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时间:2020-09-12 01:00:01

相关推荐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27“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第一部分 试卷题型及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按序号将其代码填写在下面的答案框内。错选、多选、未选或未按要求填写在答案框 内均无分。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按序号将其代码填写在下面的答案框内。错选、多选、少选、未选或未按要求填写在 答案框内均无分。 三、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4 分,共16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8 分,共24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15 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15 第二部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不出复习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不出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 271.原生态民间文学 2再生态民间文学 3.礼俗伴生功能 4.群众性 5.集体性 6.口头性 7.变异性 8.传承性 9.立体性 10.神话 11.创世神话 12.民间传说 13.传说核 14.“四固定” 15.箭垛式人物 16.民间故事 17.魔法故事 18.幻想故事 19.史诗 20.三大英雄史诗 21.花鼓戏 22.花灯戏 23.道具戏 24.傩戏 25.田野作业 四、简答题 1.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民间文学有哪几种形态? 3.原始形态的民间文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什么是民间文学的民众性?它有哪些表现? 5.什么是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它有哪些表现? 6.什么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它有哪些表现? 7.什么是民间文学的变异性?它有哪些表现? 8.什么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它有哪些表现? 9.什么是民间文学的立体性?它有哪些表现? 10.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功能? 11.民间文学的道德塑造功能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的? 12.民间文学有什么实用价值? 13.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有什么影响? 14.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有什么影响? 15.从题材内容的角度看,神话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16.神话有哪些基本特征? 17.为什么说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 18.从题材内容的角度看,民间传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19.从题材内容的角度看,民间故事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12.幻想故事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1.民间故事在传承上有什么特点? 22.神话与民间传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3.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4.从题材内容的角度看,史诗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25.民间叙事长诗与民间歌谣有什么区别? 26.民间小戏有什么特点? 27.我国民间小戏主要有哪几大系统? 28.民间文学田间作业有哪些基本规则? 2729.民间文学田野作业“全面搜集”的原则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30.在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中怎样做好忠实的记录? 五、论述题 1.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界限常常容易混淆,请你谈谈怎样区分? 2.试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3.试论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4.试论民间文学的价值 5.试论神话的基本特征 6.试论民间传说的基本特征 7.试举例分析民间传说中箭垛式的人物形象 8.举例说明民间传说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9.试论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 10.浅谈民间故事的虚构性 11.试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联系与区别 六、材料分析题 不出复习题 第四部分 复习资料 第一章 民间文学概述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一、什么是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众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是民众的生活、 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 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口语。 民间文学的范围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平行发展,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但无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 着各自的特点。 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界限,有时常常混淆不清。 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将作家文学中的通俗文学统统看成是民间文学。二者共同之处只是形式 上的通俗易懂,主要差别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 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二是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和流传的,通俗文学则是书 27面创作和流传的;三是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 某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 多与商业因素相关,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相混淆的另一种情况,是将个人取材于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简单地看 作是民间文学。个人对民间文学素材的处理,如果只是在忠实于原作的前提下,进行出土文物式的 科学整理,再发表出来,仍属于民间文学,如《诗经国风》、格林兄弟《儿童和家庭故事》。如果 是吸取民间文学素材,重新改编和再创作,那就属于作家文学了,如屈原《九歌》、郭沫若《凤凰 涅盘》。 这些区别都是相对的,在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之间,存在着少量彼此交叉的“模糊地带”。 作家吸取民间文学素材而创作的作品,回到民间又变成新的民间文学,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像 《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三言二拍”和《聊斋志异》这些古典名著,其中的许多故事 情节和艺术形象最初都是产生于民间,后来经过文人提炼加工,成为雅俗共赏的书面作品。这些书 面文学被民众接受之后,他们又在此基础上编讲新的关于三国、水浒、西游、聊斋等等的口头传说。 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史诗、民 间歇谣、民间叙事长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等。 三、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与发展 1.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 原始形态的民间文学具体说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之上,渗透于生活 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二是宗教活动中叙述性的神话,三是休闲时借以消遣的传说和故事。 2.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 民间歌谣——诗歌的源头在中国民间文学的宝库中,最先映人我们眼帘的是那些犹如遍地野花的民间歌谣。 中国民 间歌谣不仅是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直接哺育了诗歌的创作。 民间故事——叙事文学的源头如果说民歌是诗歌创作的源头,民间故事则是叙事文学的源头。在一些先秦古籍中,保存了许 多古代神话、传说、故事和寓言,它们是中国最早的叙事文学。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珍品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三大史诗”:《格萨尔》(藏族)、《江格尔》(蒙古族)和《玛纳斯》(柯 尔克孜族)。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系列:《人类迁徙记》(纳西族)、《阿细的先基》(彝族)、《遮帕麻 与遮米麻》(阿昌族)等为代表。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广内涵的经典之作,它们只能在特定的时 代背景下由全民族共同参与才能产生,由于这种条件现在已经永远一去不返,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少数民族的叙事长诗:《嘎达梅林》、《阿诗玛》、《孔雀公主》 我国“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3.中国民间文学的新发展 “五四”运动将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也使中国民间文学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 27种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人们认识上的转变,另一方面表现为民间文学本身的变化。 民间文学可以分为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 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 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 比以前传播更为广泛。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 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这一类民间文学将不断涌现,永远不会枯竭。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民间文学无论在内容上、在创作和流传上,还是在总体风貌上都有其 特性。 一、民众性 1.什么是民众性 民间文学是民众直接参与创作,直接反映民众的生活,直接表达民众的心声,具有直接的民众 性。民众性是民间文学在内容上的本质特征。 2.民众性的表现 民间文学的民众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民间文学直接表现民众的思想感情。民间文学是民众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之情的流露,因而对民众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比作家更直接更丰富也更强烈。 二、集体性 1.什么是集体性 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集体的艺术才能, 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集体性是民间文学在创作方式上的本质特征。 作家的书面创作通常属于作家个人,是他精神劳动的具体体现。作家在创作时,从创作构思到 执笔写作、修改定稿乃至校对发表,个人的创造性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家对自己的创作成果 全权负责,不容许他人随意改动、抄袭和占有。民间文学则不然。它的创作活动包括流传中的再 创作通常是在集体中进行并完成的。这种集体状况下的创作活动,创作与流传具有一体化的特点。 即多数作品一经创作便进入活的流传状态,它们的流传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民众参与作品再创作的 过程。在流传过程中,每一个传播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对原作进行着某种程度的加工,从这一角度讲, 千千万万个传播者都是作品的创作者。在民间创作的长河中,流传年代越久远的作品,就越难找到 它的始作者,或者说,民间创作很少是由某位作者单独完成的,它总是要在形成或流传的过程中, 受到人们不同程度的加工、改造。正因为如此,民间文学具有匿名性。 2.集体性的表现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这一情况在原始社会时期最为常见。伴随着集体活动,受集体意识的驱使或集体情绪的感染,人们你一句我一句,或一唱一和地即兴创作。 个人创作,集体流传。某些民间文学作品就其创作前期看,是由某个人独立完成的,但这里的“某个人”是作为集体的代言人或民间艺术的集大成者的身份参与创作的。在创作过程中又随时 听取和吸收群众意见,所以这类创作同样能在集体中流传,并在流传中得到集体的认可。同时,人 们在传承中也会随心所欲地对其加以修改。 三、口头性 1.什么是口头性 民间文学又通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 的特殊的语言艺术。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 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种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 传的特征叫口头性。口头性是传统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 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中介。人民大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随时将自己对生活最真切、 最新鲜的感受表现出来。这种表现直接明快,不受条件的限制,人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运用口头语 言进行自由的创作活动。 2.口头性的表现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们在长期的口头讲唱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表现方法。如情节、形象类型化、结构和叙述方式程式化、语言既朴实明快又生动形象、富于音乐性,以及比兴、对比、重叠、反复、谐音等手 法的运用等。 四、变异性 1.什么是变异性 变异性又称“变易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 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非最终定稿,只是处于暂时的稳定状 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状态。民间文学这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流传、变异的特征叫 变异性。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是由集体性、口头性特征决定的。 传承者心理机制的差异是民间文学变异的内部原因。 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是促使民间文学变异的外部原因。 2.变异性的表现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民间文学作品的变异幅度视具体情况而异。一般说来,较严肃的体裁,如远古神话、各民族的 史诗、族源传说等,要求忠实于世代相传的原始面貌,变异幅度较小;一些短小的韵文歌谣,也因 具有节奏、音律和固定的框架而稳定性较强,变异较小;一些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散文叙事作品, 如民间故事、某些传说等,则因允许而且也易于即兴发挥灵活处置而变异幅度较大。 27五、传承性 1.什么是传承性 传承性又称“传统性”。 民间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在不断变化,一方面又存在着一系列 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这种存 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相对稳定特征就叫传承性。 传承性的形成受集体性、口头性的制约。因为是集体的创作,必然要求民间文学作品在内容上 反映民众的生活和情感。在形式上,也必然要求适合民众的艺术趣味。又因为是口头创作,不可能 像作家创作那样冥思苦想,反复推敲,往往只能就眼前景、身旁事引发感慨,即兴编创。于是,适 宜于口头创作的种种格式、套路就应运而生了,且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 2.传承性的表现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又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同时还表现在具体作品的 传承上。 从内容上看,颂扬民族始祖和创世英雄的创业功勋、赞美劳动人民朴实善良的美德、宣扬勤劳致富的幸福观、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这些都是民间文学经世不衰的主题。 从形式上看,不少固定的形式、套路在民间文学中世代相袭。从散文体作品看,故事有头有尾,顺序展开,很少有违反常规的现象。中间有固定结构,通常有“对称式”、“三叠式”、“连锁式”。 结尾常出现大团圆的结局,以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韵文体作品则多有像“四季歌”、“五更调”、 “十绣”、“十唱”、“十二月调”这类的固定调式,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歌体形式,如“信天 游”、“爬山调”、“五句子”、“欢”、“谐”、“花儿”等。比兴、夸张、谐音、重章叠句等表现手法更 是从古到今沿用不衰。 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主要是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 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反映着民间文学的本质。 六、立体性 1.什么是立体性 民间文学是在立体的社会场合、环境中产生的,具有表演性和即兴创作特点的立体文学,是不 断变化的活的文学,是带有综合性的立体艺术。民间文学这种带有综合性的立体艺术特征就叫立体 性。这与作家凝固的书面文学很不相同。 2.立体性的表现 立体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主要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民间文学作品是由所有不同的“异文”所代表的各个侧面组成的一个立体。民间文学作品在民间流传时,产生种种不同的说法,形成不同的异文,每种异文只能代表作品的一个侧面,所有的 异文的总和,才是作品的全貌。而作家文学一般只有一种定稿在流传,是单一的平面,与民间文学 的多侧面、立体性是不一样的。 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口传文学是与表演性相联系的。民歌的文学成分——歌词,与它的音乐成分——曲调密不可分,有的还结合着舞蹈动作、歌舞表情。民间故事与曲艺的演出当然也有表演和 表情的成分在内,它是带有综合性的活的立体艺术。 民间文学的创作和唱述与其特定的场合环境密切相联。民间文学与民众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往往是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这种即兴创作的特点,在民间歌谣的创作中尤为明显。不少歌 手可以看到什么就编什么、唱什么。故事讲述时即兴创作也有所体现,要根据场合的不同和听众的 不同而增减内容,有针对性的讲。从民间文学与场合环境的多方面联系中可以看出它的立体性特点。 民间文学的这种立体性,虽然与其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等特点有关,但它却是一 种带有综合性的更大的特点,是对民间文学特点更全面、更深刻的综合概括。 第三节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 一、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是指作为一种生活文化现象的民间文学,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系中所发 挥的效用。民间文学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涉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传授功能 民间文学出现于无文字的原始社会,而且一直伴生于民众的现实生活。这一事实决定了以口头 语言形式创作和传播的民间文学将知识传授作为自己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 大量内容都是知识的汇集,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天地的由来、人类的由来、自然现象和社会现 象的由来等大量的问题。再如俗语、谚语之类大多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而且老百性也往往通过俗语、 谚语的运用来传授气象、劳动、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2.道德塑造功能 运用民间文学来塑造民众的道德素养,寓教于乐,轻松愉快,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间文学的道德塑造功能,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完成: 第一,讲述者有选择地讲述故事。民间故事的讲述者在讲述故事时往往带有一定的道德观念, 什么可讲,什么不可讲;什么场合该讲什么,什么场合不该讲什么;对什么人可以讲什么,对什么 人不可以讲什么,常常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 第二,民间文学文本所具有的道德塑造功能。民间文学文本本身大多包含着道德内涵,具有道 德说教价值和意义。这种通过故事文本内容的潜在影响来塑造道德规范,并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 道德行为产生作用的故事主题,在民间文学中非常普遍。 3.礼俗伴生功能 礼是俗的制度化,俗是礼的原生态。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习俗大量地被礼制化,而同时,礼 制也大量地习俗化。民间文学往往融入礼俗之中,成为礼俗的内容之一,这就是民间文学的礼俗半 生功能。民间文学的礼俗伴生功能表现得非常普遍,比如人生礼仪过程中的习俗,尤其是婚嫁殡葬 中有许多的仪式歌,如哭嫁歌、哭丧歌等,就是伴生于婚、丧礼仪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的歌谣。 4.娱乐休闲功能 娱乐休闲是在人类生理现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民间文学在娱乐休闲过程中起到了 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间文学的娱乐休闲功能主要表现在自娱和他娱两个方面:自娱是通过讲述故事、笑话和唱山 歌等方式来达到消除疲劳、缓解精神紧张或满足情感的目的;他娱则是通过听他人讲唱故事、笑话、 27唱山歌或观看民间小戏曲艺的演出来达到上述的目的。 二、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 1.民间文学的实用价值 在民众看来,民间文学并不是一种纯艺术,而是综合了多种功能的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 非常明显的实用价值。这种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协调劳动,振奋情绪。劳动,尤其是需要群体配合的集体劳动和移动重物,必须协调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加以完成。 用特殊的号子或简单的音节节拍来协调指挥劳动的现象,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存在。 总结经验,传播知识。传统的农业生产基本上依赖的是自然环境,对自然环境把握的经验和生产过程中总结的经验, 民众特别看重它,往往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来总结和传播,并以最简明的方式让听众或运用者一听 就清楚一看就明白。 讽刺不良,匡扶政治。社会不良行为和不良政治常常是民间文学的讽刺对象,这在故事尤其是笑话和幽默以及讽刺歌 谣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政治家们可以通过这类讽刺歌谣发现问题,改变政策,重塑形象,从而起到 匡扶政治的作用。 2.民间文学的科学价值 民间文学给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这种科学价 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研究价值民间文学是不识字者的文学,它从无文字的原始社会就已经为广大的民众所喜爱,成为民众表 达幻想、爱憎、理想、生活和历史的重要的方式。这种方式口耳相传,成为过去生活和历史的见证。 自然科学研究价值民众在讲述自己的历史和生活的时候,也非常注意自然现象的变化以及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 关系。因此,在许多神话中都反映了原始人对天象等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作出的初步解释。 文化学研究价值民间文学的大量内容叙述的是风俗习惯,解释某种习俗的由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民俗学、文 化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材料和依据。 3.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 民间文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艺术,自然就具有自身的艺术价值。 民间文学用口头方式来创作也用口头方式来传承,因此,它更接近于民众的生活,是一种直面生活的艺术。 塑造了众多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第四节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10 27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共同处在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中,彼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1.民间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方面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民间文学作为人民大众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的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多种多样的题材和无比丰富 的思想内容。民间文学不仅在作家自觉地从事文学创作之后,为作家准备了各种创作题材,而且在 此之前,甚至在作家成长的童年,已经给予了他们深深的艺术熏陶。 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语言方面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了各种文学体裁,还有恢谐幽默、意超盎然的文学语 言以及灵活多变的艺术表现手法,为作家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1.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保存和再创作 民间文学作品传承于世,主要通过口传心授和书面记载两种渠道。近年来发现的创世史待、英 雄史诗、叙事长诗、抒情长诗等篇幅较长的作品,一般都经过文人的记录并以书面的形式保存下来。 各民族的民间艺人和宗教神职人员,如彝族的毕摩,壮族的师公,北方民族的萨满,都直接参与了 民间文学的保存和流传,他们对保存民间文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些民间文学作品,经过文人的再创作,变成通俗的说唱文学,扩大了民间文学的影响,而且 把群众的智慧同作家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融为一体,克服了处在自然状态的民间文学的不完整与粗 疏杂芜,创作出既符合人民群众审美超味,又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也使民间文学发 挥出更为广泛的审美功能。 2.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不利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民族文化统一体中分化出附属于上层社会的精英文化,形成与民间文 化迥然相异的精致华丽文化风格。这些文人、作家一方面不断从民间文学中吸取丰富营养,另一方 面又不断地按照上层社会的价值观念以及个人的审美趣味对民间文学注入自己的主观因素,因而往 往损害了民间文学的原貌。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造成损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某些源于民间, 并在民间广为传承的艺术样式,为文人、作家吸收采纳以后,根据上层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进行新的改造,刚健、清新的风格,渐渐地趋于华丽、柔靡;纯朴、自然的表现手法让位于精雕细 描;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变得日益狭小而肤浅,并着力于歌功颂德,沉溺于嘲风雪、弄花草, 把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束之高阁,断绝了与作为艺术的源头活水——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然后生 命力渐渐枯竭。 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互影响的一般特点 1.历史文化背景对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互影响的制约作用 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产生、发展、繁荣与衰落及其相互影响的过程,离不开人类社会与历史 文化或显或隐、或直接或间接的制约,离不开人类意识从自在到自知、自为和自由的进化过程的影 响,更离不开审美意识、审美趣味的变化过程的支配作用。 2.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相互影响的中介 社会历史背景对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沟通、交汇、融合或者分化、益损,在宏观上只有 11 27显而易见的制约作用。但是,民间文学同作家文学形成互动关系,还有更为具体、更为潜隐的中介 因素发挥效应。如文人、作家的个人经历、思想观念、审美取向,对民间文学的态度等等,决定了 他们受民间文学影响的途径和方式,以及程度的深浅和成效的大小。 第二章 各体民间文学 第一节 一、什么是神话神话是人类史前时期最主要的文学样式,也是民间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神话作为人类在氏族 社会时期创造的经典艺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演化,已经较其原始形态有了很大的变异。从某种 意义上讲,现代语义中的神话只是原始神话的语言形态,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从新的视角来切近 神话的本质,即从语境与文本两个层面来探讨神话的概念。 1.神话作为语境的定义:以祭司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 神话作为语境,是指神话的古典形态,最原始的本真样式,也就是神话在人类氏族社会时期以 祭祀、巫术、叙事、音乐、舞蹈等综合形态为一体的存在方式,以祭司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由此 而论,神话作为语境的定义可以表述为:神话是人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认识与征服大自然、祭拜与 祈求祖宗、展示与拓演社会的一种象征形式;它在讲述和传承的氏族中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和神圣 性,是以祭司为中心举行的整个氏族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每一位族民都坚信并维护本氏族神话的 真实性,而神话的讲述活动是整个氏族最神圣最重大的事件,讲述者是先定的、唯一的、神圣的, 即兼任神的使者、祭司而—身三任的氏族酋长,讲述时间、讲述地点以及讲述方式也都有神圣的规 定和仪式,倘若违反了既定的程式与礼仪,将被视作威胁和影响整个氏族的生存延续的大灾难。神 话决不是随意讲述的故事,而是以真实而神圣的实体形式成为氏族社会最具代表性的精神象征。 2.神话作为文本的定义:以神格为中心的语言艺术 神话文本指若干个或至少一个神话母题按照特定的顺序与结构的排列组合,是现代语义中我 们所理解的神话。神话作为文本的定义可表述为:神话是人类共同体氏族、部落等在氏族时代以 原始思维为基础,将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不自觉地形象化、人格化,从而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 种以超自然神灵为主角、表征着特定群体的神圣信仰的语言艺术。 二、神话分类 神话内容丰富、历史久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从题材来看,神话大体可分为自然神话和 人文神话两大类。 1、自然神话 自然神话是指以自然万物为中心神格,综合反映初民对自然万物起源、性状、运行秩序及其相 互关系认识的神话。包括创始神话、生命起源神话和和洪水神话。 创世神话创世神话就是关于天地开辟和万物起源的神话,也称开辟神话。在我国的神话 中,关于天地开辟、宇宙的产生,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天神创造。这类神话认为,天地、宇宙是以创造神为主体开创的,如汉族的《盘古开 12 27天辟地》。 第二种,巨人化生。这类神话认为,天下万物是由巨人身体的各个部位演化生成的,如汉族的 《盘古化生万物》。 第三种,自然演变。这类神话认为,天地、宇宙是其自然形成的,既不是开辟神的创造,也不 是巨人化生,完全是自然演化。如壮族的《布洛陀与妹六甲》,纳西族的《创世纪》、白族的《天地 开辟》等。 人类起源神话生命起源神话就是关于人类的起源,包括民族的由来等的神话。关于人类 的起源、民族的由来的神话,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解释世界上人类的诞生,讲述造人的过程,说明民族的由来。 在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是泥土造人。如汉族的《女娲造人》、彝族的《阿 关于人类的诞生、民族的由来,除了用泥土造人外,神话中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如卵生、感生、葫芦生、石头生等种种不同说法。如“简狄生商”、“姜嫄生弃”、“河伯女生朱蒙”等。 第二种,与洪水神话相联系,通过洪水后兄妹结合,说明再造人类的过程。如汉族的《女娲伏 羲兄妹造人》、彝族的《梅葛》、赫哲族的《姐弟俩》等。 洪水神话洪水神话是指有关于人类遭遇洪水灾难的神话。如汉族的《女娲补天》、《鲧禹 治水》等。 2.人文神话 人文神话是指以社会关系中的人为中心神格,象征性地反映人类早期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各种 社会关系的神话。包括战争神话和文化英雄神话等。 战争神话战争神话是指有关于氏族部落之间的战争的神话故事。如汉族的《黄帝战蚩 尤》。、彝族的《诸神争大》、满族的《天宫大战》等。 文化英雄神话文化英雄神话是指有关于各种文化现象的创造的神话故事。如汉族的《华 胥氏生伏羲》、珞巴族的《种子的来历》、佤族的《司岗里》 人文神话除了战争神话和文化英雄神话外,还有死亡与复活神话、冥界神话等。 三、神话的基本特征 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具有民间文学的一般特征。同时,由于神话产生于早期人 类的氏族社会,它以原始思维为基础,并与原始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神话与其他民间文 学体裁又有较大差异,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 1.从艺术本体来看,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 神话作为经典的原始艺术,从艺术本体来讲,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特征。这里所说的 “叙事”是一个广普、立体的概念,包括三方面的涵义:一是叙述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 件、人物、场景及其深层蕴意等;二是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 三是叙述动作,即作为—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述话语的“叙述”本身。神话早在古远的人类史前 时代就开创了叙事艺术较为完备的基本形式,而且还创立了一些具备母题功能和原型意义的叙事模 13 27式,因此我们说神话最主要的艺术特质是语言的叙事艺术。 神话不仅具有叙事艺术的特征,同时还具有综合艺术的多维性。神话是一种综合的观念体系, 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语言的、非语言的、艺术的、非艺术的、含有艺术成分的,如绘画、 雕刻、音乐、舞蹈等,各种直观的艺术表现手段都曾用来表现神话的内容。在氏族社会时期神话作 为原始艺术并不具备独立性,人们以神圣的仪式和虔诚的心态去演绎神话,神话不仅是语言的叙事 艺术,还是一种综合了多种表现手段的叙事艺术。 2.从传承主体来看,神话具有民族性。 神话是一个民族童年生活的写照,每个民族的神话既体现了人类原始生活和原始心理的共性, 又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神话作为特定群体的文化象征,具有民族性。 3.从功能上看,神话具有神圣性。 神话对创造和传承它们的人来说是一种事实,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和活动,是关于他们 的祖先的功过的“真实”记录。神话在其产生、形成的氏族社会时期,讲述和接受特定神话的氏族 或部落认为它是自己的真正历史,是本氏族得以逃避灾难和延续种族生命的精神支柱。神话由于产 生的时期相对久远和封闭,同时涉及到氏族整体的生产、生活、行为、信仰等各个方面,在当时的 社会生活中被奉为神圣的真实和具有绝对权威的现实规范,具有神圣性。 神话在氏族社会中其表现形式规范化、神秘化,它的讲述者只能是唯一具有通神能力的氏族代 表祭司,祭司往往身兼三任——酋长、祭司、神的使者。另一方面,讲述场所和讲述时间也有严格 的规定,而且对于讲述神话的适用背景、具体程式、参与情境、传承方法等都有强制性的规定。 神话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人类社会初期的神圣性。 4.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神话艺术创作具有源于思维直觉和生命情感的不自觉性,是对自然和社会形态不自觉的艺术表 现,从思维机制上看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这是神话区别于其他文学艺术的典型特征。 第二节 民间传说 一、什么是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 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传播,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古迹、自 然风物、社会习俗相关的故事。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将传说称为“逸闻”、“传闻”、“趣闻”等。 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之为“传说核”,“传说核” 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 二、民间传说的分类 从题材来看,民间传说大体可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等三大类。 1.人物传说 这类传说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其中包含着民众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人物 传说中大多是有据可考的历史人物,也有少量的虚构人物,这些虚构人物在民众的心理上却往往将 他们与历史人物同等看待。具体来说我国人物传说,大多讲述帝王的神奇出生、神奇功绩,或者讲 述帝王的残暴专制和贪婪好色等;赞扬清官的清正廉明、在判案中不畏权势的正义感、明察秋毫的 14 27判断力和超群的智慧,以及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法制思想;讲述名将为国家和民族立下的赫赫战 功,表达民众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官员贪赃枉法、阿谀奉承、鱼肉百姓的 丑恶行径;歌颂农民起义英雄和革命领袖;讲述杰出文人的生活逸事,展现其在专业领域的杰出成 就,以及其各具风采的个性魅力;称颂巧匠和名医的高超技艺;记述宗教人物的故事,等等。 2.史事传说 这类传说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它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 段,而不去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这类传说往往与人物传说有所交叉,但是两者各有侧重,史事 传说重在记事,人物传说重在记人。史事传说主要有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传说,抵御外来侵略的传 说,族源和迁徙的传说,民族团结的传说等。 3.地方风物传说 这类民间传说在我国流传最为丰富,它主要是关于各地山川名胜、土特产品、风俗习惯的由来 等等具有较强解释性持点的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和民族性。 三、民间传说的特征 民间传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信性的内容 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一些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一般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 不能随意遗漏或替代,有的学者曾将它概括为“四固定”,即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物固定和事 件固定,这些决定了民间传说的叙事内容具有可信性。 民间传说内容的可信性具体表现在: “传说核”无论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它往往都是客观上实有的。 讲述者总是将其与当地特有的人、地、事、物、风俗习惯等相联系,使它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而更加可信。 2.传奇性的情节 传奇性是民间传说生命力之所在。民间传说往往通过夸张、幻想等艺术手法使其情节充满传奇 性。传奇化的情节不仅深刻表达民众的思想,而且也是吸引听众的重要原因,它是民间传说制造悬 念的主要方法,因此传奇性的情节对民间传说的内容表达和叙述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 所谓箭垛式,是指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民间传说在塑造人 物形象时,往往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 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的人物形象。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民间传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它的艺术构思也依凭于客观实在物,这就决定了民间 传说的传播总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的,因此民间传说的传承范围是相对固定的, 15 27它有—个个大大小小的民间传说圈。同一类型或相近的各种传说,其传说圈可能交叉、重叠或趋于 统一,但是绝大部分传说圈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三节 民间故事 一、什么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众创作并承传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的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在我国 民间各地有不同的称呼,如“古话”、“古经”、“瞎话”等。 二、民间故事的分类 民间故事划分为四个大的门类,即: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 1.幻想故事 幻想故事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民间故事,具有浓厚 的幻想色彩,又称“民间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我国的幻想故事主要有以下几种: 魔法故事也叫变形故事。其情节奇幻,充满超自然的想象,常把生活中某些不可能实现 的事情当作可能表现出来。故事中的神魔仙怪常幻化成各种形象,直接参与人类的生活;在奇幻莫 测的情节中,故事突出在某种神奇力量的帮助下,贫困善良的人们得到了救助,恶人或贪心者受到 惩罚。如田螺姑娘的故事、灰姑娘的故事等。 宝物故事这类故事中往往有某些物件不但是改变主人公命运的法宝,更是惩恶扬善的利 器。如神笔马良。 动物故事这类故事以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主人公编织故事、展开情节, 借助这些形象间接地表现人类的社会生活与情感。 2.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又称“世俗故事”或“写 实故事”。 生活故事的主要人物为生活中的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幻想和神奇的成分很少。我国 流传较广、艺术上铰为成熟的生活故事主要有以下几种: 道德伦理故事这类故事主要表现民间交往中的伦理道德以及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往往 以宣扬各种道德伦理观念为主,如:善、孝、信、义、诚、敬老爱幼、扶弱助贫、惩恶扬善、勤俭 节约等等。如《教子的故事》、《儿咬母乳》等。 奇巧婚姻故事这是围绕婚姻的缔结而发生的种种离奇的故事,反映出我国历代社会民众 对结婚这一人生仪礼的深切关注。故事大多情节曲折,充满悬念,具有明显的道德训诫意味,最终 都以“有情人皆成眷属”结局。如《姐妹易嫁》等。 聪明女子故事这类故事主要表现女性的聪明才智,多以巧解难题来结构故事。故事的主 人公多为乡村劳动妇女。她们多才多艺,机智勇敢,显示出鲜明的性格特征。如汉族的《巧媳妇》 傻子女婿故事又称“傻姑爷”故事。呆女婿故事中的主人公,或呆头呆脑,在日常生活 16 27中吃尽苦头;或无意中学到的几句话,却令那些自诩聪明的人甘拜下风,刮目相看。如流传甚广的 《三女婿上寿》。 机智人物故事这类故事是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而编织的系列故事。这些故事讲的都是 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弱势的长工、平民百姓如何运用智慧同地主、官衙进行斗争。故事的特点实际上 是“斗智”,结局自然总是弱者获胜。如新疆的阿凡提、云南的谎张三、内蒙的巴拉根仓、四川的 安史明等人的故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民间文学期末复习”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读书报告:《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书评

读书报告:《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书评

比较文学,寓言,研究,作者,印度,中印,民间故事,童话,五卷书,中国,体系,意义,价值,文化交流,文学,智慧,老先生,民间,民族,影响研究,民间文学研究,学者,先生,印度人,基础,态度,意见,方面,文学史,结晶

2020-07-15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特征 神话 传说 民间故事word免费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特征 神话 传说 民间故事word免费

神话,民间故事,故事,民间传说,传说,内容,历史,特征,民众,口头,创作,情节,价值,幻想,民间,变异性,集体,生活,人物,文化,民族,特点,生活故事,事件,人类,因素,文学,寓言,形象,语言

2020-08-24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特征 神话 传说 民间故事word免费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特征 神话 传说 民间故事word免费

神话,民间故事,故事,民间传说,传说,内容,历史,特征,民众,口头,创作,情节,价值,幻想,民间,变异性,集体,生活,人物,文化,民族,特点,生活故事,事件,人类,因素,文学,寓言,形象,语言

2020-09-12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成武民间故事卷 151310》电子书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成武民间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成武民间故事卷 151310》电子书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成武民间

传说,故事,来历,民间故事,成武县,神话,成武,兄弟俩,部分,搜集家,龙凤街,作诗,兄弟,小孩,智斗,白浮,秀才,附录,集成,中国民间文学,动植物,严子陵,关公,列夫,周仓,司马,孔子,巧妹,师博,张保

2020-06-24