。 在这里,导演似乎与莎士比亚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高度的契合:莎士比亚似乎参透了关于爱情的一切,而导演也断然拒绝了一切和解的可能,掉头不顾而去,让维奥拉孤独地走向了荒漠。莎翁的戏剧以它独特的魅力诱惑着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在世界电影中是被改编频率最高的经典名作。 自 1895 年电影艺术出现以来仅默片时期就有四百余部莎士比亚电影问世。 有声片的时代的电影更是不胜枚举: 1929 年萨姆·泰勒执导的《驯悍记》,随之而来的是《仲夏夜之梦》( 1935 )、《亨利五世》( 1944 )、《哈姆雷特》( 1948 )、《麦克白》( 1948 )、《奥赛罗》( 1952 )、《罗密欧与朱丽叶》( 1954 )、《理查三 世 》( 1955 )、《皆 大 欢 喜 》( 1961 )、《午 夜 钟 声 》( 1965 )、《李尔王》( 1971 )等一系列改编莎士比亚剧作的电影问世。 而这其中被改编次数最多的就是《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奥赛罗》了,形成一道亮丽的莎士比亚电影风景线。 《莎翁情史》已经尝试着另辟蹊径,试图寻找一个古典与现代、异国与本土的中间地带,以现代人的视角去演绎莎士比亚原著的精神,它对莎士比亚戏剧中以爱情为主题的模式进行了巧妙的戏仿,把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通俗的爱情故事调教得浪漫神秘、韵味无穷。 影片只是借助莎翁原著的故事外衣融入了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 用套层结构传达了莎翁戏剧的内在张力。 影片《莎翁情史》通过一种套层结构,同时讲述了莎士比亚与维奥拉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在文本与电影语言之间,导演成功地将这种张力带到了电影中, 这不啻为原作的一种脚注,并且在魅惑与延宕间为影片添加了一种后现代韵味,其主题的基本精神是与莎翁原著是一脉相承的。参考文献:〔 1 〕李恒基,杨远婴 .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 M 〕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591.〔 2 〕戴锦华 . 镜与世俗神话—— — 影片精读 18 例〔 M 〕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90.〔 3 〕戴锦华 . 镜与世俗神话—— — 影片精读 18 例〔 M 〕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87.〔 4 〕威廉·莎士比亚 . 莎士比亚全集:八〔 M 〕 . 朱生豪,译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 5.〔 5 〕李恒基,杨远婴 .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 M 〕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593.〔 6 〕 Holland Noman N. My Shakespeare in Love 〔 EB/OL 〕http : //www.clas.ufl.edu/users/nnh/wsinlove.htm.〔 7 〕 Holland Noman N. My Shakespeare in Love 〔 EB/OL 〕http : //www.clas.ufl.edu/users/nnh/wsinlove.htm.〔 8 〕 Holland Noman N. My Shakespeare in Love 〔 EB/OL 〕http : //www.clas.ufl.edu/users/nnh/wsinlove.htm.责任编校 王 涛115 — —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莎翁情史》一个经典爱情故事的巧妙重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爱情,罗马假日,简爱,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呼啸山庄,尊严,欧美,魂断蓝桥,只找到,20世纪,十大经典,北非谍影,傲慢与偏见,最凄美,无私的爱,爱情电影,深沉的爱,短暂的爱情,大爱,欧洲,泰坦尼克号,珍珠港,茶花女,情电影,无奈的爱,浪...

2020-05-20 #小故事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爱情,罗马假日,简爱,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呼啸山庄,尊严,欧美,魂断蓝桥,只找到,20世纪,十大经典,北非谍影,傲慢与偏见,最凄美,无私的爱,爱情电影,深沉的爱,短暂的爱情,大爱,欧洲,泰坦尼克号,珍珠港,茶花女,情电影,无奈的爱,浪...

2020-05-19 #故事会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爱情,罗马假日,简爱,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呼啸山庄,尊严,欧美,魂断蓝桥,只找到,20世纪,十大经典,北非谍影,傲慢与偏见,最凄美,无私的爱,爱情电影,深沉的爱,短暂的爱情,大爱,欧洲,泰坦尼克号,珍珠港,茶花女,情电影,无奈的爱,浪...

2020-05-27 #经典故事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爱情,罗马假日,简爱,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呼啸山庄,尊严,欧美,魂断蓝桥,只找到,20世纪,十大经典,北非谍影,傲慢与偏见,最凄美,无私的爱,爱情电影,深沉的爱,短暂的爱情,大爱,欧洲,泰坦尼克号,珍珠港,茶花女,情电影,无奈的爱,浪...

2020-05-28 #小故事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爱情,罗马假日,简爱,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呼啸山庄,尊严,欧美,魂断蓝桥,只找到,20世纪,十大经典,北非谍影,傲慢与偏见,最凄美,无私的爱,爱情电影,深沉的爱,短暂的爱情,大爱,欧洲,泰坦尼克号,珍珠港,茶花女,情电影,无奈的爱,浪...

2020-07-01 #长篇故事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爱情,罗马假日,简爱,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呼啸山庄,尊严,欧美,魂断蓝桥,只找到,20世纪,十大经典,北非谍影,傲慢与偏见,最凄美,无私的爱,爱情电影,深沉的爱,短暂的爱情,大爱,欧洲,泰坦尼克号,珍珠港,茶花女,情电影,无奈的爱,浪...

2020-08-23 #故事阅读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爱情,罗马假日,简爱,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呼啸山庄,尊严,欧美,魂断蓝桥,只找到,20世纪,十大经典,北非谍影,傲慢与偏见,最凄美,无私的爱,爱情电影,深沉的爱,短暂的爱情,大爱,欧洲,泰坦尼克号,珍珠港,茶花女,情电影,无奈的爱,浪...

2020-08-22 #长篇故事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求欧洲中世纪爱情故事电影例如:《莎翁情史》 – 手机爱问

爱情,罗马假日,简爱,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呼啸山庄,尊严,欧美,魂断蓝桥,只找到,20世纪,十大经典,北非谍影,傲慢与偏见,最凄美,无私的爱,爱情电影,深沉的爱,短暂的爱情,大爱,欧洲,泰坦尼克号,珍珠港,茶花女,情电影,无奈的爱,浪...

2020-08-2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